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梁衡先生学写人物评论二

(2022-05-19 00:44:15)
分类: 高考研究

向梁衡先生学写人物评论二

邓志刚语文工作室

写在前面:

五一假期,一部分孩子读了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向梁衡先生学写人物评论,择三篇创作分享。初一的孩子,初次尝试人物评论,还请读者海涵。

 

一起就是千年

——四起三落的苏轼

长沙市北雅中学2105   王亦凡

从古而今,提及豪放派词人,“苏辛”一直都是最佳组合。辛词中却不乏“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惆怅哀怨,而苏词中却处处可见其豪迈、大气,可谓是豪放史上豪放到底开辟先河之第一人。

苏轼的一生并非一直坎坷波折,少年时,他随父亲苏洵赴京赶考,一举中第,并蒙受欧阳修的赏识,霎时,名满京城,前途一片光明。

但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数年的官场奋斗毁于一旦,“乌台诗案”宛如一条广阔无边的洪流,劈开了苏轼一片坦途的官场生涯。有人说,苏轼的一生和苏辙的一生不一样源于个性。苏辙一生细水长流,苏轼一生大风大浪。苏辙内敛,苏轼随性。

苏轼被贬往黄州。这是政治的大浪给他的第一次拍击。这滔天巨浪使他险些丢了性命,却没能打翻他心中的一叶扁舟。小船在风波后依旧闲庭信步。在这里,他看过“大江东去,浪淘尽”,叹过“休将白发唱黄鸡”,他秉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只愿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在黄州,他把满腔豪情、诗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数年后,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机,“元祐更化”尽废新法,苏轼因此重回朝堂。他因反对新党遭谗,归来,他又不满司马光等旧党全盘否定新法的保守,自请外放。

他在杭州彻底忘却了仕途上的不快,尽情陶醉于山水之间,尽管谪居在外,但他丝毫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寄情山水,欣赏“水光潋滟”与“山色空蒙”,观看“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直至雨过天晴、水天一色的奇观。一年的杭州生活,苏轼展示了他的闲情雅致,也留下了记载他造福一方政绩的“苏堤”。

再次回到朝堂,他倍受赏识,仕途相对平稳地度过了两年安定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哲宗即位,大力打压“元祐党人”,苏轼再次被流放出京。

晚年一贬再贬的生涯中,苏轼穷尽一生修炼的乐观功底对抗命运。他开始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在惠州,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儋州,他“每戒过子慎勿说”,只怕“北方君子”来抢他的生蚝吃。暮年,他回顾自己的一生还不忘调侃“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千年弹指一挥间,每当我们捧读苏轼的作品,仍会被他的豪迈与达观所感染。苏轼虽然最终客死在北归途中,三起三落,一生曲折,最后本是风风光光等来皇上的再一次重用,无奈颠簸一生的身体等不来那最后“一起”。但他的精神却让他活在了人们心里,成为人们崇拜景仰的对象,完成了最后“一起”,并且“一起”就是千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