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课例分析
(2020-04-04 13:33:27)
标签:
教育统编教材课例分析 |
分类: 教育教学(原创) |
2019年12月12日,我们20位语文老师在张新华老师的带领下再聚唐山,在路北区光明实验小学参加了以“渗透文体意识,落实语文要素”为主题的唐山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一天的学习让我对统编教材认知又深刻了许多,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课例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第一节课是来自唐山市路北区光明实验小学的赵丽梅老师带来的《四季之美》。《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赵老师从作者入手,让孩子们通过读作者的资料说出自己的发现。赵老师的从课的开始就对孩子们提取信息的能力进行了小小的检测,同时还让孩子们知道了作者的信息。
1.春天的黎明 在课文的教学中,赵老师再让孩子们整体感知课文后,带着孩子们对课文的发现走进了“春天的黎明。”“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呢?”赵老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着孩子们抓住关键词初步感知景物的颜色美和动态美,并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春天的颜色美和动态美。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赵老师层层递进,先让孩子们分别朗读有关颜色美和动态美的句子,然后再去掉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让孩子们进行填充式朗读,最后在让孩子们只看图片朗读课文。这种循序渐进的朗读设计让孩子们充分地体会了作者通过颜色和颜色的变化描绘的春天动态的画面,紧紧的贴合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做到了让语文要素在课堂的教学上落地生根。
2.夏天的夜晚 赵老师将夏天的夜晚分为了三种夜: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这种分层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透彻,也能让孩子们很好的体会夏天夜晚的美,同时在无形当中将语文要素慢慢地渗透给了学生。 “在作者看来,哪种月夜最美?请说明你的理由”。赵老师的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就抓住了“即使、着实”等词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孩子们都认为“蒙蒙细雨的夜晚”最美,看到孩子们一边倒的回答,赵老师不慌不忙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认为蒙蒙细雨的夜晚最美,老师却对漆黑漆黑的暗夜情有独钟,因为再这样的夜晚中有一个特别的美景——萤火虫。”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赵老师通过PPT呈现了在漆黑漆黑的夜晚中萤火虫飞舞的情景。唯美的萤火虫飞舞的画面,结合书中的文字描写,赵老师用图文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漆黑漆黑的夜晚中唯美的画面,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了应该如何把动态画面写具体,也再一次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得以在课堂中体现。“明亮的月夜为什么没有萤火虫呢?”赵老师的这个问题有将孩子们的思维引向了生活(萤火虫有避光性),让孩子们在体会文章内容的同时,也没有让孩子们的学习脱离生活实际。好的朗读可以把人带到美好的画面中,赵老师在最后又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再一次体会了夏天夜晚的美好画面。
3.秋天的黄昏 经过刚刚春天和夏天的学习,赵老师在秋天的教学中转变了教学方法。 “请同学们仿照刚才的方法,自学课文。自学要求:用序号标出描写秋天黄昏的三幅画面,并用横线画出每个画面的背景,用曲线画出动态的景物。” 在学生说到“乌鸦归巢”这个画面时,赵老师先是让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读出文中描写的画面感,接着又出示“夕阳西下,乌鸦归巢”这八个字,让孩子们体会这句话与文中描写的不同之处,赵老师让孩子们通过讨论的方式发现如何将画面写具体的方法。“夕阳西下”是大背景,“动人的”是作者的情感,“急急匆匆”是乌鸦的归巢的急切感,要想将一幅画面写具体一定要有“大背景、动态描写和情感”,之后赵老师又让孩子们用同样的方式分析了其他的片段。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赵老师巧妙地用了教材中的助学系统——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并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孩子们发现把画面写具体的方法,做到了让语文要素在课堂中落地扎根。
4.冬天的早晨 在冬天的早晨,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当孩子们说完自己的体会之后,赵老师又通过朗读让孩子们再一次体会了作者“闲逸”心情。之后,赵老师让孩子们通过配乐朗读再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四季美景。 语文的学习最终是运用,我们要将语文知识提升为语文能力,最终应该落实到写作上。在这节课的最后,赵老师以“小练笔”的方式结束了本节课。赵老师的这节课亮点很多,目标清晰,语文要素落实的很好,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到画面的美感,还学会了如何将动态的画面写具体……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小练笔”不能在课上展现。
对于这节课我整体的感受是美,无论是课程的设计还是中间环节的实施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不过在这节课的开头和快要结束的部分,我有些不同的看法。首先,这节课从作者介绍入手,个人认为关于作者的部分可以放到第一课时,这样就可以在最后的时候腾出一些时间让孩子们充分的说一说自己心中的四季美景(课堂上老师只询问了学生心目中的四季美景,没有时间让孩子们展开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这样可以打开学生“小练笔”的写作思路,给那些没有充分理解本课内容的学生做出示范作用。其次, 赵老师在分析完春夏秋冬的景色之后有一个让孩子们通过春夜秋冬四季的图片再次体会四季美景的小环节展示,个人认为这里的图片如果是书中的配图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