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一梦》话归来---青泽

(2013-08-03 13:58:46)
标签:

财经

期货

期货高手

分类: 期货高手与技术

2005年,一本叫《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的书横空出世。这不是一本讲述成功者获胜经验的书,它更多的是记录了一名操盘手天堂和地狱间来回穿越的经历,将期货交易的魅力与艰辛、喜悦与痛苦、成功与失败,与投资者分享。

而恰恰是这样一本书,没有高谈阔论的说教,却激起了千万读者的深深共鸣。它被誉为中国版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几乎所有从事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今年4月,这本书的第八个修订版问世。7月,记者在上海专访了作者青泽先生。

青泽1985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学,1992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放弃了北京某高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投资之路,于1993年初踏入股票市场,1994年开始从事期货交易,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期货投资者。在近20年的职业投资生涯里,以《十年一梦》为分水岭,青泽称自己经历了不断了解市场、了解自我的动态顺应过程。

1993-1995年:初识市场,单纯

1993年初,青泽出任一家国有企业职业操盘手,进入股票市场,1994年涉足国债期货交易。

与许多投资者一样,刚迈入市场时,都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把市场看作一个赚钱可以信手拈来的地方。同时,投资新手与驾驶员新手也有相同之处,在享受驾驶的新鲜感与兴奋感的同时,相对比较小心谨慎,对交易原则保持着单纯的恪守。

在1993至1995这三年里,青泽认为自己对市场的认识是单纯的,对交易的把握也是相对单纯的,懂的不多却无意中契合了市场投资的基本原则,交易结果尚可。而正是不明其因的初战告捷,给日后的交易失败埋下了祸根。

1995-1999年:对抗市场,复杂

在经历了前三年的“胜利喜悦”之后,青泽开始全面介入商品期货市场。

他回忆说,“无知者无畏”是那几年的最真实写照。曾经赚了点钱,就误以为自己掌握了期货市场的规律,掌握了期货交易的要领,从而开始骄傲自大起来,仿佛一个驾龄两年以上的驾驶员,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交通事故的威胁接踵而来。

这几年,青泽的交易结果大起大落,真正体会到了“独自徘徊在天堂和地狱”的煎熬,总体交易可以概括为:大胆大于谨慎、感性大于理性、盲目大于自觉。

1999-2005年:敬畏市场,谦卑

从1999年开始,国内商品期货市场进入整顿阶段,交易逐渐变得冷清。青泽在品尝了前几年的大起大落之后,开始自我反思:期货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成功的投机之路?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许多职业投资家终其一生,也没能概括出一条绝对通往成功的投机之路。青泽重新对市场变得敬畏,将自己从1993年入行后的投资心路历程逐一梳理,认真总结,最终于2005年完成了《十年一梦》。

2005-2010年:剖析市场,理解

2005年,伴随着大宗商品超级牛市周期的开启,期货市场迎来了春天。

青泽带着前十多年的经验教训,期货交易跨入新的台阶——通过对自己的交易历史、个性特征、市场的交易规律等系统化研究,逐步构建起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交易思想和体系。

青泽十分强调交易体系的构建,尤其是交易逻辑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他认为交易的失败很大程度来源于交易逻辑的混乱,缺乏严整的交易体系,而追究到根源,则是交易者的心性、品性等问题。

2010年至今:顺应市场,心安

近两年,中国期货市场迈入了真正的大发展时期。随着交易者的逐步成熟,机构投资者的渐渐崛起,期货市场的行情特征也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

青泽表示,这两年他的投资心态逐渐转向平和,投资思想继续完善,慢慢从一个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期货交易员向稳健、理智的期货资产管理专家的角色转型。

他说,期货交易的技术和知识,也许学一两年时间可能就够了,但是,投机者要培养一个稳定、良好的心态,在修养和境界上达到高瞻远瞩、超凡脱俗,即使花上十年工夫,也不算多。而投机市场高手之间的较量,绝不是技术水平上的较量,恰恰是投资哲学的较量、心态和境界的较量。从近20年的感悟中,投机之道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从盲目到自觉、从理性到超然的递进过程。

