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玉婷:2021年复盘觉醒
(2022-03-20 21:22: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业发展 |
凌玉婷:
总结在除夕,脚步看得见。
去年开始,我邀请了一批小伙伴,在除夕之夜写自己的年终总结,对自己的2020年进行复盘。2021年的复盘也开启了。
什么是复盘?
所谓复盘,原是围棋上的专业术语,是说棋手们在下完一盘棋后会再推演一遍,详细地分析每一步的得失,看看哪步下得好,哪步考虑不周,从而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这个思考的过程就被称为复盘,后来衍生到各行各业。今天我们这个青年教师群体,主要聚焦的是个人成长的复盘。
为什么选择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时间?
源于早几年,我和英子、小红这个三人小团体,喜欢在除夕夜分享自己的新年计划和目标。许多人一般在元旦进行复盘,而我们更喜欢在除夕——这样一个中国传统的真正的新旧交替时节。因为这个时间,仪式感满满:所有人都放假了,回到自己最早出发的地方。在外奔波了一年,大家终于在此刻歇下来了,全家都围坐在火炉旁,看着红红火火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喜欢这个氛围:祖国国泰民安,外面爆竹烟花声炸裂,此起彼伏、星火闪闪,客厅里欢声笑语、小孩子追打嬉闹、电视里歌舞热闹……
此情此景,都让人感觉内心安宁,我们愿意觅一个安静的角落,打开自己的电脑,在键盘的敲击声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自己的心流缓缓流动,然后再静静地回顾自己的一整年,认真反思,认真总结,也认真计划我们期待的新一年。
我们记录下来,是为了警醒自己——别让自己的“新年计划”最终变成“新年许愿”!
诗人说:
东方有火红的希望,
南方有温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残阳,
向北唤醒芬芳。
站在一年的终点回头遥望——
愿2021所有的遗憾,都是2022惊喜的铺垫;
愿你们历尽山河,觉得人间值得;你们要的明天,如约而至!
——2021年除夕晚
觉醒
长沙市周南梅溪湖小学
去年这个时候就知道嘉慧的年度复盘,认真看过小伙伴们的每一篇复盘,内心激动又惶恐,尤其是嘉慧的《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链接:2020复盘(一)丨谭嘉慧: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更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对自己的教育生涯有了新的思考。2021年,我试着消除往日的那些得过且过,半推半就的成长模式,对教学成长,对生命成长采取主动的策略。回头来看,我将年度总结概括为两个字“觉醒”:课堂教学的觉醒,生命成长的觉醒……一
一.自我思想的觉醒
工作九年,我在班级管理上做了很多尝试,并积累了些许经验,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都是班级管理类的,对班主任工作驾轻就熟,自认为是一名心中有爱,眼中有孩子的老师。然而在高效且成体系的课堂教学路上,我还在跌跌撞撞的启蒙中……
回顾这九年,慌慌张张,惶惶然然,几乎都是忙于应付日常琐碎,沦陷在班主任的繁杂之中,这些时光里当然少不了幸福与甜蜜,只是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专业上的成长是缓慢的、纠结的、徘徊的……
与嘉慧的再次相识是一种机缘,更是一种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和嘉慧一次又一次隔空畅聊让我惭愧并决心痛改前非。嘉慧的一篇篇公众号文章就像一道道光唤醒了在重重迷雾中缓慢前行的我。
二.课堂教学的觉醒
这一年的夏天,我送走了属于我的第一届毕业生,人生的别离伤感难解,我内心更是对他们既感激又不舍。我真正开始明白,我用我的深情陪伴了他们,他们则用他们的童年让我在教育教学路上不断探索,这个探索中有对有错、有笑有泪……课堂上,无论我用什么形式来上,哪怕我自己觉得没有上好,但他们总是捧场王。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做我最好的“托儿”,在课后也对我的话深信不疑,每日一总结,每题一反思的学习方法,很多孩子听到即实践。我总觉得他们用这不可重来的稚嫩与美好让我试错,伴我成长!
