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州导游词——博物馆(上)

(2012-12-23 00:04:37)
标签:

旅游

分类: 青州风光

青州导游词——博物馆(上)

http://s4/mw690/8c50cd0egd17335881933&690

各位来宾,我们来到青州博物馆参观。

青州市博物馆坐落于风光秀丽的青州古城西隅,雄距南阳河南岸,西与范公亭公园毗邻,东接范公亭西路,南连龙兴寺遗址。这座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原址在城里偶园,1989年挪到这里。整座博物馆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其整体古典式民族建筑群,四座两层大厅,有回廊连接,均以琉璃瓦覆顶,金碧辉煌,结构端雅,规模宏伟,烘托出浓郁的传统色彩和历史气氛。这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件,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全,文物之精,名列我国县级博物馆前茅。著名画家黄胄先生专程来参观,留下了“世界第一流,小大博物馆”的墨宝。说它小,它只是一个县级博物馆;说它大,它有丰富的馆藏,恢宏的建筑,是其它县级博物馆所不可比拟的。

大家看:博物馆门前蹲守的一对巨型狮子,为明朝衡王府门前的遗物。石狮昂首挺胸,神态威猛,虽经400余年沧桑而威仪不减。大门上方是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题写的“青州博物馆”牌匾,浑厚庄重,气势恢宏,展示出博物馆的深厚文化底蕴。

走进博物馆,便是400平米的宽敞大厅,这里是游客汇集、休闲的场所。大厅南北墙壁装饰的巨型烧瓷壁画,分别取材于馆藏珍贵文物:明代冯起震的《竹园图》和仇英摹画的《清明上河图》。游客在这里既可休闲、购物,又可欣赏优雅古典的背景音乐,观看滚动播放着的介绍青州风光和馆藏文物的电视片。通过触摸屏,还可以调取欣赏文物展示的图片和资料。

我们来到院内,这是一个宽敞的四合院式结构,众多珍贵文物分别在8个展厅展出。馆藏文物在布陈方式上,坚持突出优势,突出特色,突出陈列的艺术性、科学性和观赏性的原则。

我们首先观赏青州简史陈列厅。门前的这一对铁鹤特别引人注目,高达 4.2米,重约3吨。左侧铁鹤铸造于明万历十二年,即1548年,右侧铁鹤铸于明万历十五年,为明衡王府的遗物,距今已有450年的历史。鹤长颈,高足,嘴微张,双足立于龟背之上。龟四足着地,呈伏卧状。在诡背四周饰有八卦图案,寓意着龟鹤延年,健康,长寿。铁鹤是分范浇铸而成,鹤腿及龟为实心,鹤体为空腔,是典型的外模内范浇铸技术,使仙鹤整体看来栩栩如生,静中见动,动中有静,似引颈欲鸣。

(青州简史陈列厅)

青州简史陈列厅,以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文字、图片,介绍了青州的历史沿革,介绍了古青州的广县城、广固城、南阳城、东阳城、衡王府、满族旗城等的兴衰变迁,介绍了慕容德、李正己、杨妙真、邢玠等历史人物的军事活动,介绍了王曾、范仲淹、富弼、钟羽正等达官重臣的政治业绩,介绍了李清照、欧阳修、燕肃等文坛巨匠的文化成就。参观简史陈列厅,游客犹如在浏览一幅波澜壮阔的青州历史画卷,不仅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大家看,这是中国古九州区域图。青州的名字起源很早。最早见于我国古老的历史著作《尚书·禹贡》,它记载“海岱惟青州”,大禹治水后,划分天下为九州,青州便是古九州之一,有“东方第一州”之称。根据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青州位于正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称之为青州。它是古九州中第一个见到太阳升起的州。

青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七千年前,就有远古先民居住的遗址,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青州保存着大量的原始社会遗址,有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遗址200余处,密度之高,其他地方少见。这个图版上就是青州境内的原始遗址分布图,厅内展出的大量石器、陶器,为我们揭开祖先生产、生活的奥秘。

这一件桂叶形的石铲就是北辛文化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它出土于东夏镇李集村。两面都有刃,有使用过的痕迹。它是打出石片后,先加工成胚形,然后再经过磨制而成。虽然这件石器在今天看来比较粗糙,但在当时却预示着青州地区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到了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许多磨制精细,用途极为明确的石器,有专门用于砍树的石斧,用于纺线的石纺轮,还有用于收获粮食的石镰、石刀。在这些原始工具中,最珍贵的就是这件陶耜,它于1981年在郑母镇北高村出土,是国家一级文物。耜在古代是播种用的器具,有趣的是,古人在这件陶耜上还绘有一副线刻的哺乳图,画中是一个母亲正在哺乳襁褓中的婴儿。线条既流畅又简单,它是用树枝划上的,经火烧制以后,得以永久保存的。

