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东坡的抄书

(2018-03-13 09:33:30)
标签:

《瀞园散语》

《苏东坡的抄书》

周霄山

    苏东坡给我的感悟最多,我退休后喜爱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其中非常爱读和背苏东坡的文章。可能人们大多会认为苏东坡是个少有的天才,我却感觉,苏东坡的大成就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经历人生数次贬谪生死磨难后的大悟,和永保乐观的心态,及超越常人的勤奋治学所造就的。我们常人学习,能够坚持常年读书就已经很好了,如果再能够背一些文章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可苏东坡却是抄书,而且还是抄数遍。

    传说苏东坡能过目成诵。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东坡才出来见他,客人很不高兴。苏东坡解释道:我正在抄《汉书》。客人听了反而很不理解。凭他的天赋和过目成诵的才能,还用得着抄书吗?

    苏东坡说:“我读《汉书》到现在已经抄写三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了三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现在只要抄一个字了。”客人半信半疑地挑了几个字一试,苏东坡果然应声能背出有关段落,一字不差。苏东坡的“过目成诵”原来是超越常人勤奋治学的结果。其实苏东坡不仅三抄《汉书》,其它如《史记》等几部数十万字的巨著,他也都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的。苏东坡称自己的这种读书方法叫“愚钝三法”。这就是先贤所说的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大智若愚”。

苏东坡的抄书也就是为了更好的背书。许多文人学者治学都是用背书的方式。

鲁迅童年读书时,就能背诵《纲鉴》,后来他经常是整本书地背诵,无怪乎他写起文章来纵横驰骋,挥洒自如了。

巴金说:“我背得较熟的几部书中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200多篇散文的选集,从周代到明代,有传、有记、有赋、有论、有祭文。里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却讲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欢,像《桃花源记》《祭十二郎文》《赤壁赋》《报刘一丈书》等等。

苏步青读小学时,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能背诵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相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刿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

钱穆能背诵《老子》《庄子》《史记》《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注》。

有真实的故事记载,茅盾能背诵《红楼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可能有许多人会认为背书、抄书是笨方法。其实,这个所谓的“笨”方法却是最有效的治学方法。这个“笨”,并非真笨。下“笨”工夫,下真工夫,下苦工夫,最后,自然就能取得成就了。几千年传下来的传统学习古文的方法,培养出了无数的文人学者。读书治学没有捷径,最笨的方法能带来最聪明的结果。事物就是这样转化的,这也就是事物的辩证法,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

实际上,所有的大学问家、成就大事者,肯定都不是那些聪明人,而是那些很普通甚至很“笨”的人。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丁肇中就提醒过清华的学生:“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的,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是有几位。”诸葛亮曾说过,聪慧早成的人,不成大器,不担大任。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器晚成”。所以,我们做事不能追求所谓的又快又好,不能依靠什么奇思妙想而轻视踏踏实实的勤奋努力。我们要想取得什么成就的话,就一定要下背书、抄书这样的“笨”功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