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霄山
周霄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588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言自然

(2021-08-22 11:30:22)
标签:

《瀞园散语》

《希言自然》

周霄山:

老子说:“希言自然。”也就是,少说话,少折腾,特别是对于国家的统治者来说,就是要尽可能地“无为而无不为”,尽量少发号施令,少扰民,而是多“行不言之教”。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也就是说,治理国家不要多折腾。因为,真正的“道”是自然运行而勿须多“言”的。

“道可道,非常道。”是说,“道”是形而上高层次的,是不能用语言来准确地表述的,而只能是近似的描述。因此,也就会让世人感觉“道”很“深奥玄妙”,很难悟解。“希言自然”也就是要尽量少描述“道”,而是多“行不言之教”,让世人自己去修道悟道。

希言自然,也就是,不多言辞,而合乎自然之道。社会的发展和演化,都是一个又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旧平衡的打破,新平衡的建立,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社会动荡和民心不稳。故而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圣人治世,选贤任能,政尚清俭,秩序鼎定之后,便应该“我清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化”。也就是,不造作事端,不恣意妄为,不政令频出,不主动去打破已建立的平衡,不违人道、天道和自然之道。而应该是,垂拱无为,而无不治

“希言自然”也是一种个人修为。也就是,我们不一定要过多地与他人沟通,其实,沟通的意义不大,大多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因为,很少有人能用沟通的方式改变对方。当然,我们不赞成的也只是交流性的沟通,而不是学习性的沟通。交流性的沟通只是一些观念和情绪,对方很快就会忘掉,说的多好,意义也不大。但学习性的沟通可能会有用,比如与比自己层次高的人交流,从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和看待事物的方法中,我们会获益良多。还比如读层次高的好书,读好书就是与书中的古圣先贤交流。但如果我们读的是消遣的书,则意义不大,因为那仍然是一些观念和情绪,其解答不了什么疑问,不能让我们升华,不能让我们离道更近,反而有可能会让我们偏离道。

现在,科技非常发达,人们沟通起来已经非常方便了,人们大多也喜欢与他人沟通,人们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跟很多人进行沟通,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存在,想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沟通前后的区别,仅仅是浪费了一些时间而已。也就是,沟通没有任何作用,甚至可能还会起反作用。这也就如佛所说的:“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老子说:“大辩若讷。”老子认为,最善于辩论的人看起来反而很木讷,平时也是沉默寡言的。因为语言是无用的,语言在说出口的那一刻,就已经消失了,用语言是不可能赢得世界的。所以,老子觉得只有少说话,“希言自然”,才符合自然天道。

老子强调“希言自然”,也就是,想让我们少做一些只是在浪费生命而没有什么意义的事。老子认为,说太多的话、太多地发号施令,不符合自然,不合乎大道。智者和庸人的区别在于,智者知道该把生命用在该用的地方,而庸人老是在没有什么用处的事情上消耗生命。或者说,智者知道自己这辈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庸人则是什么事情都一把抓,结果是白忙了一辈子,耗掉了生命,却没有什么收获。

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看起来好像拥有很多东西,如亲人、朋友、工作、财富、权力、住房等等,但这些东西很快就会消失,它们都不是我们的,它们只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或者说,我们只是世界的过客,而人生只是一个过程。属于我们的,只有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瞬间,而且仅仅是当下的那个瞬间,它一旦过去了,也就不再属于我们了。在物质层面上,我们注定是要一无所有的,所以不要为了得到很多东西而丢掉唯一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当下。

老子在《道德经》中经常否定语言,比如“希言自然”“多言数穷”“行不言之教”等,这些表述,都是在说明语言的无用。老子认为,语言是远离大道的,而且“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是有界限的,是会穷尽的,但大道无穷,真正的大道超越语言。老子认为,话越少,概念越少,越接近自然。

希言自然可贵,不可不慎。多做少说,谨言慎行,以敬畏之心,行自然之道。希言自然,涉及社会,生活,人生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人,能做到希言自然,就会取得不错的成就;相反,如果违背了希言自然,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学习它,领悟它,利用它,过好我们的人生,才不辜负古圣先贤的大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层次与概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