 

记者:您的书《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受到许多投资者的喜爱,不少人将它列为期货入门必读教材之一。既然被看作了入门教材,您对刚刚踏入这个市场的投资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青泽:南怀瑾先生有三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他说,人不可犯三种错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回顾我的投资经历,我发现我刚刚入道时,恰恰遭遇了这样的情形。我在1993年担任一家国企操盘手后,1994年就带着企业的500万资金到过上海。当时上海浦东还是一片工地,杨浦大桥刚刚建好。上证指数当时在400点左右,我买入股票后,又跌到了320多点,最多被套20%多。虽然后来又涨起来了,但那时的投资是不成熟的。现在来看,金融市场是一个竞争非常残酷的市场,对投资者的要求非常高,而那时国内市场还处于比较封闭的阶段,自己是很偶然地被推向了市场的前沿。其实自己当时是不胜任那个岗位的。这就是南怀瑾所说的“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这对自己和企业都是不负责任的。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我建议不要像我这样,一开始就得到很大的一笔资金,从“大钱”向“小钱”做,付出许多不必要的代价。而应该反过来,从小资金做起,逐步积累经验,认真总结交易历史,进而构建适合自己的交易体系,待各方面相对成熟之后,根据条件允许再考虑扩大资金规模。

 

记者:在您最近的演讲中,您提到交易者的交易境界的比拼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不少投资者认为交易胜负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对行情,因此行情研究和交易技术才是关键。对此您怎么看?

青泽: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金融投机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游戏,在股票、期货交易史上,不少科学家、赌徒一直殚精竭虑的创造、发明各种理论工具和技术,希望探索到金融市场的运动规律,找到成功的投资之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市场交易方法或流派:“跟着感觉走:感性交易”、“基本分析(内在价值理论)”、“传统技术分析”、“市场随机理论”、“市场循环理论”、“神秘主义流派”、“量化投资理论”、“心理、行为金融学”等。

实际情况是,期货市场只有不到5%的人在长期盈利。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市场价格运动是一个非线性的不确定过程,其中隐含的规律性、必然性的捕捉和把握非常困难。科学的思维方式把市场当做一个纯客观的研究对象,以为通过对市场历史数据的统计就可以预测市场、战胜市场,这是一个误区。

我在一次演讲中曾经讲到:“交易绩效的稳定,并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放弃的学问”。我说的交易境界是指投机者在洞悉了技术层面的局限性以后,有了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思想体系,通过构建相对合理的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在交易世界放弃完美,进退有序,淡定从容的心境。

 

记者:按您这么讲,您认为交易者自己的问题是什么?

青泽:交易者自己的问题往往是大多数交易者失败的根源。我的书实际上就是在讲交易者包括我自己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古人说:四十不惑。康德说:40岁是人生获得新生的开始,从此以后,人才有真正的性格。这些话的意思都是在讲,人在年轻时容易受到本能和欲望的支配。而期货交易恰恰是反人性的。许多交易者禁不起市场的诱惑和内心的贪婪,试图抓住每次价格波动,看似聪明,实则愚笨。还有许多交易者由于贪婪和一厢情愿,重仓出击,一次意外便亏得倾家荡产。还有许多交易者在被套时心存侥幸而不愿止损,最终惨败出局。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问题是:自大和因赚钱而产生的骄傲。赚钱会让人情绪激昂,从而造成自己对现实的观点被扭曲。赚的越多,自我感觉就越好,也就容易受到自大情绪的控制。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很容易让以前获得很大成功的人最终破产。

 

记者:那么,您认为一个优秀交易者应该具备的交易境界是什么?

