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1918: 月球上的东西为何让西方沮丧
标签:
军事 |
分类: 国际战略 |
问:“如果电力可以无线传输,那么我们登月是否意味着在月球建立能源基地,通过无线传输方式送回地球?
答:确实有这方面的远景构想。嫦娥2就进行过天地能量传输测试。但实用化那还有点远,那可是月亮啊,呵呵。非接触式能量传输实际应用很广,从潜艇对潜艇、空地、到无线手段给单兵设备远程输送能量的实验某方都做过。
问:“汉风兄,你曾经说过“除了对嫦娥1、2的成功测控保障证明了我们的能力外,
07年我们通过四个大型射电望远镜组网对欧洲的SMART1月球探测器就环月轨道运行和坠月成功实施了24小时不间断跟踪测控,有力的证明我们不仅能知己还能知彼。
”
美言某位版主回复:“我不知道地球上有哪些牛逼的射电望远镜可以对环月轨道的航天器进行24小时不间断跟踪,特别是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时候。因为据我所知,解决对月球背面航天器的追踪问题直到今天都没解决过。”
汉风兄,能否就此问题再说明一下?我觉得对方说的不准确,但确实不知道如何反驳。还请汉风兄说明。
答: 呵呵,青蛙兄对“月亮”的兴趣那是相当的浓厚。美言是个红色根据地发展势头正好,前一段因有点事情咱也多次去美言顺观摩学习。鼓励大家在红色论坛间多走动、支持美言,并祝美言越办越好。
我理解你还是对登月等事有疑问,两次提问合并再谈下,我的观点很明确:
1.个人认为美应该是登过月的,包括有人登月。
2.是否次次成功(而不是仅仅到达绕月轨道),我们通过嫦娥2的工作和回传数据已一清二楚,再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是骗大家了。但是否公布(个人预计未来还是会正面的回应)、怎么个公布法非常有嚼头。嫦娥2的设备刚一开机,NASA的老板博尔登立即就来华谈“合作”了,博尔登的北京之行和谦虚态度,这已使任何人发表“个人看法”具有了很大的风险,一不小心许就“中了厚黑”。
3.顺科普下我国与探月等关联的航天测控:
两个重要的台阶:一个是1970.04.24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及实验是中国航天测控形成的初步标志(严格来说,当时的测控还谈不上体系,称为航天地面观察系统更为合适);再个是1975.11.26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标志着我国近地卫星测控网正式建成。所以过贴里我们谈过,在美登月的时代,以我们当时的技术能力和储备尚无法对深空目标实施有效的测控,也就不具备从技术手段上判读当时美是否登月的能力。情报资源角度不好谈。这才是客观的态度。现在我们对美当年是否等月球研判可以依据嫦娥2的数据、特别是光学影像数据及对月面扰动的分析,知道的就很清楚了。
关于航天测控的覆盖率:即使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也不可能完全依赖陆地测控网,在VLBI测控体系未采用前单一国家的陆地测控网只能保障15%—30左右的测控范围。所以都要广泛借鉴多种测控方式和国外基站以及一定的国际合作,比如海洋测控手段、海外测控基站、天基测控网的建设、国际合作,特别是发射更多的中继星起到了很大作用(一颗约40%的覆盖,我国已实现天链01、02星的组网),以尽量减少测控盲区。嫦娥2阶段已能成熟运用互为补充的多种测控系统并进行联调和整合,就包括传统的USB系统,和最新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即VLBI测控网,VLBI体系的强大整合能力相当于数千公里直径的射电望远镜,未来嫦娥3将全面以VLBI为主),嫦娥2还采用了全新的LDPC下行遥测信道编码技术,也首次进行验证了X频段测控体制。包括常规任务和特殊情况下的预案、具体包括不同轨道段的短时捕获、随机会捕获、24时周期任务、长期在轨测控,噪音干扰等极端环境下测控保障等等非常复杂。
几个基本数据:嫦娥任务测控集中了国内三个测控中心、国内八个测控站(南宁、厦门、闽西、长春、喀什、渭南、青岛、东风)、四个大天文台、远望数艘测量船、数个国外测控站和天文站(纳米比亚、卡拉奇,澳洲等)国际合作方面仅欧空局就有ESA空间操作中心、新诺舍、玛斯帕拉玛斯、库鲁等站部分参与联网。但靠境内测控在使用VLBI体制的情况下约为60%,通过多种测控手段联网则使嫦娥1测控覆盖率达到90%、嫦娥2达到98%。(此次神九任务为70%)。测控本身对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比较高,对覆盖率足够即可并不做100%的要求(工程上也难以实现)
关于探测1号与欧洲月球探测器的两次重要全程试验:
作为嫦娥工程准备和完善深空探测体系的准备,曾组织过数十、上百次的系统测试和全系统联合试验。其中就有探测一号卫星(中国)和欧洲的SMART1月球探测器的两次重要全过程测控实验。这也是最接近嫦娥工程要求的测试,是综合性质的系统检验。对欧洲的SMART1月球探测器的测控主要开展于05-06年间(不是07年,SMART1于06年10月即完成撞月),实际乌鲁木齐站本身就参与了欧空局的这个项目。
在这两次重要测试中,参与嫦娥工程的三个测控中心和几个天文台以及多数测控站点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其中。相关论文一大把。具体手段包括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和传统USB系统的分别测试、和USB+VLBI方案测试、以及系统协调与对比验证。单站点、多站点以及整合系统对目标的测控。包括紧急捕获、2、4小时短周期跟踪、长周期测控、月球重力对轨道精度影响、地磁月磁和空间高能粒子对测控精度的干扰等大量的验证。通过与ESA提供的数据对比,我们对SMART1的轨道预报精度最大最小位置误差分别为10m和3m,测速随机误差约在0.1和0.2厘米每秒之间。
——————————————
嫦娥2在轨期间成功进行了天地能量传输实验。那么根据回传数据我们也知道了许多东西,比如具体知道了月球上的氦3不是传说中的500万吨,而是约100万吨等等。说老实话,这都是科普性质的东西,论坛上毕竟都是普通军迷,许多东西也不是可以公开讨论的。不过为了满足一下青蛙兄的兴趣,我仅可肯定一点:月球确实有令人激动的东西,某超等西方势力却因之而有些许沮丧,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
——请各处及友好论坛完整转载图片及说明:
图片说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匆匆来华,即所谓的“交流航天探索”,呵呵,你们急了不是?
http://s11/middle/516e180cnc382982f76ba&690
http://s8/middle/516e180cnc3829858af07&690
图片说明:我嫦娥二号卫星整星热真空试验
http://s4/middle/516e180cnc3829864f993&690
图片说明:月亮阴影
http://s10/middle/516e180cnc38298757f79&690
图片说明:月亮到底上有什么如此令我们惊雷的青蛙兄如此感兴趣呢?W总的微笑就是答案!
http://s6/middle/516e180cnc3829882e1d5&690
http://s16/middle/516e180cnc38298a2d07f&690
——是的,我们都将保持沉默,但这双眼睛将洞察一切!
http://s1/middle/516e180cnc38298a91ba0&690
问:“新闻“普京坚信,北京仍将是莫斯科可高度信赖和坦诚相待的战略伙伴。”想请教汉风兄和各位,如何解读这个“仍”字?
答:不必纠结在一个“字”上。研究战略问题要有定力。所谓“势”的把握,就是高山上的一块巨石,它不该动的时候,任凭风吹雨打要磐在山上,等到它有动的趋势时,要知微见著,敏锐判断出何为它动的最后关键要件、可能的轨迹、提前趋利避害。 不能一天一个疑惑。
问:“中国现在为什么还要买S400,是不是我们的红旗19和S400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呢?
答:俄其实是老黄历了。和几个朋友交流过,从09火星探测器发射的落空就已看出了这次失败的端倪…
问:“我是一直认为,以前的本拉登就和美国人在一起,美国人需要他干点什么的时候就录个音录个像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一播放,就传遍全世界了。看看利比亚、叙利亚,卡塔尔是闹得最厉害的阿拉伯国家,前段时间,半岛台住北京的记者到期了,国家不再给其记者签证,应该能说明些问题。 ”
答:不在一起。对拉登过贴谈过。包括美把拉登作为符号和工具用。
-------------------------------------------------------------------------------------------------
-------------------------------------------------------------------------------------------------
为了让大众看清这个世界,理解国家在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使正气浩荡中华大地,欢迎网友在各类论坛、博客、qq群、空间转发“惟有中华”博客的文章。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weiyouzhonghua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让我们一起努力付出,与身边的人一道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