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蕴含现实主义的生命力量----读刘青峰散文集《杜阳河笔记》

第一次遇见,是在一个创作培训班上。当我在楼道里碰到他时,他穿一身运动服,看上去是清晨刚刚出去锻炼回来,真诚朴实的脸上,一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额头是亮晶晶的。他主动和我握手,并自我介绍说,我叫刘青峰。刘青峰的名字我经常听到,他是陕西金融作协首届理事会理事,也是金融作家队伍中创作比较活跃的作家,在各种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可眼前的刘青峰,让我联想到的是美国超人和蜘蛛侠,怎么也和作家拉不到一起。当他坐在教室里时,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笔挺的西服,整齐的打着领带,臂弯里夹着文件夹,这时我才感觉到这是作家刘青峰。
刘青峰是个有才华的作家。他在基层金融单位工作,并任职一定的领导职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业余创作,笔耕不缀,作品多次荣获省级以上大奖。曾在《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金融时报》《丝路金融文学》《宝鸡日报》《宝鸡散文家》等报刊和新媒体平台,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读过他作品的人都有一个感觉,刘青峰像一棵大树,我们看到的是树枝和树冠,他的根却已经深深地扎进脚下的土壤,他把自己“种”进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作品中呈现出对“吾乡吾土”无尽的热爱。
刘青峰要出书了,而且取名《杜阳河笔记》,这在我看来并不奇怪,他早就具备了出书的条件,却总是以“自己的作品都是些烂渣渣,出不了书”来搪塞。我知道他心气高,文学在他心中的神圣感很强,不愿以劣充好亵渎文学的尊严而让别人下眼眺他。从这方面来说,他这是对的,符合一个作家应有的使命与担当。去年,在全国金融散文大赛中他获得二等奖,大家都为之雀跃,为他自豪,为他祝贺,他却红着脸说:“还不尽如人意,差得多着呢”,我由此认定他是个谦逊的人,是个可以干成大事的人。近期,他正牵头组建麟游县作家协会,拟被推任麟游县作家协会首任主席,这确实是一件让人高兴且充满期待的喜事。《杜阳河笔记》再一次把读者带到他美丽的家乡,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在古城麟游,清秀的杜阳河静静流淌,这里的人,这里的事,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和将要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笔下熠熠生辉。历经上世纪的苦难,目睹改革开放的巨变,展望未来振兴发展,家乡的故事,成为他创作的主题。
生活有诗不是诗。刘青峰出生在陕西西府农村,从乡村到县城,对生活的感悟再从县城到乡村,命运对他是一部教科书,他的人生阅历如同地心的岩浆,聚积了巨大的能量,一旦被文学激情点燃,将爆发出壮观的火焰。在《杜阳河笔记》中,读者能够感受到这种强大力量所在。
刘青峰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思想,读起来犹如在山野乡村野炊一般,朴实、清新、淡雅、细腻、烟火味十足。他的作品朴实中透着幽默,调皮中透着沉稳,笑声中蕴含着心酸。他的开篇之作《心里流淌着一条河》描写了一个青春懵懂少年情窦初开的窘况,读了让人身临其境,情不自禁。他的《陈年轶事》看起来是以幽默的笔调轻轻松松向儿子叙述自己快乐的童年小事,但让人读完在笑声中深深地感觉到一股生活不易的心酸味。还有《熬油》《梁吉昌家记事》的故事性陈述,把农村不易、农俗怪诞,老式农民的落后子女间的不孝以泪眼婆娑的状态呈现给世人。像《邻居》《绿皮蛋》等都让人在忍俊不禁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感动。《书痴和书的的那些事》《雨夜扶贫》则把主人公生活、爱好、工作相互交织着的矛盾纠葛在喜怒哀怨中予以全景式展现,让人身临其境或置身期间。《他让我流完了一生的泪》记录了麟游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陈志印呕心沥血一心为公,英年早逝倒在了自己热爱的金融岗位上,党组织记着他,大山记着他,杜水河记着他,同志们记着他,山里的百姓记着他,刘青峰用泪书写着他的故事。《天晴了,他却走了》记录了刘青峰的一名挚友因病去世后刘青峰对他点点滴滴悼念,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挚友的不舍,折射着作者与人为善,感念人好的高尚情操。
杜阳河是刘青峰生活地麟游的母亲河,它在麟游大地上行走了千万年,见证了麟游古老的过往,滋养着麟游的现在,腾向麟游的未来。刘青峰《杜阳河笔记》的现实主义魅力在于其鲜明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倾向,有对底层生活的深入了解,才能创造出笔下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一个个具有典型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人物,是对中国特色现实主义传统最好的传承。莫言说过“任何一个作家创作都离不开其生活的根源,这个根源我想就有他的故乡记忆、童年。他经历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在作品中留下痕迹。”
期待刘青峰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续跋涉,迈向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刘青峰,陕西省麟游县人,金融作家协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宝鸡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麟游县作家协会主席。刘青峰从1992年开始写作,写作领域涉及小说、散文、现代诗,有多篇作品获奖。
杨军,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电影文学会会员,中国现代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主席,陕西省百优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