青泽:我的一个朋友说,期货投资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艺术;与其说是赌博,不如说是拼搏;与其说是做盘,不如说是做人。每一张单都透射出人性的色彩,品性的贵贱。我认为一名优秀的交易者应该具备平常心、耐心、勇气和坚韧。平常心是指期货、金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期货交易只是一个游戏,需要轻松、洒脱的玩。耐心是指等待交易机会的耐心和持仓的耐心。勇气是指入市的勇气和持仓的勇气。坚韧是指屡败屡战、锲而不舍的决心和自信。

而从优秀交易者的行为特征来讲,我认为可以用《孙子兵法》上的“风、林、火、山”来形容。《孙子兵法·军争篇》说: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其疾如风”指军队行动快速如风。“其徐如林”指军队行动缓慢时,犹如严整的森林,肃穆宁静。“侵掠如火”指进攻敌人时,象燎原烈火,猛不可当。“不动如山”指部队驻守时,象山岳一样,不可动摇。

 

记者:读您的书,最大的感受是期货交易的辩证性。您也多次说,期货投机很难说有一个必胜的秘籍。那么,一个能在期货市场长期生存下去的投资者,他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青泽:确实,期货投资属于追寻市场规律的游戏。而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在于:自然规律可以重复,社会、市场规律一旦被发现就会消失。这正是期货交易的艰难所在。我认为一个投资者要在期货市场长期生存下去,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自己与市场的关系。乐观主义者认为,市场是可以战胜的,可以操纵的;悲观主义者认为,市场是不可战胜的。而正确的关系应该是:投资者主动顺应市场,不断提高自我人生境界以适应复杂动态的市场变化。这一点落实到交易理念上,就是主动顺应市场趋势的发展变化。中国的古代智慧对此有很好的表达:“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孟子也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而从我近20年的投资经历看,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逐步认识自己,逐步顺应市场的过程。

 

记者:您多次谈到顺应市场,可以更深入地向投资者阐释一下吗?

青泽:顺应市场如果落实到交易操作上,是一个很实在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国共两党30年斗智斗勇的过程来做一个类比。一开始,我们处于“敌强我弱”的状态,采取游击战,“敌住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这种操作属于灵活短线交易。接下来犯了“左”倾冒险的错误,头脑发热,错误评估敌我关系,导致反围剿失败。这属于逆势重仓交易。然后开始万里长征,历尽艰难、被迫保存实力。这属于主动风险控制。再后来建立延安根据地: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反思总结。这属于顺势轻仓交易。最后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条件成熟、战略准备充分、趋势明显。这属于顺势重仓操作。

可以说,这一段中国战争史,类似于一个投机者逐步顺应市场从而取得成功的过程。把握好了顺应市场的理念,从长期来看,交易者终会取得成功。

在投机市场,有些人即使短期赚钱,志得意满表象下其内心世界是虚弱不安的,眼神是迷茫的,对未来是缺乏信心的;而有些人即使阶段性做得不好,其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说话是低调的,眼神是淡定的,内心是平静的,对未来是胸有成竹的。眼光、境界的差异决定每个人不同的期货人生。

 

附:该文已发表于2012年8月11日的《第一财经日报》,以下为见报内容


“期货作手”青泽:在交易世界里放弃完美
他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期货投资者,经历过期货的大起大落,体会过在天堂和地狱中煎熬的滋味,他认为交易境界是决定交易胜负的关键



