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析木三塔

(2012-03-01 08:11:13)
标签:

杂谈

析木城铁塔

析木三塔 (2009-04-20 19:50:15)
析木三塔

                遼塔遊记

 

析木镇(析,发音Sī)位于海城市区东南25公里,是一座辽东半岛上的山区古城。辽代置析木县,为铜州的治所,隶属东京道辽阳府管辖。析木县历史悠久,建有金、银、铁三塔,以及青铜时代的石棚。

(中国记忆论坛相关帖子地址: http://www.memoryofchina.org/bbs/read.php?tid=34368&u=11998

2009年清明,乘火车一早从沈阳赶到海城。

http://s12/bmiddle/5f9ebe70h67fb5e8841eb

在海城火车站前换乘开往析木的客车,从海城市内到析木的近25公里的路边全是石粉加工厂,整个海城境内的山区都在开山采石。环境很糟,埋汰得很。经过1个小时的旅程,客车开进了析木,铁塔就耸立在析木街里,在车上,就可以远远的望见析木铁塔了。

汽车停靠在析木站里,下车顺着析木最繁华的街道步行,突然,铁塔的身影猛然出现在视野里。

http://s7/bmiddle/5f9ebe70h67fb962727f6

铁塔建于辽代,六角7层,近年维修一新

http://s8/bmiddle/5f9ebe70h67fc352a9bb7

铁塔的密檐和基座为近年维修,塔身佛像应是辽代原物。

铁塔的佛像有些特点,有的佛像目视前方

http://s1/bmiddle/5f9ebe70h67fc4240ce00

有的佛像目视左方

http://s7/bmiddle/5f9ebe70h67fc45556226

有的目视右方

http://s11/bmiddle/5f9ebe70h723212b0672a&690

 

铁塔无人看管,塔下就是普通的人家,今天他们正在盖新房,估计不久以后,铁塔的四周就会遍布其他建筑物。

http://s3/bmiddle/5f9ebe70h67fc4e2e2e72

 

在铁塔下徘徊片刻,返回析木车站,准备金塔之旅。

 

分享

析木大金塔

(2009-04-21 19:13:33)
 

                 遼塔遊记

 

在析木镇雇了一辆小型三轮车前往金塔,三轮车向北开出析木镇,跨过海城——岫岩铁路,远远的就可以望见山腰上的金塔了。金塔位于析木镇郊羊角峪村以西、隔河对面的山上,下图为在三轮车里远望金塔
 
三轮车开进羊角峪村西边的羊角峪,一路颠簸,又淌过峪中的一条小河,在金塔所在的山下停住了,金塔位于半山腰上,
 
沿着山脚下的缓坡靠近金塔,拐过一道弯,来到金塔在正南面,山势一下子险峻了起来。
 
一鼓作气,沿着陡坡向上爬,脚下不时有土石滚落。约5分钟后,终于到达了金塔脚下,额头上已渗出汗珠。金塔近年整修一新,独缺塔刹,不知何故。
 
近观金塔,金塔为标准的辽塔。密檐为近年整修,塔身、基座基本保持原样,佛龛中八尊佛像已佚。
 
金塔的基座规格很高,须弥座中的伏狮也很有特点,有的头部偏左,有的偏右。跟析木铁塔上佛像的头部有的偏左,有的偏右很类似,或许这是析木当地的一种风格?
 
 
站在金塔脚下向远处眺望,可以看到对面的羊角峪村,以及来的时候三轮车淌过的那条小河。
(中国记忆论坛相关帖子地址: http://www.memoryofchina.org/bbs/read.php?tid=34368&u=11998
 
分享

析木银塔(一)

(2009-04-22 19:29:09)
 

                 遼塔遊记

 

告别金塔,乘来时的三轮又返回到此行的中转站——析木道口。

http://s3/bmiddle/5f9ebe70h68231d6d9d72

 

银塔位于析木镇以东的接文镇,在析木站登上开往接文镇的客车,在车上向售票员打听银塔的所在,售票员似答非答:“塔子沟吧!”走了大约不到20分钟的山路,塔子沟到了,下车就可以看到一个由若干脚手架搭成的大框架耸立在半山腰。银塔正在维修施工中,山下是接文养老院。

http://s2/bmiddle/5f9ebe70h70d0526fca01

 

框满了脚手架的银塔,看不清真面目,看来以后还得来一趟。

http://s12/bmiddle/5f9ebe70h68233c26b5eb

 

奉上一张《千山晚报》上刊登的银塔照片

http://s12/bmiddle/5f9ebe70h68234545a86b

银塔的建筑年代一直有争论,一些历史文献记载银塔建于辽代,但又有专家认为银塔的造型并非辽代风格,真是难以定论。

告别银塔,希望下次再来时能看到修旧如旧的析木银塔。

分享

析木银塔(二)

(2012-02-04 00:09:55)
 
 

2011年十一黄金周的第三天,从沈阳东站乘车,于上午10时38分抵达海城,准备专程前往析木银塔。

由于三年前来海城时,析木银塔尚在维修之中,故而只游览了铁塔(析木镇内)和金塔(析木镇北)。

析木银塔位于海城市东南部山区,析木镇以东6公里处的塔子沟,今隶属接文镇。下火车后在海城馅饼一条街、文庙、魁星楼附近逗留片刻后,从海城中街登上了开往接文的客车,途经八里、牌楼、析木等几个乡镇。海城东南部山区可比不上辽阳,辽阳山区景色秀美,而海城山区却在大兴石粉加工业,沿途环境糟糕,犹以析木镇附近为甚。