东夷文化遗存文物中,有陶罐、陶壶等,但最多的是鸟形的陶鬶。陶鬶,是一种陶制容器,被古代先民用来盛水或酒等液体。青州出土的鸟形陶鬶,数量众多,而又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尤以在青州口埠镇赵铺村出土的鸟形鬶和城西南瀑水涧出土的“冲天流鬶”最为精美。这是赵铺出土的鸟形鬶高24厘米,口径9厘米,为斜流、矮粗颈、圆裆,“流”,即是容器的出口。它是夹砂红陶制作,上施白色陶衣,两侧各有一圆形镂孔,恰似鸟的两只眼睛。瀑水涧“冲天流”陶鬶,有长而且宽的鸟嘴状流,瓶颈粗大,与瓶腹连为一体。瓶把为绳状,瓶足为三个大袋,好似三个极为丰满的乳房,而成为一个挺胸扬首、举止傲慢的大鸟形象,所以被命名为“冲天流陶鬶”。这件陶鬶保存极为完整,无一点破损,是国家一级文物,无价之宝。这些文物,被专家和学者一致推崇为东夷文化的标志性文物。

殷商时期,青州地区有众多的方国、部落,其中,亚丑部族最为强盛。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件青铜器是铜钺,据郭沫若先生考证,铭文为“亚丑”二字。它既是一种实用的作战武器,也是一种仪仗,同时也是王权的象征。这两件铜钺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见,苏埠屯1号墓主人生前必然是地位显赫。该墓地成“亚”字型椁室,共48个陪葬奴隶,大多是儿童和青年,其中还有一位妇女怀抱婴儿,被缚在木棍上,有挣扎过的痕迹。其中1号商墓规模最大,殉人最多,仅次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大墓,是殷商王陵以外全国最大的商代墓葬。

在春秋战国时期,青州一带为齐国腹地,孕育出了灿烂的齐文化。现在看到的就是齐国使用的钱币——齐刀币。它是仿照当时用以制造竹简的刀制成的。青州不仅有大量的齐刀币出土,还发现了齐刀币的钱范,也就是铸造齐刀币的模子。它是一件无价的国宝。在青州境内,还有齐国国君的墓葬:田和墓、二王冢和四王冢。

这件嵌贝砖经考证为战国时期遗物,外观精美,制作精妙,可谓匠心独具,也代表着当时齐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铺地砖同样做工精细,花纹精美,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达。这些建筑材料,为了解当时齐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从这些遗物也不难看出当时齐国建筑的规模及室内外装饰是极为瑰丽壮观的。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刺史部,青州刺史部就是其中之一。这是西汉青州刺史部版图。刺史驻所曾设在今青州市境内的广县城,这是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青州城。西晋末年,军阀混战,广县城遭到严重破坏,前赵刺史曹嶷于311年另筑新城。因新城紧邻瀑水涧,“大涧甚广,因以为固”,故名广固城。

从秦汉时期,青州就是重要的建筑业和手工业中心。这件空心汉砖,残长1.2米,宽40厘米,高20多厘米,砖上有“千秋”、“万岁”的文字图案,十分罕见;还陈列有“千秋万岁”和“永寿无疆”圆瓦当,也是历史珍品。另外,还展出了许多鎏金铜器件,如龙头铜饰、虎头铜饰、铜活页等,代表了那时的手工业水平。

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位高僧去印度取经,比唐僧还要早将近三百年。他是中国第一个东渡印度取经的和尚。回国后,从崂山登陆,居住青州传法一年之久,写下了著名的《佛国记》,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颗巨星。

这件印章为汉代文物,铜质鎏金,正方形,龟钮,龟首上伸。印文为白文篆书“折冲将军章”五字,为将军所用。

俗话说“活人门前有石狮,死人门前有石马”,在中国古代王侯的墓前都有石马、石羊等各种石刻动物。羊,在古代谐音“祥”,作为一种吉祥物,用石质材料雕刻者极多。这件石羊出土于青州黄楼兴国寺遗址,采用的是圆雕手法,在整块石头进行雕凿,既粗犷奔放,又古朴凝重,是典型的汉代风格,整体形象给人以视觉上的立体感和冲击力。上有题记,刻有魏碑体“正始五年造千佛塔”8个大字。正始,为北魏宣武帝的年号。据推测,这件石羊曾被寺院借用,并雕上题刻。全国出土的汉代石羊很多,但有题记的极为少见,这件文物因其有题刻而弥足珍贵。

这是南燕国版图。公元399年,鲜卑人慕容德建立南燕国,定都广固城,国祚11年。这让青州成为山东境内唯一一座作为国都的城市。

魏晋南北朝,青州是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区,尤其是佛教艺术文化长足发展,寺院众多,著名的有七级寺、广福寺、兴国寺、南阳寺等。厅内展示的雕制精美、贴金施彩的佛造像,体现了那时的艺术风采。我们看到的这批佛像,就是在1996年轰动过世界的龙兴寺佛教造像。它被评为“1996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博物馆还设有专门的精品展厅。

唐朝公元765年,高丽人李正己以青州为根据地,先后攻占15个州,实行军事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此后,李正己父子统治今山东大部54年之久,相继为节度使,形成了以青州为中心的独立王国。史称李氏父子统治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

