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导游词——范公亭公园(上)

标签:
旅游 |
分类: 青州风光 |
青州导游词——范公亭公园(上)
http://s12/mw690/8c50cd0egd1e0a5d9e71b&690
各位来宾,我们现在游览范公亭公园。
范公亭公园坐落于城区西南隅,南阳河畔。这座大门是金碧辉煌、恢弘壮观的牌坊建筑,原址是青州古代南阳城的西门。青州历史上曾有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四座古城。南阳城城墙原为土城,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到明代,已经破烂不堪。1370年,山东都指挥使叶大旺重修青州南阳城,改建后的南阳城四周绵延长达13里,比当时是省会济南府城还要大。南阳城设四门,每门双层,中有瓮城。南门叫阜财门,东门名海晏门,北门名瞻辰门,西门名岱宗门。从高处俯瞰,如卧牛形状,所以,南阳城又俗称“卧牛城”。我们站的这个位置就是西门海岱门的旧址。
现在进入公园。范公亭公园以历史名人范仲淹命名。北宋皇祐年间,范仲淹以户部侍郎知青州,在任期间,为官清廉,开官仓济饥民,深得百姓爱戴。他为政时,青州一带流行一种“红眼病”,蔓延很快。范仲淹亲自汲水制药发放民间,很快制止了瘟疫的流行,老百姓感激不尽。恰在此时,南阳河畔有泉水涌出,且水质纯净,甘甜可口,饮用制药都相宜,百姓以为这是范公的德行感动了苍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自己也甚是奇怪,就亲自筹措、督工,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后人感念范公就称此亭为范公亭。建国后,青州就在范公亭周围开辟公园,内有三贤祠、李清照纪念祠、顺河楼、洋溪湖等景观。
这个公园占地500亩,处处苍松翠柏,杨柳依依,径回路转,绿茵起伏。南阳河穿园而过,缓缓流淌,婀娜娇媚,无限风情。南阳河在青州历史上是一条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河流,古代名著《水经注》对它有详细的描述。它发源于城南的劈山,上游有瀑水涧,进入城区,流经南阳城和东阳城之间,沿途有范公亭、归来堂、表海楼、万年桥、七级寺、刘章庙等胜景。《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的父亲郦范,任青州刺史10余年。郦道元自称他“生长东齐”,即生在青州,并在青州长大。1500年前,南阳河水势浩荡,瀑水涧气魄壮观。童年的郦道元喜欢游览,沿着南阳河一路浏览,流连忘返。郦道元对此终生难以忘情,有排遣不去的青州“情结”,尤其缅怀畅游南阳河的惬意。
现在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永济桥,面前是洋溪湖。原是南阳城西门外南阳河上的一座石质滚水桥,1986年改为三孔石拱桥,青石铺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洋溪湖是1986年青州军民共建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明净如镜,怪石砌岸,垂柳飘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几株垂柳斜卧水面,朝雾夕烟,如老叟垂钓,“阳溪晚钓”亦为青州古十景之一,别有意趣。湖心岛上的荷花仙子雕像,亭亭玉立,还有玉带桥、出水亭,楼台瓦舍,绿树翠竹,一派江南水乡的格调。
过永济桥,右边为李清照纪念祠。
大门上的“李清照纪念祠”牌匾为著名文学家臧克家所题。臧克家,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烙印》、《罪恶的黑手》等诗集,反映农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曾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协书记、《诗刊》主编等职。1989年修复建设李清照纪念祠时,他挥毫写下了这幅牌匾。
前面这座古建筑是四松亭,因为它四个角上分别有一棵松树而得名。对面是顺河楼。相传,当年李清照在青州居住的时候,曾经在这个顺河楼里赋诗、作词。顺河楼多次重建,现在的建筑为清咸丰年间所建。这是一座亮窗出厦、三楹单层的建筑,顺河而建,高踞河岸,不是楼而似楼,故而得名。坐顺河楼内,一杯香茗,凭窗遐思,看眼前之美景,想古人之悠悠,确实为寄托情思的好去处。
顺着厅廊,西北角那处古色古香的仿宋建筑风格院落,就是李清照纪念祠,内有归来堂、人杰亭、李清照生平展室、清照词廊等。
我们首先参观李清照生平展室。李清照,易安居士,宋代济南章丘明水人,她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公认的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她的词风格清丽,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语言洗练,明白如话,富于声调美,她突出的才华和成就受到世人极大的关注和称颂。
李清照,自号 “易安居士”,祖籍济南章丘明水。其父李格非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母亲王氏出身书香门第。李清照幼年随父寓居北宋京都开封,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以及聪慧敏捷、勤奋好学的秉性,为李清照后来的诗词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她18岁时,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字德甫,山东诸城人,比李清照大3岁,著名的金石学家。他的父亲赵挺之也是朝廷命官,后来当了宰相。北宋的官场十分腐败,党争不断。宋徽宗大观元年,赵挺之去世,又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受株连。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屏居乡里”,专心金石研究和诗词创作,共同在青州居住10年。后赵明诚出任莱、淄知州,李清照或在任所,或居青州。前后大约又是10年的时间。