三年前来银塔,是在结束了铁塔、金塔之旅后,直接在析木镇乘车前往接文,当时感觉析木和接文的距离特别的近。而这一次不同,我一是担心坐过站(尽管不是第一次来,但仍免不了担心),二是要赶在到站之前准时叫醒身边已经熟睡的小牛。于是当车过析木后,我开始不停的向车窗外张望,企盼着银塔身影的出现,这段6公里的山路就变得异常的漫长。

离开析木镇,车窗外的污染也渐渐远去。终于,从车窗外可以望见银塔了,于是我叫醒小牛,张罗下车。

下图为下车后所拍,银塔所在山脚下为接文养老院。
http://s8/middle/5f9ebe70hb7f62fba1e67&690

这里距离接文镇政府所在地还有不到2公里,继续乘车向东行进便可抵达。

 

在养老院外围找不到上山的路,于是只能寻路养老院内,院子里空无一人,穿过主楼东侧的月亮门,很快就找到了通往银塔的路。原来,当年盖房子时是将银塔及其所在小山作为了养老院的后花园。

下图为在养老院院子里仰望银塔,银塔六角九级,有20米出头的样子,造型也属于辽式密檐塔。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塔的檐部发出银色的光芒,真的是色如其名。

http://s10/middle/5f9ebe70hb7f6374f4659&690

 

银塔塔下鲜花怒放,瓢虫飞舞,拍一张红花从中的基座(下图),基座单束腰。束腰之上为平座勾栏,平座下方无斗拱承托,勾栏之上的莲瓣显得异常硕大。平座铺作的缺失、以及硕大的莲瓣,估计都是历次维修所致。
http://s5/middle/5f9ebe70hb7f63ba39284&690

为躲避瓢虫的叮咬,先走到远处,给银塔拍一张标准照(下图)。

http://s6/middle/5f9ebe70hb7f644413105&690

 

析木银塔塔身六面出六券龛,龛中应趺坐六佛,主尊两侧浮雕二胁侍,上有华盖、飞天(见下图)。下图中二券龛主尊已佚、胁侍面部亦为后世所补。
http://s9/middle/5f9ebe70hb7f646da29d8&690   

析木银塔的檐部为叠涩出檐,反叠涩收顶,上铺瓦垄。各层密檐紧密相接,层间几乎没有束腰(下图)。
http://s10/middle/5f9ebe70hb7f650f94d99&690

 

接下来要走近塔下拍细部,为避免瓢虫的侵扰,先将自己包裹一番(下图)。

http://s12/middle/5f9ebe70hb7f6585fa81b&690

 

下图为在塔下所拍大檐铺作,出双抄华拱,不用令拱,华拱直承各自替木。补间铺作一朵,转角铺作出角华拱、列拱,各横拱皆为单拱。
http://s8/middle/5f9ebe70hb7f65bb4fa07&690  

下图相对保存较好的主尊与二胁侍。塔壁上可见星星点点的瓢虫。
http://s5/middle/5f9ebe70hb7f66341dcf4&690

 

下图为银塔平座勾栏,回家后端详照片,发现其上雕有鴜鹭、鱼等图案,令人觉得生趣盎然。
http://s2/middle/5f9ebe70hb7f66793a291&690

 

关于析木银塔的建筑年代,有辽建、金建之说。

析木城是辽代的铜州,析木为铜州附郭县的县名。由于析木一带尚有更加精美、高大的金塔,尚有相对粗糙的铁塔,析木银塔明显为因佛事需要而增建的佛塔。如果析木金塔为辽代所建,那么银塔为应有辽代、金代两种可能;如果析木金塔为金代所建,那么此塔则只有金建一种可能。

再从整体上观察银塔,银塔的一佛二胁侍构图、长细比、收分、密檐部分高度比例,都与典型辽塔相类。惟独其六角形的塔身,有些另类。辽代建塔,六角形塔身的并不多,现存朝阳东平房塔、沈北七星山塔等数座,仅凭塔身形状难以断代。但银塔层间不留束腰,却具有了晚期特征。

所以银塔的断代,尚需专家确认。

 

最后来了解一下“析木”的相关资料,

析木(析,发音Sī),为中国古代十二星次之一,有点类似西方的十二星座。

十二星次各有分野(分野就是指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析木的分野即为幽州,也就是燕、辽一带。辽时能以十二星次之一的析木为铜州属县命名,足见此地的特殊。

顺便再提一下辽代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析津”得名于“析木之津”,本意是指析木星次在银河上的渡口。用做府名,即指此地属幽燕故地,亦为大辽边境。这样一来“析津府”的“析”,发音就应同海城析木一样,也读作Sī,而不是Xī。

 

离开银塔,从小山东侧的山坡下来,山坡较陡,下山时颇费了一番工夫。回到养老院院里,院里有一位老者正在打扫卫生。老者发现了我们,但未予理睬,大概是因为经常有游客到此地游览吧。

在即将登上返回海城的客车时,我禁不住向身后回望(下图),远处依旧是蓝天下耸立在山腰的银塔和山下的养老院,近处则成袋堆放着丰收的南果梨。南果梨是海城、鞍山一带的特产,色泽金黄、果肉细腻、味甜爽口。面对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的发出由衷的赞叹:“古塔守望金色的秋天!”
http://s1/middle/5f9ebe70hb7f67e2161e0&690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