这一年的秋天,因家庭原因进行了工作调动,从滋养我、沁润我的岳麓区德润园小学调入周南梅溪湖小学,接手四年级。
开学的第一天,班上的小可爱对我说:“凌老师,我妈妈说您是湖南省最好的老师。”这顶高帽子把我高高供起后,我决心要维护自己的偶像光环。
第一堂课《观潮》,征服了班上期待的小可爱们,课后有孩子告诉我:“凌老师,您上课上得真好。我好像在您的讲解中看到了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我听到的那一刻,真心觉得美好,在此之前,我只觉得爱孩子,护孩子,珍惜孩子,欣赏他们便是幸福……而那一刻我真正明白,被孩子夸奖课上得好才是无上荣光。最后小可爱还加上一句:“名不虚传。”
这堂课让我想起嘉慧曾说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识的引领,专业的指导。对学生嘘寒问暖不是真正的爱,只有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对每一堂课精雕细琢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
恰好,我偶然看到了孙绍振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起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如果有足够的真诚,许多语文老师就会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或许真的没有发掘出知识的魅力来,缺乏文本解读的能力,只能重复教参上的结论。而在课堂上,除了不厌其烦地作者介绍、背景分析、背诵默写零碎以及修辞分析外,究竟离文本有多远?”看到这段话时,我也在问自己,一课一得我是否真的做到了?没过多久我居然在读黄吉鸿先生写的《文字味道》中再次读到,可谓是振聋发聩。通过这本书我也记住了吴忠豪先生说一篇课文都有三个方面的教学价值:一是课文内容所传递的文化,二是课文中所隐藏的语文知识和读写方法;三是课文中新的用词和句型以及作者遣词造句的经验。
作为教师,我一直低估了自己的价值和身份,我不仅仅是在日常管理服从各级行政部门的安排,不仅仅是教孩子们读生字、认生字、依据教参讲解重难点,我更应该是文化的传承者,是孩子们童年生活里对语言文字美好感受的来源之一。哪怕是作为分身乏术的班主任,我依然要牢记传道授业解惑才是师之根本。
2021年,虽是终日琐碎,一地鸡毛,但仍需要有勇气迈出向前的步伐:
1.全面备课。在备课时,先阅读相关文献,在知网或龙源网找到相关的文章多读几遍,了解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及创作背景。(在信息泛滥时代检索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是一种需要锻炼的能力。)
2.勤于记录。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将闪现的思考记录下来,多种思想的碰撞可能会激发出新的智慧。
3.研读教参。根据教参提示,对本篇课文需要关注的重难点进行梳理。
4.观看名家上课的视频。2021年我关注的最多的是公众号“朱煜讲课”,朱老师经常会发布一些家常课的教学思路,对我来说是一种参照和反思。
三.个人能力的觉醒
人一旦觉醒就会迸发一股新生的力量,于是我开始行动
01 阅读
唯有阅读,才知自身浅薄。这一年里,我阅读了对我帮助很大的书,有王崧舟的《统编教材文本解读》、黄吉鸿的《文字味道》、朱煜《让课堂说话——小学作文阅读策略》、《六下作文写作密码》、邓志刚老师主编的《七上写作教程》,还有《儿童健全人格培养》、《孩子,挑战》、《爱弥儿》、《小学生课堂管理》、《被讨厌的勇气》、《陶渊明也烦恼》、《阿莲》、《不老泉》、《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提到自己的读书方法,每读一本书都要摘抄读书笔记,这样虽是慢一点,但读一本书有一本书的效果。于是我开始在读完每一本书后撰写摘抄读书笔记五万字,目前只是简单的摘抄。
02 写作
回顾这一年,自己还是写得比较多。下半年接手新班级,我坚持做到日日反馈,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课堂表现一一记录下来发布在班级微信群,本学期共撰写了60篇反馈,好多家长跟我说可以把反馈集合起来出书。这是对我的高看,但这样被肯定被支持还是让人很高兴。7月份应可亲可敬的陈芳校长的“要求”,让我在离开德小之前将自己带班的经验做一个小讲座。
于是我咬咬牙写了一万多字,“凑”齐了35分钟的分享时间。分享之前非常忐忑,但是同事们听了之后都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和认可。这次小讲座也就成了我在德小五年的总结和纪念了。
参加过新闻培训的讲座后,我写新闻稿不再像以前那样速成,写新闻稿都会先搜索新闻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以及同类型的新闻稿,全部浏览一遍之后再开始构思,待整篇文稿的框架搭建好之后再打开电脑敲下来。今年比较满意的两篇新闻是:写嘉慧讲座的新闻《未来不是要到达的地方,而是自己创造的远方》,还有区教研活动新闻《在阅读中发现美丽,在阅读中享受人生》。
留下的文字资料虽多,可以被杂志发表,可以被认真记录下来的屈指可数:《十几岁》杂志上1篇 ,《新课程评论》上1篇,《作文与考试》即将发表1篇。当然这一年最值得记载的是加入了岳麓区张昂波名师工作室的“向课文学作文”团队,完成了2篇课例的撰写,向“麓山晓语”的“向课文学作文”专栏投稿并推送3篇,至此打开了作文教学的新窗口。
03 公开课