他们在青州东阳城建有住宅。同时,赵明诚的外公郭家也在青州。这样,他们夫妇在青州有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这里,没有了京城尔虞我诈的宦海风波,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在青州度过了一生中最为美好幸福的时光。他们非常羡慕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就借用《归去来兮辞》及其中的“审容膝之易安”句,将厅堂取名“归来堂”。李清照将自己的居室称为“易安室”,并自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还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挂在室内,赵明诚为之题词:“佳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甚堪偕隐。”
李清照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和文学家。她精于考古、鉴赏,又能诗、能词、能文、能书、能画。不过,她主要以词作著称,而词作又以婉约见长。她的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不刻意追求雕琢、修饰,只求明白如话、直抒胸意,用语流转如珠,极富美感,被后人称之为“易安体”。除“易安居士”外,李清照还有“婉约宗主”、“正宗第一”、“李三瘦”等雅称别号。其中“李三瘦”是指李清照词作中有“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带“瘦”字的佳句,脱俗出众,千古传颂。李清照诗词创作颇丰,但适值战乱,因而流传下来的不多。现存词作仅60首,且创作年代多不可考。从词作的内容和风格分析,有20多首是屏居青州时所创作。
李清照是有才华、有情趣、有理想的奇女子,隐居青州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李清照晚年所作《金石录后序》,无限眷念地记述了在青州的生活剪影。文章记载,李清照夫妇省吃俭用,醉心于金石书画的收集与整理,每每得到珍贵的书籍、字画、彝鼎之类,鉴定分析、欣赏玩味常常废寝忘食、彻夜达旦,到了痴迷的程度。所以两人约定,每晚的金石研究要控制时间,以燃尽一支蜡烛为限度。李清照记性很好,博闻强记,与赵明诚以饮茶打赌,猜什么事在那本书几卷、几页、几行,大概每次都是李清照得赢,以至开怀大笑,茶水都泼到怀里去了!生活是这样的开心愜意,所以,李清照甘愿一辈子在青州过这样的日子。
金兵南下,北宋很快败亡。赵明诚南下奔丧,不久又被南宋朝廷任命为江宁知府。此时,李清照单身留在青州,看着满屋的金石书画,心急如焚,只好选取贵重者,携带南下,而青州故居十余间房屋的金石、书籍、家具等全部毁于战火。倾心所爱,多年积累,一朝化为灰烬,李清照的痛惜之情可想而知。
后来,丈夫去世,李清照在遭受国破家亡之痛中,开始了20余年的流亡生活。她颠沛流离,冷清凄苦,历尽磨难。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去逝于浙江一带,时年70岁。苦难之中,李清照是那样怀念在青州的美好生活。她写诗说:“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州一抔土。”故土沦亡,女词人无时不在感伤中;东州即青州,无时不在女词人的梦中!
院落东北角是“人杰亭”。李清照忧国忧民,对朝廷苟且偷安十分愤怒,写下这首千古绝唱:“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而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一贯以婉约词调诉诸细腻感情的李清照,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追思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英雄豪气力透纸背。这首诗作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全诗用草书写成,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笔意苍劲,力拔千钧。
现在来到归来堂。门前有楹联“红雨飞愁千秋绝唱消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是李清照婉约词风的高度概括。堂内是他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家具,在房子西间是他们夫妇的汉白玉雕刻,同时这里也是他们看书,下棋的地方。房子中间是客厅,摆设的是他们平时接待客人用的家具。房子的东间是他们的卧室。
我们继续参观词廊。词廊内十块碑刻,均为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李清照著名词作。
这首《醉花阴》词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所书,内容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共77字。书法特点自成一体,隽秀爽健,婀娜多姿。李清照这篇作品写于青州,抒发重阳节思念丈夫的凄凉意境。丈夫在外地做官,词人在青州独居,佳节又重阳,无限思念亲人。首句便点出一个“愁”字,末句指出愁的后果:“人比黄花瘦”,前后呼应,缠绵悱恻。“人比黄花瘦”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清新自然,成为千古名句。
这首《如梦令》也是李清照的名作,写于屏居青州期间。著名书法家包备年所书。内容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令,通过对话的艺术手法,曲折地表现出女主人对百花的怜惜,对春光的珍视,对人间良辰美景的眷念和追求。遣词清新,意境精妙。特别是“绿肥红瘦”一句,看似不经意之作,却浑成大雅,妙语天成。
再看著名书法家魏启后书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作是李清照写给丈夫的送别之作,情景交融,极具意境艺术之美。上阙主要写离别后的情景,下阙写离别后的相思,上下联系自然,结构严谨。可以想象,独自一人泛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人诉说自己想念丈夫,也推想丈夫思念自己;“才下眉头”,眉头舒展心情刚刚平静,“又上心头”,更加深沉的思绪又压上心头;两地之思、两情相恋是那样铭心刻骨,无法排遣。魏启后的行草书法,灵动飘逸、清新潇洒,更增加了这首词作的神韵。
其他几首词作,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作讲解了,请大家自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