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寻教育的本质

(2021-08-28 23:40:24)
标签:

教育

分类: 随想感悟
探寻教育的本质
——读《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引发的回忆与思考

       7月下旬,华师教师教育学部姚博士在她的朋友圈分享了她读的书,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李镇西老师的《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对于李镇西老师,我并不熟悉,但想着能让姚博士推荐的书,应该是好书,在请教了姚博士之后,我购买了这本书,读了两章之后,我将这本《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推荐给基地的伙伴们,开始了我和伙伴们第一本书的共读。
       翻阅这本书,我进入了一个特别的教育世界,这个世界里的每个人都是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理解和热爱的人,共同的目标都是成就学生,成长自己。在这本书里,有一个理念让我心动——教师都是自己培养自己,我观照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确实是自己培养自己,但之前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我也被书中不少“西粉”的智慧教学所折服,特别是读了詹大年校长的文章《“问题孩子”是这样被“治”下来的》,被詹校长对“问题孩子”的解读所感动:“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本身没有问题,是他们遇到了问题,自身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力量,又得不到有效的支持,才会有‘问题孩子’。他们遇到的问题,表现为厌学、弃学,表面上看起来是学习问题,但实际上是”关系问题‘。解决了’关系问题‘,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我想起了我的教师之路,想起了最初我对学生的“不知所措”……
前行——成为一名教师
       我出生在教育之家,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都是优秀教师,深受学生尊敬。
       我在学校里出生,在学校里长大。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长大后会是一名教师。听说许多教师家庭的孩子长大后都坚决不当老师,这让我非常费解。我的回忆里全部是爸爸妈妈安守清贫、诲人不倦的场景,也全是学生说起我爸妈时的敬爱与感激之情。爸爸妈妈对待生活的淡然、对待工作的认真、努力学习的样子以及面对学生时的那些关爱对我影响至深。
       15岁那年,我成为一名中师生;20岁那年,我站上讲台,开始教育之旅。
       和别的老师不同的是,初上讲台的我很不自信,因为只比学生年长2、3岁,再加上我教的学生是全揭阳最优秀的学生。我下了课见到学生就不知说什么好,我怕学生。
       和别的老师不同的是,治好我怕学生毛病的还是学生。
       他叫子波,同学中的电脑高手、古典吉他王子,上我课的时候他总是和同学聊天聊得见牙不见眼,每次请他回答问题,又总是能答对。有次上子波班的课,他没来,下课我走下楼时遇见他拎着羽毛球拍一身大汗想回教室,我问他为何没来上课,他灿烂地回答——打球打得过瘾忘记了。我当场无语,无奈地约他下午放学后到级室找我。下午放学,子波迟了十五分钟才来,我教他约定要守时,他笑说他的朋友约他从不准时。那是我第一次与学生聊天。从那之后,我有些不怕学生了。
       有一夜,子波打电话找我聊天,他突然问我对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的话“世界上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没有不合格的子女;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是如何看的。我是怎么回答的都忘记了,但是那一夜郑渊洁的这句话让我对师生关系猛然了悟。从此,我在教学时,总是提醒自己——如果没能与学生好好相处,那一定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后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当我心怀学生去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我更加喜爱,对我教的学科更感兴趣。
       后来,学生推荐我去揭阳电台当学生节目的主持人,我结交了更多的学生朋友。再后来,我换了所学校当团委书记,学生对我的敬爱至今想起都觉得温暖。再再后来,我离开学校,成为一名教研员。
       回首从教26年来,不管何时,我都非常热爱我正在做的在别人眼中并不重要的工作,一心只想着把工作做好。觉得自己差劲的时候就关门学习,因为常常觉得自己差劲,因此从未停止过学习,也因此从未有过职业倦怠。李镇西老师认为教师成长与否全在自身——“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爱默生曾经说过:“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在整整26年的教师生涯中,说起来没人相信,我对自己的成长完全没有目标,但是我对学科的责任感却让我好象有了目标——我总是希望信息技术学科能被重视一些。正是有着这份责任感让我一直负重前行,很多美好的事情慢慢被我幸运遇见。
       教育之路,就在我一直的前进中,越走越开阔。我也从一名最初面对学生不知所措的教师成长为揭阳市首批名教师。

探寻——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什么?
       教育,首先是人学。下午,我刚读了李镇西老师另一本书《自己培养自己》中的《“以人的方式去爱"——<致女儿的一封信>课堂实录》。这是李老师完全站在学生的需求来设计和上的一节课,教学效果无人能及。正是李老师心中的”人学“,让这节课闪耀着无与伦比的爱之圣洁、慧之光芒。
       读着李老师与众多”西粉“教师的文章,在被深深感动之后,我忍不住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师用智慧的爱去唤醒学生向上、向善的内驱力,激励学生走在成长的路上!
       在长达26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好象一直走在“唤醒向上、向善”的路上,特别是在电台当学生节目的主持人以及在学校团委书记的时光里,我激励了许多学生。后来成为教研员之后,我一直用心陪伴着学科的老师们,激励老师们做最好的信息技术教育。
       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我带领老师们试验“人文情怀涵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不喜欢动脑,我带领老师们试验“高阶思维的培养”;担心学生所学落后,我鼓励老师们教“与时代同步的信息技术”;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我和伙伴们长年开展“智能机器人活动”……用心探寻教育的本质时,越发觉得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还未做。
       在未竞的教育生命里,“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应该就是最好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