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
(2021-03-18 09:55:06)
标签:
《瀞园散语》 |
《慎终如始》
周霄山
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也就是,世人行事,常常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如果最后时刻还能依然像最开始那样谨慎小心,就不会失败了。凡事皆如此,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需时刻保持警惕,须臾不可放松。我们的一生,能够首尾相顾的事其实并不多,我们许多人都可能会半途而废或无疾而终,一件事得以完完整整做成功的,是善始者众而善终者寡,善终应该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大目标。万事万物皆有始终,中间过程就是我们的人生了。
《说苑》说:“慎终如始,常以为戒;战战栗栗,日慎其事。”做到慎终如始,就应时刻警惕、如履薄冰。《尚书》说:“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可见,古圣先贤对慎终如始的行事之道颇为推崇。其中包含双重内涵:一是要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二是要有“欲慎其终,于始则须慎之”“慎始而敬终”的坚持。大道至简,行之不易。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如此,有始有终才是天道。
欲善终,当慎始。我们普通人做事经常会不能善始善终,往往会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做事只有做到慎始慎终,“慎终如始”,这样才会尽可能地避免失败。《礼记》中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慎始”,是古人谨慎从事、修养身心、完善人格的一种自省和防范。没有“慎始”,便无法谈“善终”。
欲功成,当慎终。慎初是善终的前提,但慎初者不一定就能善终。所以,“慎终”也是为人处世,做人做事应当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慎终是防止“功败垂成”的关键。
苏轼说:“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也就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全面考虑,慎重谋划,事半功倍,一个好的开始才会使事情成功一半。很多人经常抱怨自己又遇到了失败,但实际上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的脑力不够,而在于事情开始之前我们没有“未雨绸缪”。
对于如何解决“有始无终”的问题,曾国藩说:“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也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一事情,必须用全部精力去做,全神贯注这件事,要锲而不舍,不松懈,不见异思迁,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否则,一生都不会有所成就。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这是很朴素的道理。为人处事,我们要“有恒”,若想不功败垂成,必须要有行百里半九十的精神,做每一件事在行将完成时要仍像开始时那么认真、谨慎、坚持不懈。我们只有真正做到“慎终如始”,才能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