[ 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在于:自然规律可以重复,社会、市场规律一旦被发现就会消失。这正是期货交易的艰难所在 ]
  2005年,一本叫《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的书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这不是一本讲述成功者获胜经验的书,它更多的是记录了一名操盘手天堂和地狱间来回穿越的经历,将期货交易的魅力与艰辛、喜悦与痛苦、成功与失败,与投资者分享。
  恰恰是这样一本没有高谈阔论的书,激起了千万读者的深深共鸣。它被誉为中国版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几乎所有从事过期货交易的投资者,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7月,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在上海专访了这本书的作者——上海青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青泽。
  青泽1985年考入北方交通大学,1992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放弃了北京某高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投资之路。
  1993年初,青泽出任一家国有企业职业操盘手,进入股票市场,1994年涉足国债期货交易,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期货投资者。与许多投资者一样,刚迈入市场时都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把市场看作一个赚钱可以信手拈来的地方。
  在1993至1995年这三年里,青泽认为自己对市场的认识是单纯的,对交易的把握也是相对单纯的,懂得不多却无意中契合了市场投资的基本原则,交易结果尚可。而正是不明其因的初战告捷,给日后的交易失败埋下了祸根。
  在经历了前三年的“胜利喜悦”之后,青泽开始全面介入商品期货市场。
  他回忆说,“无知者无畏”是那几年的最真实写照。曾经赚了点钱,就误以为自己掌握了期货市场的规律,掌握了期货交易的要领,从而开始骄傲自大起来,仿佛一个驾龄两年以上的驾驶员,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交通事故的威胁接踵而来。从1995年到1999年,青泽的交易结果大起大落,真正体会到了“独自徘徊在天堂和地狱”的煎熬。
  从1999年开始,国内商品期货市场进入整顿阶段,交易逐渐变得冷清。青泽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大起大落之后开始自我反思:期货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成功的投机之路?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许多职业投资家终其一生,也没能概括出一条绝对通往成功的投机之路。青泽重新对市场变得敬畏,将自己从1993年入行后的投资心路历程逐一梳理,认真总结,最终于2005年完成了《十年一梦》。
  2005年,伴随着大宗商品超级牛市周期的开启,期货市场迎来了春天。带着前十多年的经验教训,青泽的期货交易跨入新的台阶——通过对自己的交易历史、个性特征、市场的交易规律等系统化研究,逐步构建起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交易思想和体系。
  青泽十分强调交易体系的构建,尤其是交易逻辑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他认为交易的失败很大程度来源于交易逻辑的混乱,缺乏严整的交易体系,而追究到根源,则是交易者的心性、品性等问题。
  近两年,中国期货市场迈入了真正的大发展时期。随着交易者的逐步成熟、机构投资者的渐渐崛起,期货市场的行情特征也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这两年青泽的投资心态逐渐转向平和,投资思想继续完善,慢慢从一个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期货交易员向稳健、理智的期货资产管理专家的角色转型。
  
  从小钱往大钱做
  《财商》:你的书不少人将它列为期货入门必读教材之一,你对刚刚踏入这个市场的投资者有什么想说的吗?
  青泽:
南怀瑾先生有三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他说,人不可犯三种错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回顾我的投资经历,我发现我刚刚入道时,恰恰遭遇了这样的情形。
  我在1993年担任一家国企操盘手后,1994年就带着企业的500万资金到过上海。当时上海浦东还是一片工地,杨浦大桥刚刚建好。上证指数当时在400点左右,我买入股票后,又跌到了320多点,最多被套20%多。虽然后来又涨起来了,但那时的投资是不成熟的。
  现在来看,金融市场是一个竞争非常残酷的市场,对投资者的要求非常高,而那时国内市场还处于比较封闭的阶段,自己是很偶然地被推向了市场的前沿。其实自己当时是不胜任那个岗位的。这对自己和企业都是不负责任的。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我建议不要像我这样,一开始就得到很大的一笔资金,从“大钱”向“小钱”做,付出许多不必要的代价。而应该反过来,从小资金做起,逐步积累经验,认真总结交易历史,进而构建适合自己的交易体系,待各方面相对成熟之后,根据条件允许再考虑扩大资金规模。
  
