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对成化瓷釉面的研究

(2011-10-15 22:55:25)
标签:

转载

    关于对成化瓷的研究,我们的古陶瓷界的专家们的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只处于初级水平。有的专家连成化瓷都没上手过,确大谈成化瓷器如何如何,在对成化瓷的鉴定中使人感到啼笑皆非!这种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客观上成化瓷器作为皇家御用瓷,不是一般的人家和一般的人轻易能见得到,更不用说亲自上手;再加之成化瓷因受鸡缸杯“价值十万金”历史一说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过份夸大了成化瓷的神密化(其实在成化瓷中无论是在瓷质上,还是在器型绘画艺术上,比鸡缸杯更好的器物有的是);另一方面是成化瓷的存世量确实是少,如果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有大量的成化瓷片,对成化瓷器的研究还要滞后。主观上,我们国家在解放前对古瓷的研究叫做基本形不成系统性,更谈不上对某一朝瓷器的专业化研究,找到一个孙瀛洲先生,可老先生手中只有故宫博物院和国内其他博物馆为数极少的那几件成化瓷,他那个时代又不能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去看,所以在对成化瓷器的鉴定上就容易把成化瓷上的个别特征当成成化瓷器鉴定的普遍规律(当然,如果某一朝的制瓷过程中的某种缺陷成为一种普遍性时,后世的瓷鉴专家们在瓷鉴理论上把它们作为该朝瓷器鉴定的一种依据也未尝不可,并且是非常正确的。比如对元青花和永、宣瓷器上所使用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钴料因含铁量高,烧成后容易形成结晶斑的缺陷,就已成为鉴定元青花和永、宣青花瓷器的重要依据)。如“成化无大器”、“成化人物一单衣”、“成化瓷底米湖底”、“成化斗彩差紫(姹紫)”等等的说法。其实成化斗彩差紫(姹紫)是成化制瓷前期的一种缺陷,这种制瓷技术上的缺陷,在成化中、后期的制瓷过程中就已经基本克服(不排除还有个别的材料的炼制和窑温的不同.还会出现青料、彩料的不同发色)。这些说法,大多数是制瓷过程中的一些缺陷,除“成化无大器”一说在成化朝的整个制瓷中整个平均下来与其他各朝的官窑瓷器相比之下,可以成立以外(注意:我说的是平均,而不是成化瓷器在个别上就真的无大器。1999年10月,北京炎艺术馆展出的成化青花婴戏纹大碗,口径达35厘米左右;麒麟纹盘口径达33.2厘米,足径21.9厘米,高6.6厘米;1987年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青花龙穿花鹤颈瓶,高达55.8厘米,当然还有青花大罐等等大件器物,在此不一一例举),其它几项都不足以成为成化瓷器鉴定的标准,事实上在后来的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大量成化瓷片修复器和发现的存士器中,孙先生的很多关于成化瓷器鉴论都被打破了。另一方面是关于成化瓷的釉面的鉴识问题,也不是一些成瓷鉴定专家的一些说法就可以概括得了的。如成化瓷器的釉面“洁白”、“雪白”、“白中泛青”、“牙白色”、“成化釉面毫无积釉”等等......这些说法都不准确!成化瓷器的釉面是在湖田窑制作青白瓷,施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间在经历了元青花、洪武、永乐、宣德和明空白期的制瓷施影青、青白釉后,成化一朝所施的白釉、亮青釉几乎已到了完美无缺的地步。再加之成化瓷胎使用的是景德镇麻仓山的瓷土矿,这种粘土制作出来的瓷胎烧出来后带有肉红色,成化瓷胎在炼胎、修胎方面十分精到,胎的通透性更好,是余朝不可及的,所以成化瓷的釉面呈现出来的是白中泛青,青中又泛红,红中又泛牙黄、牙白,各种色的比例占多少,要看具体到那件成化瓷上使用的是什么样成分的青料、彩料,所使用的青料、彩料的配比。比如是纯进口青料还是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的混合;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混合时的比例各占多少;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混合时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也会影响到器烧成之后釉面的发色。釉面的发色有时还涉及到一件瓷器胎体的厚薄,入窑前坯胎的干湿度,烧成温度的高低等等复杂性...... 

