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孟连•世界娜允”
征文大奖赛征稿:
上苍恩眷之地
蕊 溪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籍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罗】1:20
孟连,对一位远方从未涉足的外乡人而言,能够从网络相关旅游资讯或宣传手册上了解到的最新介绍性文字中,可能会有如下标签式的罗列: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地理位置:
东经99度 北纬22度
中国最西南角之一
气候类型: 太平洋
印度洋
世居民族: 傣族
拉祜族 佤族
宗 教: 小乘佛教 基督教
原始宗教
风景区: 宣抚司署
金塔 龙血公园 富岩大芒糯古榕
腊福天池 勐马瀑布
芒蚌温泉 勐啊国家级口岸
歌
舞: 娜允古乐 傣族马鹿舞 嘎光舞 拉祜族摆舞
佤族木鼓舞
饮
食: 傣家风味
佤族稀饭 勐梭烤鱼 宫廷凉粉 手抓鱼米线
笔者与孟连的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
清晨,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生独自蹦出家门200米外,红旗会堂前那一溜生长着自青砖围墙内高高伸展出一串串紫色三角梅枝条和从透视墙的小窗格里探头探脑挤了出来的粉色“七姊妹”刺玫瑰的人行道上。
那儿,正举办着一届全思茅地区的书市,一个小单元又一个小单元地整齐码放着从各县载来参展的书籍。
小人书是那个年代孩子们的最爱。一家家浏览过来,心痒痒的,恨不得全是自家的,可以在每一本的扉页题上“某人之书”及“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借了不还,再借万难”等字样。
待逛到一个展位,看到一位容貌清丽的阿姨,忽然想起有礼貌地问了一句:“阿姨,你们从哪儿来?”她立即停下来,暂歇了手中的整理工作,和蔼地看着小女孩,柔声而认真地应答:孟连。
孟连,傣语意为“找到的一个好地方”。
冥冥中,上苍的慈绳爱索将我从另一个气候炎热的傣乡牵引到了祂自己量着我的体质与工作而预备的这一方夏风凉爽,民风淳朴的青草地上。
此去经年,此刻亦禁不住自问:若是某天离开,一己的心,对于那地的风物,与那地人民的交接,将会有哪些美好的瞬间犹可细数而留驻心底?
较之于澜沧县境内之山脉与江河那趋于男人气概的豪迈粗犷简练的线条,孟连山水田园之形态则被造物主赋予了一种女性特质的圆润、妩媚的气质与风韵。
“有山才有树,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我们的家园……”
这是一首远古的傣族童谣,该是傣族人民世世代代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的智慧之源。
在汉字里,“傣族”的“傣”字结构亦为:人在水边竹楼下。
在她们生活的环境里,更是家家种花,屋舍干净整齐,长幼有序,视继子女如同己出,邻里和谐,朝暮傣音相媚好的诗意栖居。
在勐马镇由一座傣家庙宇废弃后建起的宁静校园内,笔者曾见到有四株美丽的菩提树,在36小时之内,以其叶子的不同形态:含苞而呼之欲出的、已长出红褐色嫩叶的、欣然随风欢舞之碧绿色的、尚有半树的黄褐色依次随风飘落的心形叶片儿,竟可写意出“红尘有我,自成四季”的绝妙景致!
傣历年,沿南马河边步行去芒列寨子做客,途径一个古朴院落,于黄昏的光线中,蓦然见到一位身材健美,肤色介于小麦色与古铜色之间的傣族少妇,在栅栏之内,家院中央,立于木盆之上,从容洗浴,大而清亮的眼眸,极坦然地迎向路人的视野,那惊鸿一瞥,正宛如一幅堪与安格尔的《泉》相媲美的经典画作。
小镇雨天集市的长坡上,那由一把把五彩缤纷的花伞编织而成的巨幅锦缎,于群山间的熙熙攘攘中尽显其凝练而流动的华彩。
去往瀑布的小路上,看着阳光下山野中那远远近近众多不知名的小野花,穿过一条条潺潺清流的小溪,以及可供多人在树影下歇息的巨石旁,那一棵若干年前不知被谁随手一扔就长大了的野芒果树。
坐在公信路边草地上,看一位同事挽起裤腿,在三五米外的小河流里用一把漏勺轻松地捞田螺的身影。环顾四围,远山如黛,平旷之地尽是傣家人精心耕作后生机盎然的稻田。
秋日午后,白云朵朵,那倚着收获后的稻草垛,闭上双眼,一任阳光清风亲吻过脸颊的无比惬意。
晚饭之余,去附近的寨子里散步,顺路寻找几株太阳花,路过一户人家,素昧平生的女主人友好地先打招呼,稍作闲谈,她说日后若见到,会栽种一盆留予我去取,那道谢后即胜似闲庭信步的漫游。
