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平凡与最高明
(2021-01-17 11:30:56)
标签:
《瀞园散语》 |
《最平凡与最高明》
周霄山
什么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平淡、平凡,也就是所说老子的“和其光,同其尘”,也称为“元同”,“元同”也就是“最平凡”。就如南怀瑾说的:“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做人要想做到最平凡,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假如一个人真正做到了最平凡,那就是真正的成功,也就是最高明的了。
万事万物最平淡最平凡的就是最高深的,其实,真正的智慧是非常平实的。平实中蕴藏着最高深的东西,其实,最平实的就是最高深的。无论多么高的宗教哲学,任何一种思想,最高处就是平实。所以,我们只要关注平实,也就可以知道最高的真理了。
例如,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说,我所讲的话非常平凡,非常容易懂,也容易做到。可是事实上,天下没有人知道,看了也不懂,也做不到。老子只写了五千言,而我们已经研究了几千年。古今中外,尤其现在这个时代,讨论研究老子文章的五花八门,又究竟有哪一个人说的是真正合于老子的本意呢?我们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经》时,其实与大多数学者们一样,大多是借题发挥的。是不是老子的本意呢?那就在于我们各人的造诣、修行、智慧和悟知了。老子不过是用一种不同的方法讲出来,所表达的形态较为不同罢了。他只说我的话很容易懂得,也很容易做到,可是天下人反而不知道,也做不到。这不但代表了老子自己的学术思想,也是给古今中外的高明思想做了一个总结论。
“学问深时意气平”,真正有学问,学问真正到了深的时候,意气就平了。例如,拿佛学来说,罗汉或菩萨在没有成道以前,都是“有学位”。成了佛叫做“无学位”。这个“无学位”,是已经达到不需要再学的位阶了,已经到最高了。也就是,最高处也是最平凡处,最平凡处也是最高处。所以,真正的学问好像是“不学”。也就是恢复到比一般人还平凡。真正有道之人,也就是最平凡。真正的学问就是悟知了这个道理,修行修道就是修到了这个境界。
很多人修行修道,千万要注意一点,“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例如,我们今天修行修道打坐这个境界很好,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不用功不打坐,那个境界就不好了,可见这不是道。假如盘腿道就来了,不盘腿道就去了,这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也就是《心经》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并不因为我们去修就多一点,也并不因为我们不去修就少了一点。如果是修就多,不修就少,那就是有增有减了,不是道体的道理。道体是不可以身相见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老子说“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是很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高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