  下面是成化瓷同类器和不同器物的釉面的不同发色在此引用的图像资料都有图标说明,不再一一说明来源,笔者在此一并感谢图片的作者

 

http://s5/bmiddle/510f0dc4x69f235bc74a4&690

   图一: 日本的中国古瓷器研究专家萱草园主人卫先生在他的《明清官窑瓷器》网站上发表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成化青花瓜果纹碗(图左)与雍正仿成化青花团凤纹碗(图右)的釉面积釉情况对比。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有些成化瓷的釉面口沿与转折处的积釉反而比清代仿成化瓷的积釉多。http://s2/bmiddle/510f0dc4x69f27031e4a1&690

图二:这个成化青花瓜果纹碗的釉面就毫无积釉,且釉面发色也比较白。http://s12/bmiddle/510f0dc4x69f27e1d996b&690

图三: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成化青花瓜果纹碗的釉面同样毫无积釉。

http://s2/middle/510f0dc4h839cbae5ae21&690

图四(a):笔者收藏的成化青花瓜果纹碗的釉面口沿下有一点点淡淡的积釉

http://s2/middle/510f0dc4h839cc4a22ec1&690
图四(b):笔者收藏的成化青花瓜果纹碗的釉面口沿下有一点点淡淡的积釉

http://s11/middle/510f0dc4h839cc9fb361a&690
图五:笔者收藏的成化蕃莲纹碗的釉面口沿下有一点点淡淡的积釉http://s16/bmiddle/510f0dc4x69f29b13b84f&690

图六:笔者收藏的成化蕃莲纹碗再强光下拍摄的釉面和通透的胎体。

http://s3/middle/510f0dc4h839cd2151752&690
图七:笔者收藏的成化蕃莲纹碗在自然光下拍摄的釉面,由于背景的色深和光弱,釉面发色和积釉都可以明显看清

http://s16/middle/510f0dc4h839cdeaccd7f&690
图八:笔者收藏的成化蕃莲纹碗在不同光源下拍摄的釉面

http://s9/middle/510f0dc4h839ce62e6468&690

图九:笔者收藏的成化蕃莲纹碗在不同光源下拍摄的釉面

  

  http://s16/bmiddle/510f0dc4x69f2b25b1b3f&690

图十:成化斗彩花鸟纹高足杯在一般光源下的釉面呈色

http://s10/bmiddle/510f0dc4h6ab18a3baaa9&690

图十一:成化斗彩花鸟纹高足杯在强光源下的釉面呈色

http://s8/bmiddle/510f0dc4x69f2b7756f77&690

图十二:成化斗彩花鸟纹高足杯因青料、彩料发色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釉面呈色

    以上是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两个斗彩花鸟纹高足杯的釉面发色对比。同朝同样的器物无论在釉面发色还是在青料发色上都不同。如果此类器的其中任何一件不是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有些专家就很可能把它当成仿品。

http://s14/bmiddle/510f0dc4x69f2ba2db1ad&690

图十三:成化斗彩葡萄纹小杯因青料、彩料发色和光源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釉面呈色

http://s14/bmiddle/510f0dc4x69f2bc3476cd&690

图十四:成化斗彩葡萄纹小杯因青料、彩料发色和光源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釉面呈色

    以上同为成化都彩葡萄纹小杯,但其釉面的发色差别较大(上图为出土器,下图为馆藏品)我们是否又把其中的一件判定为仿品呢?

http://s15/bmiddle/510f0dc4ha81588fbf464&690

图时五:祖传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在不同的光源下的胎釉呈色

http://s8/bmiddle/510f0dc4ha81591a1e237&690

图十六:笔者收藏的祖传成化斗彩葡萄纹小杯釉面发色和彩料老化现象(釉面有不易清洗的氧化和钙化附着物)

http://s9/bmiddle/510f0dc4ha815a2b5310a&690

图十七:祖传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在不同的光源下的胎釉呈色

http://s1/bmiddle/510f0dc4x70feac9b7850&690

图十八:这是博物馆收藏的成化瓷中的典型器,这种釉面的发色在成化瓷中很少见

http://s7/bmiddle/510f0dc4x69f2c03b4c76&690

图十九:

http://s2/bmiddle/510f0dc4x69f2c2ed4b31&690

图二十: 同在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斗彩葡萄纹高足杯的釉面发色也不一样http://s13/bmiddle/510f0dc4x6a9d737c0d9c&690