中秋时节,老桥旁,那位年近古稀,个子不高,头戴米白牛仔帽,常年从勐啊来卖泡果的老波涛,总是不够精明地会把泡果随意地拎起称一下,总会数少一至三斤,粗略一算账,也不时将价钱算少,几乎每个稍懂点算术的买家都能觉察到这一点而要亲自提起秤,重称重算,因不忍太亏欠了他。有时眼尖的熟客会逗他“老波涛,你好像又换了一个老婆了嘛”时,他那有几分得意而又掺杂些许羞赧咧嘴微笑的模样。
芒掌芒养山下那位年轻时去缅甸学会土陶制作后就一直供应了孟连傣族村落家家户户的老咪涛,腰脊已不大能直起,但当每次有买家亲去家中,她都很有耐性地将一筐筐大大小小的陶罐小心翼翼地从木楼下墙角最深处怀抱了来一一摆好,然后静静地蹲在一旁陪着客人挑选,或是在听到帮助请求后才蹒跚地走近前来,一个个仔细端详后分别出自己觉得最好的作品留在一边,买家可以在这范围内又慢慢地再选,直到人人都心满意足。
美食之外,我从傣家人那儿收到的最别致的礼物之一为:一份特制的新年历,是由一位傣族园丁在每一个属于2013年孟连街天的数字上,细心推算勾画出73个醒目的圆圈。他说这样子,喜欢赶街的我就不易再错过那些只有街天才能买到的生态果蔬了。
在一位挪威男孩处于极端的精神与经济困境之时,以一颗温柔仁爱之心无私地倾囊相助的孟连傣族少女,不久后这两位青年男女超越了语言、种族、国界与信仰而结为伉俪的动人故事已广为人知。
他们拥有人间一张张生动的笑靥,哪怕已是一位80岁的老爷爷。
她们热情好客,体贴周到的照顾总是让人如沐春风,恰到好处。
孟连老桥旁的小农贸市场的街天,若是没有了那些处于边缘摊位的拉祜族同胞的如约而至,定会缺少了许多街天特有的节日气息。因一多半的山珍与河味是他们从辽远的一座座高山上背下来。
每当有时间到街天的集市上去逛一圈,看到琳琅满目的兰草、青菜、山药、豆苗、黄瓜、冬瓜、木瓜、芭蕉、棕树心、红薯、重楼、灵芝、蜂蜜、蜂儿、螃蟹、石蛙、鳝鱼、河鱼等不算昂贵的健康食物可供自己养身与享用,心中非常感恩与喜乐。
曾因一位上海爱心人士对一位拉祜族女孩资助之事在一个隆冬的星夜里临时赶往富岩途中的扩捌路村。女孩的母亲,一位健谈而奇巧的主妇,一边大方地招呼我们进小木屋坐下,一边就朝屋角抓了一大碗的带壳儿花生,在小小的火塘上
,用铁锅加热一会儿后,按着火候双手在火塘上方簸过六七下,端下来,热情招待我们先吃;然后往火塘置上一只铜茶壶烧水
,片刻之后倒出几杯热腾腾的清香绿茶
,一一递到我们手中,恳请喝下;接下来将先前吩咐女儿洗好的新鲜小红尾巴鱼揉上几样作料,用五片猫耳朵叶子适度包裹后,随手抄起一截木棍扒拉出一部分火炭,把鱼烤着
;旋即转过身,咚咚舂出一浅臼的花生姜蒜青辣椒盐巴等作料,把方才还水灵灵的不知何时早被掐成小段儿且已然烫毕的萝卜菜花,用筷子在盘子里轻轻一拌
;仅在一刻钟左右,有条不紊地,如同变魔术般,就将自己辛劳所得的各样真材实料,烹饪成了我之前从未品尝过的拉祜美食,纷纷然端上了我们围坐的小桌。(随后得知那些小红尾巴鱼竟是这位母亲凌晨未眠浸在彻骨寒冷的河里捕捉到后养在家中水桶里的)
距离小木屋不远的新砖房,雪白的墙面上,贴着一个大而端丽的十字架,是女主人拿从文化用品店买来的正红色蜡光纸,极细心地裁剪而成。她说女儿幼时曾三天两头生病,什么医生都找过,就是没大起色,作为母亲的她身心很受缠磨。有一次又带着女儿到县城求医,遇到一位好心的汉族阿姨告诉她:不妨试试向耶稣祷告。回家后她虔心照做,孩子变得健康,从此一家人笃信不疑。
一个世纪前,拉祜同胞尚属一个刀耕火种的较原始族群。多年前笔者曾亲眼目睹过他们中一些成群嗜酒的男女,街天一个个地集体醉倒在县城罗马式影剧院那一级级高高低低的台阶上,或是一堆堆屈身捧腹沉沉昏睡于最初的唯一的一排商铺即老供销合作社的屋檐下。甚而有一次是在未竣工的环城路边,广袤的绿色稻田间那赤红的土堆旁,触目地躺卧着一个或几个头缠泰国花纱巾,身穿自制花筒裙,肩挎竹背箩的拉祜族妇女,就在回家的路上,那灿烂的阳光下,甜甜地酣睡过去。
然而,在今天,你已很难见到拉祜同胞的醉酒之景。
同样地,你也很难在聆听广别拉祜族基督徒村民那宛如天籁的无伴奏、多声部的赞美诗合唱时,心中不被歌声里那神奇的光亮与喜乐所感染,即使你听不懂,一分钟前还在心绪烦乱。
当他们三首诗歌献过,大礼堂内全场的听众以最热烈、最由衷,潮水般的掌声响起之时,即使是从不随众盲目鼓掌的你,也很难不为适才整个身、心、灵那妙不可言的的高峰体验而随之击节赞赏作为再自然不过的回应。
有了聆听经验不久,笔者有幸在一个冬日亲往广别分享爱筵。
是那儿的拉祜族弟兄姊妹过新米节,我们应邀前往。
温州两位年长的姊妹穿着雪白的圆领T恤,背上印有一个鲜红的繁体“爱”字,左胸是一个大一寸照片大小的十架,腰际斜写略大一些的“耶稣爱你”四字,都是行楷,非常的漂亮!
