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度越高葡萄酒越好吗?

或许是咱们国家人普遍酒量太好,以至于很多人也希望葡萄酒的酒精度能再高一些,进而催生了莫名其妙的“酒精度越高越好”的说法。可葡萄酒的世界里,从来不存在可以让你一刀切的简单判断技巧。
红酒百科全书微信号:wikiwine
说 这句话的是不久前遇到的一位巴西葡萄酒记者……尽管当时我们在一起品尝的那款2009年份的德国莫泽尔(Mosel)逐粒精选葡萄酒
(Beerenauslese)甜美而华丽,搭配的又是甜到让人头晕的红莓冰糕。但把“德国”和“浪漫”连在一个句子里,还是过于违和了——以至于一瞬间
我以为巴西人的字典里,严谨和精确才是最浪漫的事儿。
在我再三表示惊讶后,他阐述了理由:假如一对情侣共进晚餐时,他们执意分享一整瓶教
皇新堡或者波特酒,那故事的结局必然是各自回家,相安无事。但如果换成一瓶德国莫泽尔的葡萄酒,任何‘浪漫’的故事都还可能发生……好吧,原来不是文化差
异,单纯只是巴西人民的酒量问题——莫泽尔地区那些甜美的葡萄酒,酒精度通常都不会超过10度……当我告诉他中国人两杯五十度的二锅头下肚后还能继续“浪
漫”后,他和同席的几位欧洲葡萄酒记者都惊讶的问我这个“浪漫”是不是指酒精中毒送医院,再遇到个漂亮的护士?哎,要是世界杯要求每个球员灌一杯下肚后再
踢,看我大天朝怕谁。
这段愉快的佐餐笑话的确让人反思,中国人是不是相对太能喝了?或许咱们这一宝贵的能力也解答了长久以来一直让我困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错误的用酒精度高低来判断一款酒的好坏。
永远别相信任何一刀切的葡萄酒判断方法;而在所有毫无根据的葡萄酒判断技巧里,靠酒精度高低来判断是最不靠谱的。同样,葡萄酒挂杯越漂亮,也只能说明这杯酒的酒精度越高,好不好喝?反正都在看挂杯了,喝一口自然知道。
高酒精度的烈酒能靠蒸馏和调配改变酒精度,但葡萄酒的酒精在发酵后便不再变化。一瓶葡萄酒的酒精度,取决于发酵的彻底程度和酿酒的葡萄汁含多少糖:每升葡萄汁中每有17g左右的糖分发酵,就会增加1度的酒精度。换句话说,发酵前的葡萄汁越甜,最后的酒精度也越高。
越
甜的葡萄汁意味着这些葡萄生长期越热,成熟的度程度越高。对葡萄来说,必要的成熟自然是好事,但过度成熟会让葡萄酒失去清爽。每个酒庄都需要在清爽和成熟
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更清爽的葡萄酒总让你口舌生津,为你在炎炎夏日打开胃口;更成熟厚重的葡萄酒能让你感到暖意,适合在夜晚小酌。但不管是清爽还
是厚重,判断这些风格的前提是这款酒首先要是平衡的。过高的酒精度已经让当地酒庄都开始发愁,会让酒失去平衡而显得燥热和疲倦。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发酵前
向葡萄汁加糖来提升最终酒精度,这在葡萄酒世界是一种常见的工艺。一杯12.5度的波尔多和12度的波尔多,可能更多的只是酿酒师希望他的酒尝起来稍微厚
重点,还是稍微清爽点,并不能说明两者的品质有高下之分。
和南罗纳河相反的,就是听上去很凉快的德国了:在莫泽尔这样老牌的寒冷产区,他
们从不用为缺乏清爽操心,相反,因为这里的雷司令保持了太多的酸度,即使是那些充分成熟的葡萄也是。为了保持平衡,他们会在这些葡萄汁尚未完全发酵之前就
停止发酵,让能酒保持足够的糖分而不转化为酒精。这样的酒虽然芬芳甜美,但又轻盈爽脆。虽然这几年全球变暖,越来越多的当地酒庄开始尝试酿制那些完全发
酵,饱满的干型葡萄酒,但受到寒冷气候影响而诞生的轻盈风格,却已经成了当地的招牌特点。
一个被冷凉气候深深影响的产区,特产帮大家度过炎炎夏日的消暑佳酿,不知道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白求恩精神。当然,也有可能,就是这些严谨和精确的莫泽尔人,酒量也都不怎么样。(文/知味葡萄酒)
红酒百科全书(微信号:wikiwine)——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葡萄酒自媒体,提供最大众化的葡萄酒资讯与知识,旨在普及葡萄酒文化,提高国人生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