唐宋以降,青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持续发展,展厅内有唐朝的三彩瓷、宋朝的黑釉瓷、明朝的青花瓷以及各种红木器具、铜佛造像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描绘出了青州璀璨瑰丽的历史画卷。唐三彩是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青州是唐三彩的重要产地。

大家都知道,镜子是用来照人的,特别是妇女。每天梳妆打扮都离不开镜子。现在,我们使用玻璃镜,但古时候没有,他们只能使用青铜做的镜子,称铜镜。铜镜的正面是一个光滑的平面。这种铜镜使用一种特殊的青铜制成。一般铜镜平均含铜约75%,含锡约24%,含铅约5%,也就是说制铜镜的青铜中,含锡、铅的比重大,使得铜镜本身就比较光亮,易于映照。其次,铜镜使用前,还要用一种玄粉打磨,打磨用的东西不是布,而是一种制作极软的鹿皮,经过不断打磨,镜面就十分光亮,使你照出自己的容貌。唐代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铜镜也发展到新水平。其最大的特点是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多样化,在形制和纹饰方面,它一改两汉时期图案纹样的古朴、规矩,形成了浪漫豪放的独特风格。绚丽多姿,活泼生动,充分表现出唐代制镜工艺的高超。唐代铜镜含铅、锡成分增多,多呈银白色,照人更加清楚。

这是宋代青州管辖范围的版图。宋代的青州是京东路的治所,国家一级政区,辖区比现在的山东省还要大,青州知州都有朝廷重臣担任,同时兼任京东路安抚使。开国元勋曹彬、朝廷重臣富弼、大名鼎鼎的寇准、“忧乐关天下”的范仲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连中三元的青州人王曾、文学家文彦博、“铁面御史”赵忭、招安宋江的张叔夜等众多彪炳史册的名人,都曾居官青州。

青州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也出现了不少科技人才,宋朝的燕肃即是一位有名的科学家。他的巨大科技贡献是发明了莲花漏、计里鼓和指南车,为当时的经济和军事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三样发明的模制品均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著名京剧《秦香莲》中有一位刚直不阿的王老丞相,深受人民喜爱,据说这个艺术形象的原型就是一代名相青州人王曾。少年时代的王曾,勤奋好学,远近闻名,曾就读于青州的矮松园。成年以后,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中,通过乡试、会试、殿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解元”、“省元”、“状元”,连中三元,这在我国数百名状元中是极为罕见的,官至宰相后,被称为“三元宰相”。

青州有一处旅游胜地,就是我们博物馆西侧的范公亭公园。里面有处景点叫“三贤祠”,就是为了纪念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而建。

对于李清照,大家都非常熟悉,她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幼年出生济南章丘,在北宋京都汴梁长大,嫁给赵明诚为妻。赵明诚在青州城有住宅,后来二人屏居青州,长达20年之久。李清照早期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词章就是在青州完成的。现范公亭公园内有纪念李清照而修建的“归来堂”,大家可以去参观游览。李清照在晚年的诗中写道:“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掊土”,可见她对青州是多么的怀念。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青州先后为金国和元朝占有,先后设山东东路、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等国家一级政区。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此时青州地区爆发了杨安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因起义军穿着红棉袄,故称“红袄军”。杨安儿战死沙场,其妹杨妙真继续领导抗金,占据青州地区达半个世纪之久。

这一尊木雕罗汉是由黄杨木雕刻而成,线条流畅,刀工简洁,比例准确,造型生动,是木雕中的精品。你看他的神态似笑非笑,非常生动。著名书画家黄胄参观博物馆,便打趣为他取了个不太雅观的名字:“想入非非”。

这是明青州府版图。明朝建立,设山东行省,省会开始设在青州,后来迁到济南。从此青州由省级治地降为地级治地。青州的版图虽然在缩小,但文化教育仍然十分发达。明代270年间,考中进士的就有85人,在山东位居榜首。

邢玠,官居兵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太保”,是明代著名的抗倭民族英雄。明万历年间,日本大举进攻朝鲜,明朝廷应朝鲜之约,命邢玠带兵援朝抗日。出征朝鲜前,邢玠登坛誓师:“不破倭寇,决不生还!”中朝人民密切配合,三战三胜,取得最后胜利。朝鲜人民为了纪念他,在釜山建祠堂,铸铜像颂扬他的功德。

在青州玲珑山南路西侧,耸立着一处富丽、古朴、雄伟的石坊,这里就是在青州历史上显赫一时的衡王府旧址。明宪宗的第七个儿子被封为衡王,就藩青州,于是大兴土木,建造了辉煌的衡王府。清朝初年,衡王府被抄,宫殿夷为平地,现仅存两处石牌坊。另外,衡王府也留下了不少文物,除大门外的石狮和院内的铁鹤外,还有这尊铸佛经铜钟,高140厘米、底口直径110厘米,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商河王朱翊鍰募捐所铸,其上铸佛经、佛咒、化佛等。另一件八卦纹铜钟,高161、底口直径123厘米。由铭文知此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衡王铸造。该钟丰肩、束腰,下侧钟翼外侈。钟肩上、下饰变形回纹,两组回纹间铸饰8个突出的涡纹状的圆形。钟翅上分别铸饰八卦图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