我们一行由八位年轻、勇敢的拉祜骑士娴熟地载着一路弯弯扭扭,颠颠簸簸,跳上了拉祜山!
圣殿顶头的高音大喇叭放送着拉祜语的赞美诗歌。
两旁是从周围的山林里新砍下的树干,竹子和枝叶搭起的凉蓬,下边分别是三把长约3米的高背,条条的原木椅子。
左边凉蓬下放着热水瓶,杯子,大中小瓷碗;右边凉蓬下是几个镂空花的竹背篓和银色的铝合金蒸笼;每一件器具都被擦拭得清爽洁净。
阳光下,粉色的桃花开得正艳。
凉棚前,浅紫色的石斛兰正舒展着柔姿。
每一位拉祜肢体从各自的方向微笑走来与我们握手,平日性情较为胆怯的他们,此刻均是主动前来迎接,且坦诚、真挚地注视我们的双眼,握手的力度很均匀适度,注视的区域与时间也很得体,显得这个欢迎仪式很正式与郑重,并非敷衍。
随后,一个角落里的两个男孩子弹起了吉他,虔敬,轻声地唱起诗歌。一会儿变成了《大约在冬季》。
夕阳的余晖中,大家悠闲或忙碌,各得其所。
神使祂的儿子降世为人,实行拯救人类的计划,并成全祂在旧约的应许之福音是于上世纪初叶由浸信会传教士自缅甸传入孟连,迄今仍主要为拉祜族群所接受。
近年正有越来越多的拉祜山寨,决心离弃从前那一种低地的人生观。正如他们的家园离天最近一样,他们的心不愿再继续耽于人手所造的偶像及世俗拜物教的影响,他们愿转而寻求那更大的从上帝而来的属天的福气。
同全球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基督徒一样,他们相信圣经中上帝的话语“耶和华喜爱敬畏祂和盼望祂慈爱的人”。
上帝也的确照着自己的信实给予了拉祜同胞们歌唱的恩赐,也能赐下帮助每一个愿意寻求祂的人心灵更新,行为逐渐脱离旧人的奇妙力量。
普洱市,最具本土特色的咖啡馆,当孟连的“流浪者”莫属。
你可以一边听音乐,一边翻赏着《凤凰周刊》、《云南野生花卉》、《奥黛丽.赫本画传》、《圣经》等饶有趣味的杂志和书籍。
咖啡屋里里外外每一个角落的植物、图片、饰物、器具的摆放都经过了精心的布置,体现出七零后佤族女主人对于自己族群及世界多元文化的领略与独特品味。
若恰逢她旅行归来,你还能品尝到她亲手烹制的香香脆脆的玫瑰茄色“埃及蝗虫”等美食及多种特色饮品。
坐久了,可以起身打上一局斯诺克。
洗手间很干净,属时下年轻人所谓的非主流格调。
顺便提一下,这个咖啡馆曾在驰名世界的旅游杂志《孤单星球》上被特别推介过。据说国外的资深背包客到了孟连,大抵都要寻此驿站小憩。
许多年后,我希望自己仍能记得年轻的时候,曾在金山上暖暖地拥抱了千年龙血树,骑着蔚蓝色的自行车由一个花木繁茂,结满了滇橄榄的庭院出发,轻盈地飞掠过,城西路那些个机车修理店、铁匠铺、杂货店、制盆作坊、木工家具厂、玻璃切割店、铁艺小铺、碾米坊、理发店、药房、来自中国北方的雪松、蘑菇小卖场、南磊河上那朴实的老桥及两岸秀丽的金山银山,与滨河路那一株株枝叶婆娑、妙曼多姿的热带树影里,尤其是在夏日里那一朵朵灿若明霞的凤凰花下,如同穿越一部老电影的背景那样的悠然骑行;
那闭上眼,就在脑海中浮现出孟连之美好田园山水而忘情清唱《垄上行》和《耶和华祝福满满》的动情时刻;
还有,在孟连县庆之夜,与所有人,以及最亲爱的姊姊伫立在微雨中的凤凰木下一同看幕幕烟花绽放时的幸福心境。
愿上苍赐福予孟连和孟连的各族人民!
因这一方被誉为“边地绿宝石”的秀美富庶之地,与生息其上的的每一位男女老少,无论贫穷或富有、美丽或平凡、健康或疾病,全是因着祂长阔高深的爱,照着自己的形象所造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