  失败的根源在于自己
  《财商》:你曾提到交易者的交易境界的比拼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不少投资者认为交易胜负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对行情,因此行情研究和交易技术才是关键。对此你怎么看?
  青泽: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金融投机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游戏,在股票、期货交易史上,不少科学家、赌徒一直殚精竭虑地创造、发明各种理论工具和技术,希望探索到金融市场的运动规律,找到成功的投资之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市场交易方法或流派。
  实际情况是,期货市场只有不到5%的人在长期盈利。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市场价格运动是一个非线性的不确定过程,其中隐含的规律性、必然性的捕捉和把握非常困难。科学的思维方式把市场当作一个纯客观的研究对象,以为通过对市场历史数据的统计就可以预测市场、战胜市场,这是一个误区。
  我说的交易境界是指投机者在洞悉了技术层面的局限性以后,有了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思想体系,通过构建相对合理的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在交易世界放弃完美,进退有序,淡定从容的心境。
  《财商》:你认为交易者自己的问题是什么?
  青泽:
交易者自己的问题往往是大多数交易者失败的根源。我的书实际上就是在讲交易者包括我自己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古人说:四十不惑。康德说:40岁是人生获得新生的开始,从此以后,人才有真正的性格。
  这些话的意思都是在讲,人在年轻时容易受到本能和欲望的支配。而期货交易恰恰是反人性的。许多交易者禁不起市场的诱惑和内心的贪婪,试图抓住每次价格波动,看似聪明,实则愚笨。还有许多交易者由于贪婪和一厢情愿,重仓出击,一次意外便亏得倾家荡产。还有许多交易者在被套时心存侥幸而不愿止损,最终惨败出局。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问题是:自大和因赚钱而产生的骄傲。赚钱会让人情绪激昂,从而造成自己对现实的观点被扭曲。赚得越多,自我感觉就越好,也就容易受到自大情绪的控制。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很容易让以前获得很大成功的人最终破产。
  《财商》:那么,你认为一个优秀交易者应该具备的交易境界是什么?
  青泽:
我的一个朋友说,期货投资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艺术;与其说是赌博,不如说是拼搏;与其说是做盘,不如说是做人。每一张单都透射出人性的色彩、品性的贵贱。我认为一名优秀的交易者应该具备平常心、耐心、勇气和坚韧。平常心是指期货、金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期货交易只是一个游戏,需要轻松、洒脱地玩。耐心是指等待交易机会的耐心和持仓的耐心。勇气是指入市的勇气和持仓的勇气。坚韧是指屡败屡战、锲而不舍的决心和自信。
  
  逐步顺应市场
  《财商》:一个能在期货市场长期生存下去的投资者,他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青泽:
确实,期货投资属于追寻市场规律的游戏。而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在于:自然规律可以重复,社会、市场规律一旦被发现就会消失。这正是期货交易的艰难所在。我认为一个投资者要在期货市场长期生存下去,最重要的是处理好自己与市场的关系。乐观主义者认为,市场是可以战胜的,可以操纵的;悲观主义者认为,市场是不可战胜的。
  正确的关系应该是:投资者主动顺应市场,不断提高自我人生境界以适应复杂动态的市场变化。这一点落实到交易理念上,就是主动顺应市场趋势的发展变化。中国的古代智慧对此有很好的表达:“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孟子也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而从我近20年的投资经历看,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逐步认识自己、逐步顺应市场的过程。
  《财商》:你多次谈到顺应市场,可以更深入地向投资者阐释一下吗?
  青泽:
顺应市场如果落实到交易操作上,是一个很实在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国共两党30年斗智斗勇的过程来做一个类比。一开始,我们处于“敌强我弱”的状态,采取游击战,“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这种操作属于灵活短线交易。接下来犯了“左”倾冒险的错误,头脑发热,错误评估敌我关系,导致反围剿失败。这属于逆势重仓交易。然后开始万里长征,历尽艰难、被迫保存实力。这属于主动风险控制。再后来建立延安根据地: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反思总结。这属于顺势轻仓交易。最后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条件成熟、战略准备充分、趋势明显。这属于顺势重仓操作。
  在投机市场,有些人即使短期赚钱,志得意满表象下其内心世界是虚弱不安的,眼神是迷茫的,对未来是缺乏信心的;而有些人即使阶段性做得不好,其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说话是低调的,眼神是淡定的,内心是平静的,对未来是胸有成竹的。眼光、境界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期货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