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道之用
(2019-07-08 10:38:18)
标签:
《瀞园散语》 |
《弱者道之用》
●周霄山
老子说:“弱者道之用。”老子在这里所说的“弱者”是:“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就是“弱”的代表,用水来诠释“弱”是最恰当不过的。在水的身上就能看到道的用处,水的习性就是道的最好体现,也就是道之用了。
“弱者道之用”说的是对事物运行和变化规律的顺应。弱不是消极,而是顺应。就是要学会示弱,不只是行为上的示弱,更重要的是心态上示弱。所谓心态上示弱,就是从容不着急,就是耐心静静地等待事物的自然运行和发生变化。
没有悟道的人是不能确定事物是不是一定会变化,是不是一定会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其实,事物向哪个方向发展和变化,这一部分取决于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因为任何事都是行为的结果,但另一部分不取决于我们,甚至也不取决于他人,而取决于道。有些事情,是我们怎么努力也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的。所以,我们该做的就是接受。对命运示弱,不要强力地去做无谓的对抗,不要去改变我们改变不了的东西和人。悟道者永远是不会去勉强一些结果的。我们永远是为做到最好的自己而努力,然后待时而动、顺势而为,对任何事都不会去勉强,而是顺其自然。
待时而动、顺势而为,就是我们具有什么条件就做什么事情。这看起来似乎很消极被动,但其实是顺应大道。“弱”就是这样,待时而动、顺势而为,不勉强,一切顺其自然。这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
《易经》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器就是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藏着自己的能力,从不显露,待时而动。所谓“示弱”,就好像是把种子种到地下,然后耐心静静地等待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示弱就是随缘,就是顺其自然。所谓难得糊涂,就是静水深流,表面上无波无纹,里面藏了什么,他人是看不见的。这就是道家的智慧,就是不让他人知道我们的能力,伺机而动。也就是弱以待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强调“弱”,“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在一定条件下,雄与雌,强与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需要“示弱”的智慧。知强守弱,也就是我们即使很强大也仍然要示弱。因为我们已经悟知了大道的规律。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而谨慎行事,才有可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示弱低调是什么?是大度、谦虚、宽容、不骄不躁。是文化品位,是修道,是一种做人的高境界。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不偏执,不强求,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灿烂”,那么,一旦灿烂变成了暗淡,就会徒生烦恼。所以,不管外界形态、环境、条件起了什么变化,最好始终超然物外,安然知足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种形态,不管是灿烂还是暗淡,不管是年少还是苍老。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应该顺其自然,不要执著,不要强求,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境界。
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大度包容之人。明知有风头,却不去抢,明知有便宜,却不去占。只想占便宜的,吃的都是大亏。私心杂念过甚,心境就会过狭,就会被私欲所左右。而豁达通敞,虚怀若谷,心境就会辽阔坦荡,胸怀宇宙。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柔弱的反而可以胜过刚强的。例如,水流在山谷最坚硬的石头间,却可以无孔不入,流动自如。还有,更深为启人悟感的是“水滴石穿”了。
庄子给我们的境界是,把我们一层一层外在锋芒全都消除了,把一切的锐气都纳于内心。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真正的斗志了,而是斗志内敛。这种时候,才可以叫全德。真正的争斗,取得胜利,不在于勇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例如,“战争”的最上策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李康《命运论》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土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嫉妒”似乎无可避免,要趋利避害,“示弱”有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强者“示弱”,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弱者,都能有所收获。强者以弱者的姿态行事,人自然会谦虚谨慎,他人也乐意接受,如此则强者更强,而弱者则能从中获得慰藉、平衡。从而在心平气和中自觉向强者学习,并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一个悟知“示弱”的人,必是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人情充盈智慧的人,一个处世浅浅而悟世深深的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正与反相辅相成,互相包含,互相转化,天地万物就是这么永恒变化着的。所以,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转化为相反的状态。至刚的大道,却是最柔弱的。
明知有飞黄腾达的机遇,却守着平实简单的日子:“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不争,是老子最重要的人生智慧之一。这就像在人生的马拉松中,如果每个人都想在其中拿到好名次,势必把他人都当作竞争敌手;我们如果把人生当作一次没有既定目的的漫游,他人都是风景,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