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人生”之修炼三路径
原创 刘裕权 教育思想者盛宴 2022-10-20
07:34 发表于山东
“通透人生”之修炼三路径
原创 刘裕权
“通透人生”的拥有,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尝试、去努力的话题。我以为,“通透人生”一方面的确很难达成,另一方面那就是只要我们坚持在思想上不断地修炼、在眼界上不停地拓展、在行动上不懈地坚守,“通透人生”的达成也不是不可能的。
从思想层面来看,“通透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对于世界上的人、事、物,都有着十分透彻地清晰地认识、了解、理解和把握,对于接纳、处理这些人、事、物都有着一个比较高的境界,有着比较开阔的心胸,对很多人事物都能够想得到、看得开,既不会斤斤计较、更不会“一条道走到黑”,甚至可以说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能够做到“提得起、放得下”,让周围的人们与之交往感到某种舒服感,能够拥有很好的人脉和人缘。思想是人生之根本,没有一个好的思想,就会让我们越活越累、越活越烦、越活越没有滋味;而一旦有了一个好的思想,则会让我们越活越亮堂、越活越舒服、越活越有意思、越活越有味道。
思想修炼的第一个命题就是通过读书、思考,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领悟力,更好地领悟前人思想的精髓;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意识,逐步地形成并提升自己的思想力,让自己越活越清醒、越活越明白;在其中,独立思考十分重要且关键;在这里,独立思考和思想是本,其余都是末。第二个命题就是通过读书养气。任何思想都需要有“气”的支撑,有了“气”的支撑,思想力才能持续地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思想才能不断地向内深化、向外延伸,浩然之气、正义之气、阳刚之气都是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气”;养气之时,必须清楚:不同的书籍有助于养育不同的“气”,读哲学书养大气、读专业书养底气、读人文类的书养灵气,通过读书养气,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目标。
从眼界的角度来看,“通透人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具有很强大的眼力、很宽阔的眼界,能在别人“视而不见”的地方有所见,在别人“充耳不闻”的地方有所闻,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有所想,能够从许许多多看似很平常的人、事、物之中发现深奥的秘密和道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中要有人”“眼中要有物”“眼中要有事”,眼中有了,进而才可能做到心中也有;心中有了,才可能做到情中也有;情中有了,才可能做到时时处处都有,到这时,也才算真正地有了“眼力”、有了“眼界”。
如何进行“眼力”“眼界”的修炼呢?我的思考是:一个人的眼力,既是天生的、更是后天有计划有意识地培育的,要想拥有很好的眼力架和眼界,首先需要坚持不懈地向高人学、向名著学,因为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向高人学习、与名著同行,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少走很多弯路,让我们事半功倍。其次我们要注意借用观察力培养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培养自己敏锐地观察力,观察力越强眼力架就会越高、眼力劲就会越强;如果能用独特的方法观察事物,你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再就是注意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眼界的开阔、见识的增长与此密切相关。再次,我们要注意多学习哲学、学会哲学思考,因为哲学的思想、哲学的思考方法,能够很好地扩展我们的格局,让我们志向宏大、格局增大,进而更好地提升我们自己的眼力、拓展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真正拥有不一样的思想、不一样的眼力、不一样的眼界,最终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从行动层面上来看,“通透人生”的修炼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既不能期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也不能抱着“一切无所谓、蹉跎岁月”的态度。一定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抱着一种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一方面注意守住自己的本分,心中时时刻刻都牢记:“是自己的怎么都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怎么都不是自己的,既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不要一遇到失败挫折就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则是守住自己的心境,让自己随时随地都有一颗积极向上向前的心态,遇到问题总是首先能够从自己的行为举止中寻找原因,做人做事能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也给身边的人们留有一定的空间。
世界那么大,人、事、物那么丰富,人世间那么繁杂,我们唯有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思想、眼界,方能够真正做到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同时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顺理成章,最终做到由厚看薄、由薄看透、由透看穿;如此这般,“通透人生”指日可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