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2013-01-21 11:43:18)
标签:

杂谈

《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湖北省石首市横沟市镇中学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令人愉快的课堂,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当今有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我校当前课堂现实情况,提出了以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任务

(1)课题研究背景

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或者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 还没有解决好),有的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缺失的是教学的实效。有的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地学习模仿潮流化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有的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简称“双基”)有被弱化的现象。

教师在课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强求一律化和平均化的发展,统一目标,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只关注了学生发展中的共性一面,严重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这一面,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严重。通过教学检查、校本教研等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课堂观察和调研,我们发现:

1.教师重视优生,轻视合率生,放弃后进生,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2.教师常常因忙于备课、批改作业等日常工作,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一下课就随着批改作业翻过去了没有认真进行反思,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二。

3.教学方法呆板,重教轻学,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永远不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厌倦,使学生麻木。

4.教师教学艺术缺失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学生要喜欢一门课,首先要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要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力量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5.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尤其是课堂上倾听的习惯不够,往往是在课堂上教师在讲或者学生汇报时,其它学生没有意识去听,去思考,去交流,这样造成师生,生生交流的渠道不畅通,那么这样的课堂效率肯定不会高的。

6.学生课堂纪律涣散,教师抓不住学生,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倾听、发言、思考、练习不能构成和谐共进氛围,达到预期目标。

7.学生知识积累达不到课标规定的量,知识运用能力缺乏是造成课堂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七

2课题研究的任务

1.“立足课堂,强化研究”,着眼点落在课堂教学上,以大量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实践有力支持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追求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3.拓展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并为教学理论研究提供实证践性资料。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课题的指导思想

根据本课题设定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在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指导下,以教材教法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为途径,以推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为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切实提高效教学课堂策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师生和谐共长的目标。

2.课题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反思学习理论

单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教师反思学习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诚如考尔德希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的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教师的校本教研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校本教研过程中的各种有意识干预,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通过构建反思线索,掌握反思策略,以培养教师发展性的反思能力。

由此可见,校本教研之课例研究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协同论为方法论,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校教育过程中各要素及其组合最优化为基本特征。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突破目前课堂现状的局限性,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探究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2.优化课课堂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3.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的效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科研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教材研究2.教法研究3.课堂研究 4.模式研究5.学法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观察研究、课例研究、叙事研究等),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等。

六、课题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16月——20119月)

(1)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资料和有关教学理论,收集课题管理实施意见。

 2.课程研究阶段(201110月——20126月)

(1)课题开题,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

(2)并初步归纳低效教学现象及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总结、提炼一些理论依据。

(3)构建优化研究教学模式,探索实施效课堂教学。

3.深入研究与经验推广阶段20129——20131月)

(1)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

(2)不定期召开教学论坛,对课题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

(3)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4)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5)召开课题中期评估工作会议。

(6)在研究后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再次进行评估,以做比较。

4.总结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3)申请课题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4)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推广研究成果。

七、课题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学叙事、课堂观察、教学反思和教学课例集等。

八、课题研究组织实施与管理办法 

1.组织能力保证

为使研究顺利进行,学校设立该课题领导组织,指导组织及工作组织等三种层面的组织形式,人员、任务、时间三落实,以保障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

领导组是由学校行政、有关处室人员及部分骨干教师一起组成的领导性小组,负责对该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展开,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经费、时间、人员,培训实验队伍,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申请并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

指导组:邀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专家及学术造诣深,业务能力强,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过硬的教研能力的专家、教研员指导课题研究,针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咨询,跟踪指导,掌握实验的研究方向,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各种研讨会、交流会及总结会等。

工作组:由教科室牵头,各教研组组织广大一线教师全员参与,集体研究。其主要任务是按研究方案进行具体实施,观察,记录及整理研究资料,收集信息,撰写研究论文或课题研究报告等。

2.管理措施:不断健全学校课题管理的职能工作,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1成立课题组,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课题组下设语、数、英、文综、理综、体(音、美)六个实验组。各组结合本组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课题组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实验组进行跟踪研究、指导与服务。

3.评价措施:成立课题研究工作考核小组,对每位老师的研究工作的成绩进行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按照实施方案步骤定期对学生发展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测、评价,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研究进程。

九、课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障

本课题由学校拨付专项研究经费,用于考察学习、科研培训、学术交流、报刊资料和出版专辑等,并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资料积累。

2、网络保障:学校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站,成为师生交流、展示的平台;使研究课题纳入学校总课题管理系统

3、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障

本课题组的主要参加者有省、市级骨干教师、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有主动接受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和指导者,都能注重课题研究的规范运作,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在课题负责人的统一安排下,能保证研究时间。

十、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覃光汉 

组员:廖  荣  刘件良  盛天华  潘德平  

2.课题研究工作小组

组长:潘德平

副组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组  员:全体教师

3.指导组

上级课题主管部门专家教研能力的专家、教研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