虽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但所学非师范专业,甚至在毕业前一个月还不想去做老师。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认为在课堂实践上一直都是短板,尤其是在公开课上不出彩。可惜的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从哪些方面去提升。在前不久聆听了嘉慧的讲座《青年教师的成长与突围》后,我幡然醒悟,以何种姿态进入教师队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要到达的是自己可以创造的远方。2021年还是缺少了上课的勇气,不过一直在昂波老师的鼓励下,硬着头皮将向课文学作文课例《短句》磨了三四次,因为疫情原因还没有公开上课。
04 公众号的创编
接手新的班级后开创班级公众号得益于家长们的能干和支持,本学期发了四期。《小小动物园》中王妙涵的作文已被刊登在杂志上,新年之后可以领稿费。《见字如面》中朱羿浛和爸爸的文字也将一同被刊登出来。
05 教学研究
这一年做了一个完整的资源项目,整整从去年的今日做到了今年今日。和几位专家一起开发了湖南省教育厅的“智趣大课堂”一年级上下两册的动画剧本资源。从最开始组建六个老师的团队,到后来的16位老师团队,我作为串联起动画制作方芒果TV和一线教师的中转站,多少次被催稿,来来回回修改剧本,审核动画分镜头,最终呈现一部制作精良又格外有意义的动画。
四.生命成长的觉醒
年少的时候,总被贫穷困扰,所以总觉得幸福就是物质充盈。现在不再为物质担忧,才发现能够帮助他人,能够付出与奉献才是真正收获幸福感的事情。
2021年,作为母亲,我和孩子一起长大了一岁。在亲子关系中,我和孩子的自我意识都开始苏醒。我开始明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彼此拉扯而是并向而行。一位母亲不仅要关注的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引领。学校总结大会上,孩子看到我一次又一次站上领奖台,看到主持人一次又一次地报我的名字,回家后,他告诉我:“妈妈,你真厉害。”我想我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应该是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和永远在奔跑的状态。
五岁到六岁,孩子越来越自主,而我也在慢慢学会祝福孩子,勇敢地放手让他去尝试。《爱弥儿》中说:“说教是最无用的教育。”说教并不能让孩子真正长大,而每一次亲身经历过积累的经验才可能长成孩子的智慧。
宽容一个孩子的错误,就是在允许他长大。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曾经有过很多的思考。家里刚刚满6岁的孩子几乎是我和先生一手带大,从两岁9个月读幼儿园开始,家里便没有老人帮忙,先生经常出差……一家三口里里外外,孩子的吃穿住行或是三病两痛都曾经是压着我的一根根稻草。但是我依然能够坚持每天不少于30分钟亲子阅读、三岁开始加了30分钟英语听读,我曾经也做过许多登记表格,现在看到那些表格仿佛窥见了自己曾经坚持的每一天。四岁多的时候,我和先生将家里的童书做了统计,给那四五千本的图书登记编号造册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如果问我,这样的坚持有怎样的意义?我想摒弃功利性的想法后,亲密的亲子关系和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最好的回报。
1.一场亲密的亲子关系。长期的亲子共读,让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达成了默契,在几千个故事中的我们完成了无数次的心灵旅行。父母与子女最终都要彼此走向独立,那就在童年时更多一些亲密、更多一些温暖、更多一些美好,来照耀人生路上的每一段旅程。
2.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现在的少儿图书质量都很高,各大公众号都会推荐好的绘本。而好的绘本不仅熏陶孩子幼小的心灵,更治愈着父母浮躁的内心。我家先生只要在家也会给孩子读书,同一本书将我、孩子以及我先生又联系起来。
五.未来计划的觉醒
如果说2021年我收获的关键词是:觉醒,那么2022年我希望送给自己的关键词是:突破!
1.粉笔字的练习,365天的打卡行动已经开始坚持,期待明年的复盘能看到粉笔字突飞猛进的样子。
2.阅读,专题阅读,聚焦文本细读和课文写作点。
3.公开课,校内教研课努力上课,正视自己的短处,才能不断突破。
4.日反馈,月总结,努力学习文字记录点滴时光。
5.公众号的记录多样化,学生的单元优秀作文或者片段作文都要记录。
6.听课听讲座要留下记录。
曾经,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了,在工作与家庭中找到了平衡。但其实我还可以做得更好,当孩子越来越大,他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时,不强求是多么难得。我只能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用自己的态度陪伴他。
曾经,我也“混迹”过各大“鸡娃”群,见识过令老母亲垂涎三尺的“牛娃”们,但如今我更明白“鸡娃不如鸡自己”。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先成为怎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