图二十一:祖传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在强光下的胎釉呈色http://s9/bmiddle/510f0dc4x6a9d7a1f12d8&690

图二十二:祖传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出淡淡的肉红色胎色和彩料鲜红淡抹绿中闪黄特点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器身所施的亮青白釉的质量和透明度都已不在是前几朝青白釉不怎么通透的呈色。

http://s12/bmiddle/510f0dc4x6a9d8c45517b&690

图二十三:祖传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在不同的光源下的胎釉呈色。釉的透明度极好,釉面已不在是前几朝青白釉不怎么通透的呈色。

http://s13/bmiddle/510f0dc4x6a9d94726abc&690

图二十四:祖传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出白中泛青,青中闪牙黄,黄中又闪肉红的胎釉呈色。

http://s10/bmiddle/510f0dc4x69f30e03dd99&690

图二十五: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成化斗彩瓷片的釉面,同样呈现出白中泛青,青中闪牙黄,黄中又闪肉红的胎釉呈色(笔者藏)

http://s2/bmiddle/510f0dc4x69f2c6d11091&690

图二十六: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成化斗彩荷池鸳鸯纹藏文盘因青花的晕散而硬响到釉面微微发青

http://s11/bmiddle/510f0dc4x69f2c97190fa&690

图二十七: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成化斗彩荷池鸳鸯纹藏文盘在强光下釉面呈现出牙白色

    同在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成化斗彩莲池鸳鸯藏文盘不要说釉面发色不一样,其青料、彩料的发色差距也比较大,但它们的风格却一致。有些成瓷的釉面发色差异比较大,再加之图像如果在不同的光源和背景下拍摄,其色差也比较大。如果读者和藏家不亲自上手成化真器是很难确认成瓷真正的发色。下面是萱草园主人发表在他的《明清官窑瓷器》网站上,收藏于日本和台北的两个成化斗彩天字罐釉面的不同发色情况。

http://s1/bmiddle/510f0dc4hc3203084fbc0&690

 

http://s16/bmiddle/510f0dc4h6b66c666ed6f&690

 

    笔者在此对成化瓷器釉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意在研究成化瓷器釉面在制作过程中因各种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发色,这是客观存在而不可否定的事实。现存于博物馆和景德镇成化地层出土的大量成化瓷器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我不是说一但认可成化瓷器的釉面有不同发色就认同随便一种发色的所谓“成化”瓷就是真成化瓷器。相反,成化瓷器的釉面的复杂性会带来后世更加的很难仿制。故老一辈古瓷鉴定专家早有鉴论“成化瓷后世很难仿制!”,对此,爱好成化瓷器的研家、鉴家、藏家应更加注意。比如,古瓷鉴定专家们把成化瓷的釉面形容为“肥润如玉”、“里外一致”、“晶莹透亮”等等是非常正确的。成化瓷器的釉面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很神密的色彩,再加之现在的制瓷原材料与那个时代的制瓷原材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后世很难仿制出成化瓷釉面的这种神密色彩(不同的强弱光和背景色彩下,成化瓷呈色都不同)!(修改稿,未完待续)

 

                                                                       黄磊  李辉映(石宝山人) 

                                                                             2009年5月15日

附件一:

http://s11/bmiddle/510f0dc4x6aa3481d406a&690

附件二

http://s4/bmiddle/510f0dc4x6aa34bb1b843&690

附件三

http://s16/bmiddle/510f0dc4x6aa34f139daf&690

附件四

http://s15/bmiddle/510f0dc4x6aa3519cbfce&690

附件五

http://s7/bmiddle/510f0dc4x6aa35585cd66&690

附件六

http://s11/bmiddle/510f0dc4x6aa35774b4ca&690

附件七

http://s1/bmiddle/510f0dc4x6aa35992e120&690

附件八

http://s13/bmiddle/510f0dc4x6aa35ddc034c&690

附件九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