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的精神世界向外的显现
(2019-05-18 11:03:06)
标签:
《瀞园散语》 |
《艺术是人的精神世界向外的显现》
●周霄山
中国传统艺术讲“精神”,“精神”就是看不见而又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东西,就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能量在影响着我们。所以,我们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应当从“精神”上去体悟。
人有高度本心,好的艺术品能启发人的本心。真善美是人本心的要求,是出于内发,而不是外加的。艺术需要靠人的本心修养与感悟的深度。所以,艺术家观察事物应该以本心、天心去看,境界则高;反之,以私欲心、人心去看,则生“障”,境界则低。
现在所谓的艺术家太多了,可大多名不副实。思想境界还未达到与天地万物一体的阶段,就不能称得上是艺术家。通常,能够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道德就高尚了。古人说:“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我们很难成为圣人,但要以圣人为进德修业的目标,艺术都是自己道德的体现。艺术家的心量应该是很大的,我们从一件艺术作品就可以洞见其心量的宏阔。
“心中美也,托诸形物。”虽然时代变革带来了全新的丰富事物,但是艺术的追求仍是传递出对于生活、对于外物美的体验。艺术是艺术家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完善和表达。艺术要达到突破,就必须要从传统文化的源头去追溯,借助传统去提高艺术表现力,同时也应该广泛地从现代的生活中汲取新的表现手法,重新造境,从而体现出一种厚积薄发的民族文化自信。
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使人理智的真;艺术追求的是给人以感性的美;人文追求的是给人以悟性的善。人文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
中国传统艺术注重表意,讲究体悟,要求艺术家在从事艺事之前,应当树立向天道学习的志向,认识每个具体事物的本性,并建立起道德的自觉和对于事物的深层次体悟,这些都深刻地传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
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二者是不可分的。类万物之情,有归纳,有演绎,归纳万物而识之。形尚未弄清,何能类万物之情。例如,作画要非常熟悉对象才画,情中是包含有理的。《易经》说“修辞立其诚”。作画亦须“立其诚”,何谓诚?无欺也。欺诈则无真心,无真心则无真知,无真知则无真画。绘画贵在有真感情,如画山水,对山水没有真爱,也就没有真感情。没有哲学上的参悟,也谈不上有真感情。例如,没有情感的音乐是音响,而不是音乐。有人说:“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我感觉,艺术不是事业,艺术是人的精神世界向外的显现。
梵高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我认为这便是艺术中的精神。”我们应该由艺术境界打开人生境界。中国美学所讲的“意象”,都与“意境”“境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叶燮的“冥漠恍惚之境”就是一种高远境界,是“诗之至处”,它的哲学本体论基础是“万物一体”。能引人进入此种境界的艺术,就应居艺术的最高峰了。把这种境界与平常所谓漂亮、美丽、娱乐意义之下的美相提并论,显然降低了境界的意义。中国传统美学虽然也讲漂亮、美丽、娱乐意义之下的美,如“美言不信”之美等,但居于中国美学思想之中心地位的是“意象”“意境”乃至于“境界”。
艺术对事物的敬意,使事物得以显现其本身的精神性。因此,艺术不以人为尺度,而以万物为尺度,以此人能够与每一种事物形成灵性相通。当意识到万物有灵,就是美学态度;让事物显灵,则是艺术,而所有的自我表白都不是艺术。艺术虽属有形之事,其意却不在形而下,而在形而上的维度,即高于形的精神维度。凡是值得尊敬的存在都具有精神性,于是,艺术必须有能力把事物精神化,使事物成为值得尊敬的存在。正如道德是人对人用敬,艺术的本意是人对事物用敬。待人以敬,就是承认他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同样,待物以敬,即奉物为精神性的存在,于是,待物如待人,敬重事物如敬重人,以对人的那般敬意去对待事物,待事物如同有灵之存在,这是化事物为艺术品的基本态度,也可以说,艺术暗含一种万物有灵论的态度。
人之不同于动物,在于人的精神方面。人生在世,处处受外在世界的必然性、规律性限制。卢梭说:“人性本自由,却无往不在束缚中。”人生精神发展的过程,就是凭精神能动性不断克服各种限制束缚,以达到高远自由境界的过程。发展过程有高低层次之分,这同时也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之分。最低的是欲求,只满足“食色”等自然之性。在此最低欲求境界之上,依次尚有求真的科学认知境界、求善的道德意识境界、求美的审美意识境界。审美意识之所以为最高境界,在于它完全突破人生各种限制的束缚,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高远的无限性整体观点看待具体事物,而科学认知和道德意识还不能突破或不能完全突破有限性的束缚,以达到此境。艺术作品乃审美意识的产物,它是人生精神境界发展到极致的结晶。艺术作品都是以有限的形象表现无限,从而超越有限而进入无限自由之境。不达此境,不可能创作出杰出的艺术作品。
艺术审美又有高低层次之分:声色之美是低层次之美,心灵之美才是高层次之美。艺术如果没有心灵境界的支撑,则必然陷入庸俗。认为艺术只讲声色而与精神境界无关,乃是一种精神境界不高的表现。我们要深入到感性美背后,追求精神境界。杜尚说,艺术不仅要为生活服务,同时也要为思想服务,光感性美,没有思想,不算真艺术,艺术里面要有思想性。杜尚的艺术说虽然有过分抹杀感性美的片面性,但其深刻合理之处在于要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艺术要生活化”并不是要人只讲单纯的声色之美,更不是要人沉溺于较低的欲求之境,而是要把我们的精神境界提高到真正的艺术水平,使我们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最终以“万物一体”的整体观为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