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乙型肝炎母乳喂养大三阳小三阳胎盘育儿 |
分类: 常见病的识别与护理 |
新生儿得乙肝有以下几个途径:通过胎盘感染,母亲在孕早期感染乙肝往往造成流产、死产、畸形,孕晚期感染乙肝所生的孩子50%可得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分娩过程中的垂直传播,新生儿皮肤或黏膜受到母血污染导致乙肝病毒感染;生后母子密切接触或通过母乳喂养而感染。乙肝病毒可在血液、唾液、奶、尿、粪便中检出。
为做好新生儿乙肝的预防,母亲孕末期必须查肝功能和澳抗(表面抗原),母亲为大三阳(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小三阳(表面抗原、核心抗体、e抗体阳性)者,以前曾有人认为生后第1天和第30天作两次被动免疫即注射两次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再做主动免疫效果较好;而今采用0、1、6的方法直接注射乙肝疫苗也可使90%~94%的新生儿产生抗体,且抗体可持续5年以上。
近年直接接种乙肝疫苗的方法正在广泛应用。第1次的乙肝疫苗打的越早,新生儿产生抗体也就越早,这还可使澳抗阳性的母亲实施母乳喂养。因此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一定要把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看得一样重要,否则得了乙肝对新生儿来说将可能贻害终身。
乙肝疫苗:
第一次接种在生后24小时内,第二次在满30~56天,第三次在6~8个月(不超过10个月),俗称0、1、6接种。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一旦患病往往会转为慢性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危害严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此病的最好方法。目前用的乙肝疫苗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制成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俗称基因苗,该疫苗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具有很好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从而控制乙肝的传播。尤其是可阻断母婴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