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简史

标签:
转载 |
分类: 艺术文化、医学影视中医、历史 |
三
(一)元杂剧产生和兴盛的原因
1都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2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3专业作家群的形成和杰出作家富有创造性的参与;科举的废止使作家与广大人民更为接近,能写出直面现实、饱含真情实感的作品。
4蒙古贵族的爱好。
5思想信仰的多元化造成封建传统观念的松动。
6文学自身的发展:元杂剧以宋杂剧、南戏、金院本为基础,又糅合了诸宫调的特点,并从民间伎艺中吸取某些成分不断发展起来,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唱念应对都包含其中。
(二)元杂剧的体制
1、结构:四折一楔子
2、角色:旦末净
3、曲词、宾白、科范
4、音乐与演唱: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唱,由正旦或正末中的一人独唱。
北曲九宫调: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
(三) 元杂剧的作家作品
1.元杂剧的分期
元杂剧发展前期也是元杂剧的兴盛时期,大约为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约为1264-1307)。以大都为中心。
元杂剧后期指大德以后至元末,这一时期元杂剧由兴盛逐步走向衰微。作家集中在东南沿海如杭州。
2.元杂剧作家作品简介
A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致远《汉宫秋》
B四大爱情戏: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
C公案戏:《窦娥冤》《灰栏记》《陈州粜米》
D水浒戏:高文秀《双献功》 康进之《李逵负荆》
E家庭伦理戏:石君宝《秋胡戏妻》
F神仙道化剧:《岳阳楼》 《黄粱梦》
G历史剧:关汉卿《单刀会》 《西蜀梦》
H妇女剧:关汉卿《救风尘》 《望江亭》
四、元代南戏
(一)南戏体制
(二)南戏起源与发展
(三)南戏之祖——《琵琶记》
(四)四大南戏:荆刘拜杀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幽闺记》)《杀狗记》
五、明代传奇与杂剧
(一)明代戏曲发展概况
1、前期:明初至正德年间(1368-1521)
2、后期:嘉靖至崇祯年间(1522-1644)
四大声腔的竞争: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
(二)明传奇的主要作家作品:
1、“传奇”内涵的演变
2、作家作品
明传奇分期与作家作品
前期:用海盐腔演唱
后期:昆山腔传奇 ——
李开先《宝剑记》、王世贞《鸣凤记》
弋阳腔传奇剧目《草庐记》、《雷峰塔》
《英台记》、《桃园记》
明代中期传奇在剧坛占据统治地位
(三) 明代杂剧
1、作家作品
A明前期杂剧:朱有燉
B明中期杂剧:一些短小的故事仍以杂剧的形式来创作。
作品:王九思的《杜甫游春》(《沽酒游春》、《曲江春》)、康海的《中山狼》、徐渭的《四声猿》(《狂鼓史》1折《翠乡梦》2折、《雌木兰》3折、《女状元》5折
C明晚期杂剧:徐复祚《一文钱》、孟称舜《桃花人面》
2、杂剧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A打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结构,可长可短,伸缩自如,楔子可有可无。
B南北曲经常混用。
六、清代戏曲
(一)昆曲发展概况
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魏良辅改制,从嘉靖到康熙末年盛行200多年。昆山腔传奇出现创作高潮。
明末清初的优秀作家、作品:
A李玉《清忠谱》(事同张溥《五人墓碑记》)“一笠庵四种曲”(一人永占)
B朱素臣《十五贯》(《双熊梦》)
C《冬青树》
D《长生殿》E《桃花扇》
(二)清代地方戏的兴盛
康熙年间,地方戏(乱弹、花部;昆曲被称为雅部)出现新兴的趋势。
1酝酿期:(康熙后期到乾隆中叶):秦腔、乱弹腔、罗罗腔等。
2发展繁荣期:A高腔B昆腔C弦索D梆子腔E皮黄腔:西皮和二黄
3、 优秀作品:《蝴蝶杯》《秦香莲》《穆桂英挂帅》等。
(三)京剧的兴起和发展
属于皮黄腔系统剧种,清中叶道光咸丰之间在北京形成。后出现许多流派。清末流布到全国。
著名剧目:《打渔杀家》《空城计》《群英会》《玉堂春》《铡美案》等。
(四)中国戏曲发展趋势:夕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