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红楼梦》第76回 |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2017-09-28 21:01:28)
标签:

杂谈


在未认真读《红楼梦》之前,我早已知道了其中大名鼎鼎的一句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知道了这句诗后,我便喜爱得不能自已。及到2014年初,我再一次读《红楼梦》,我喜爱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一句出现在《红楼梦》中的第七十六回,也就是在这一回中,还有一句诗是: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2014年初,我再次读到《红楼梦》的第七十六回后,便更爱妙玉的这一句而胜过了对史、林那一句的喜爱。

中秋之夜,史湘云和林黛玉在凹晶馆联诗。史湘云以一句“寒塘渡鹤影”,逼得林黛玉想出了“冷月葬诗魂”来对。正在两人互相称赞之时,妙玉来了,劝二人不必再联下去了,太悲凉了。她将史、林两人请到了栊翠庵,还把她们未做完的联诗续完了。妙玉续诗,最后一句就是: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https://wx3/large/8c88169bly1fjzklqor90j20p00fmq3p.jpg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TITLE="读《红楼梦》第76回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

从妙玉续诗的动机来看,她和宝钗有着相似之处。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宝钗也是见大家写的柳絮词过于颓败了,立意要翻出新意来,于是,她写出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妙玉续诗,也是觉得史湘云和林黛玉作的太悲凉了,她想“翻转过来”。她果然翻转得很好,以“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来收束全诗,一扫此诗前半部分的凄苦。

老实说,我对宝钗和妙玉所写之诗的境界,是不怎么欣赏的。我在读完《红楼梦》第七十回后,还简单地写了个不成样子的东西,来说宝钗所写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不好在哪里。

可我的自相矛盾就这样显现了。说到底,妙玉所续之诗和宝钗所作之词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两者采用的都是一种自欺欺人、明天会更好之类的表达模式。可奇了怪的是,我对宝钗所作的那首词,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对妙玉所续的那两句“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却是越来越喜爱。

我想,这也许和妙玉是一个出家人有关吧。一个出家人,本应该抛下了七情六欲,看破了一切,不应该再对人世有什么执念了。可妙玉呢,她显然不是这样,她的执念还是很强的,这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的原因吧。

林妹妹面对人生,她是看得很透的,这是她的眼界之高。用鲁迅的话来说是这样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可另一面呢,林妹妹是看透却不消沉,她还要“留得残荷听雨声”。

妙玉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邢岫烟对宝玉说过,妙玉最喜欢的一句诗是:任他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你看,她对人生也是看得很透的啊。结合这点,再来看她的“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我们分明也看到了妙玉的两只冷眼、一颗热心。

https://wx4/large/8c88169bly1fjzkm39421j20pf0rs76k.jpg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TITLE="读《红楼梦》第76回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

而宝姐姐呢,她始终没有像林妹妹和妙玉一样,对人生有一份彻悟。没有这份彻悟打底,她的热心便显得有些无力。林妹妹和妙玉是明知人生是幻,到头来是万境归空,人们所做的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她们的热心由此便有了“西西弗斯式”的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相比之下,没有看透人生的宝姐姐,其热心便有些不彻底。

说了半天,其实都是在为我的自相矛盾找借口。

其实,大可不必。我是因为有借口才喜爱妙玉的那一句诗的吗?如果是这样,我又有什么资格评说宝姐姐呢?

不需要给自己找借口,爱就是爱。我爱妙玉的那句诗,不需要借口,我就是爱这句诗——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