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好好吃饭----读朱立挺《中国饮食文化》

有一种幸福叫好好吃饭----读朱立挺《中国饮食文化》
杨
朱立挺先生的新书《中国饮食文化》正式出版发行了,他叮嘱我,如果读后有什么感想可以说出来。面对他这样的民俗文化学者、餐饮文化专家,我不免有点诚惶诚恐,说呢还是不说呢?作为一个餐饮知识的门外汉,我谈不出专业的东西,只能从时下流行的“混搭”与“跨界”的角度,聊一聊我对《中国饮食文化》看法。
《中国饮食文化》开拓了烹饪类教材的新领域
《中国饮食文化》丰盛了如何吃好饭的新餐桌
饮食文化是文化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中国饮食文化》看似一部普通的教材,但却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阅读这部书,对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饮食与审美、民俗与茶酒等多种角度进行了解,打开一个广阔的视野。
积厚流广的中华饮食文化,在维系华夏民族的繁衍昌盛,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等方面,都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据说,中国菜品有着三千多种常用的,一万多种用到的烹饪原料,五百多种调味料。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心旷神怡,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与此同时,中国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面对这丰盛的富有文化的餐桌,我们的味蕾早已打开,让我们一起好好吃饭,就是我们读《中国饮食文化》这本书的目的,我想也是作者编这本书的目的。在吃好饭的同时,美美享受书中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打开了美食影视剧的新天地
作为编剧,我想谈谈《中国饮食文化》这部书给行业剧创作带来的启示。目前国内美食剧的问题,不是“美食”这一元素的问题,而是整个市场从“流量导向”逐渐调整到“品质导向”的过程,不论是美食还是医生律师公关等各类职业,大众都会越来越趋向看到行业内在的文化,希望看到有现实支撑的影视表达。
任何一部影视剧都是行业剧,美食在我们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部分,它给我们带来温饱,带来快乐,带来幸福。有很多关于美食类型的影视剧,剧中的美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让人食欲大开。作为美食剧的行业剧要具备行业气质,行业剧要体现行业亮点,通过阅读《中国饮食文化》,书中对饮食文化的梳理,找到了美食剧的着力点,这个点就是“文化”。如电视剧《食神》《满汉全席》《深夜食堂》《后厨》《佛跳墙》等等。食者,人之大欲也。尽管美食题材影视剧,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其根本在文化。日本MBS出品的《深夜食堂》电视剧,每集以一种食物来展现一段故事,引出人物,酝酿情感,体现了生活中的文化;周星驰的电影《食神》是用“食”来表现“人情”,主题是“只要用心做饭,人人都可以成为食神”,这也是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道具,用文化搭建起了多功能的“装台”,从灿烂的饮食文化历史,到原料技术文化、风味流域文化、饮食茶酒文化、制度习俗文化、甚至到与文学、养生,都是美食影视剧的富矿,都有精彩的故事可以挖掘。说到美食剧,从《舌尖上的中国》到《舌尖上的心跳》,许多都是昙花一现,口碑和热度往往都缺乏持续性。究其原因,大部分都是从采集食材到精工制作,再加点情感故事,丢掉了关键的“饮食文化”。我相信,《中国饮食文化》这部书的面世,一定会带动中国美食剧出现新的爆款!
作者杨军: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协理事,中国现代诗歌学会会员,华策影视创意合伙人。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主席,陕西省百优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