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事是悟道
(2019-05-21 09:39:51)
标签:
《瀞园散语》 |
《最重要的事是悟道》
●周霄山
孔子见老子归,三日不语,后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这说明孔子还没有悟道,所以他还听不懂老子说的形而上的道。我感觉,如果孔子能够悟道的话,儒家思想应该至少会提高一个层次。所以说,最重要的事是悟道。
冯友兰说,有的人常常说我立志要做大学问家,或立志做大政治家,这种人有可能会失望。因为如果才不够,便不能成为大学问家;命运欠好,便不能成为大政治家。惟立志为圣贤,则只要自己努力,便一定可以成功。普通人认为,圣贤需要的事功文学方面有特别的天才,那是错误的。孔子和孟子成为圣贤和他们的才干没有关系,王阳明并不是因为他能带兵而成贤人。所以学问的成就需要才,事功的成就需要幸运,道德的成就只要努力。
这世界上有各种人,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从事政治的人,有可能成为大政治家;从事艺术的人,有可能成为大艺术家。但是职业上的成就,不等同于作为一个人的成就。专就人本身来说,最高成就应该是什么呢?中国主流哲学家的答案是,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修养的高度;外王,说的是人的社会功用。只有具备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才最适合为王。
我感觉,冯友兰说的这些话虽然很有道理,但这是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说的,所以仍然还是没有真正悟道。要想真正能够成为所谓的内圣外王的话,其实,其最应该具有的条件就是真正的悟道。
其实,儒家所说的圣人和道,与道家所说的圣人和道是不大一样的。我感觉,王阳明其实应该是悟得道家之道的圣人。道家的道认为,智慧不是知识和博学,再博学的人,其所拥有的也只是对于有限和暂时事物的知识,而智慧确是要把握无限和永恒。而只有悟道才能够得到大智慧。
悟道前是“我在活着”,悟道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悟道前是当局者迷,悟道后是旁观者清;悟道前是为成功而拼命,悟道后是“无事以取天下”;悟道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现象看现象,悟道后是以整体看局部、以本质看现象;悟道前“我”在矛盾中生活,悟道后“我”在圆满中存在,“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悟道的人会很自信,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与毫无疑惑的确信。自信不是给别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证明,自信与外在无关,用禅宗六祖慧能的话来说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悟道的人就是点燃自己生命的人,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里没有黑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他有无畏的勇气面对一切,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总能真实正确的生活和做事。
悟道的人心不离身,身心合一,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观。具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坦然超然。更为重要的是,只有悟道的人才能够知道怎样正确地按照自然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去做事。
能够悟道是非常难的事,所以,能够悟道也就是非常幸运的事了。如果我们普通人有幸悟道的话,则会使我们“脱胎换骨”似的提高我们的思想精神境界、层次和视野,似乎使我们感到自己有了“飞行”的能力,而使得我们过去眼里不可逾越的艰难险阻变得微不足道,使我们变得具有了比自己以前大的非常多的智慧,而使得我们过去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变得异常简单。因悟道而生出的大智慧,能够使我们轻易地完成过去想做而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如果有举足轻重的引领者、思想家、科学家等能够有幸悟道的话,那么就会对其国家,甚至是对于世界的发展做出难以估量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