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简史

(2020-05-25 15:30:00)
标签:

转载

分类: 艺术文化、医学影视中医、历史

 

     中国戏曲发展简史

      一、中国戏曲的萌芽时期

       (一)原始部族的歌舞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二)夏  图腾崇拜与歌舞

       龙    凤 (高脚舞) 傩舞

       (三)商—巫觋与宗教祭祀 巫舞、《九歌》

       (四)优人的表演艺术(周——秦)

                 倡优   俳优  优孟衣冠

       (五)汉代百戏   角抵百戏

       张衡《西京赋》《东海黄公》

       (六)魏晋民间艺术与大曲

       (七)隋——百戏与九部伎:隋炀帝

       二、中国戏曲的形成

       (一)唐代戏曲

       1、歌舞戏:踏谣娘、代面—兰陵王

       拨头

       2、参军戏:参军、苍鹘

       (二)宋杂剧与金院本

       1、瓦舍(瓦子、瓦市、瓦肆)与勾栏:固定演出地点  《东京梦华录》

       2、书会与才人:作家群形成(才人与艺人的互动)

       3、宋杂剧:四到五个角色—末泥、副末、副净、引戏、装孤。以对白为主的戏

                                        以歌舞为主的戏

       4、金院本

       (三)宋代南戏

       南戏定义

       宋代南戏作品:祝允明的《猥谈》徐渭的《南词叙录》《赵贞女蔡二郎》、《王魁》《张协状元》等

       三、中国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三  、元杂剧

 

(一)元杂剧产生和兴盛的原因

1都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2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3专业作家群的形成和杰出作家富有创造性的参与;科举的废止使作家与广大人民更为接近,能写出直面现实、饱含真情实感的作品。

4蒙古贵族的爱好。

5思想信仰的多元化造成封建传统观念的松动。

6文学自身的发展:元杂剧以宋杂剧、南戏、金院本为基础,又糅合了诸宫调的特点,并从民间伎艺中吸取某些成分不断发展起来,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唱念应对都包含其中。

(二)元杂剧的体制

1、结构:四折一楔子

2、角色:旦末净

3、曲词、宾白、科范

4、音乐与演唱: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唱,由正旦或正末中的一人独唱。

北曲九宫调: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

(三) 元杂剧的作家作品

1.元杂剧的分期

元杂剧发展前期也是元杂剧的兴盛时期,大约为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约为1264-1307)。以大都为中心。

元杂剧后期指大德以后至元末,这一时期元杂剧由兴盛逐步走向衰微。作家集中在东南沿海如杭州。

2.元杂剧作家作品简介

A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马致远《汉宫秋》

B四大爱情戏: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

C公案戏:《窦娥冤》《灰栏记》《陈州粜米》

D水浒戏:高文秀《双献功》 康进之《李逵负荆》

E家庭伦理戏:石君宝《秋胡戏妻》

F神仙道化剧:《岳阳楼》 《黄粱梦》

G历史剧:关汉卿《单刀会》 《西蜀梦》

H妇女剧:关汉卿《救风尘》 《望江亭》

四、元代南戏

(一)南戏体制

(二)南戏起源与发展

(三)南戏之祖——《琵琶记》

(四)四大南戏:荆刘拜杀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幽闺记》)《杀狗记》

五、明代传奇与杂剧

(一)明代戏曲发展概况

1、前期:明初至正德年间(1368-1521)

2、后期:嘉靖至崇祯年间(1522-1644)

四大声腔的竞争: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

(二)明传奇的主要作家作品:

1、“传奇”内涵的演变   从小说到戏曲

2、作家作品

明传奇分期与作家作品

前期:用海盐腔演唱  邱濬《五伦全备记》

后期:昆山腔传奇 —— 李开先《宝剑记》、王世贞《鸣凤记》  梁辰鱼《浣纱记》、沈璟《义侠记》、“临川四梦”

弋阳腔传奇剧目《草庐记》、《雷峰塔》

《英台记》、《桃园记》

明代中期传奇在剧坛占据统治地位

(三) 明代杂剧

1、作家作品

A明前期杂剧:朱有燉  杂剧集《诚斋乐府》《香囊怨》

B明中期杂剧:一些短小的故事仍以杂剧的形式来创作。

作品:王九思的《杜甫游春》(《沽酒游春》、《曲江春》)、康海的《中山狼》、徐渭的《四声猿》(《狂鼓史》1折《翠乡梦》2折、《雌木兰》3折、《女状元》5折

C明晚期杂剧:徐复祚《一文钱》、孟称舜《桃花人面》

2、杂剧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A打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结构,可长可短,伸缩自如,楔子可有可无。

B南北曲经常混用。

六、清代戏曲

(一)昆曲发展概况

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魏良辅改制,从嘉靖到康熙末年盛行200多年。昆山腔传奇出现创作高潮。

明末清初的优秀作家、作品:

A李玉《清忠谱》(事同张溥《五人墓碑记》)“一笠庵四种曲”(一人永占)

B朱素臣《十五贯》(《双熊梦》)

C《冬青树》

D《长生殿》E《桃花扇》

(二)清代地方戏的兴盛

康熙年间,地方戏(乱弹、花部;昆曲被称为雅部)出现新兴的趋势。

1酝酿期:(康熙后期到乾隆中叶):秦腔、乱弹腔、罗罗腔等。

2发展繁荣期:A高腔B昆腔C弦索D梆子腔E皮黄腔:西皮和二黄

3、 优秀作品:《蝴蝶杯》《秦香莲》《穆桂英挂帅》等。

(三)京剧的兴起和发展

属于皮黄腔系统剧种,清中叶道光咸丰之间在北京形成。后出现许多流派。清末流布到全国。

著名剧目:《打渔杀家》《空城计》《群英会》《玉堂春》《铡美案》等。

(四)中国戏曲发展趋势:夕阳艺术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