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

标签:
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文化 |
分类: 存疑瓷器 |
元青花人物故事大件器物是元青花中的极品。这件元青花梅瓶的故事我还不能最后确定,但是最接近“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吧。
http://s6/middle/8c40225dtb0836da77426&690
http://s13/middle/8c40225dtb08374f95bda&690
这件梅瓶是件完整器,瓶盖完整无缺,盖内有防止滑落的柱条。瓶身有6层纹饰,加上瓶盖共有8层纹饰。梅瓶为五段四接,抚摸瓶身能找到接缝,但是不明显。
由于梅瓶口小,只能用强光手电观测内部,无法拍照。内底有旋纹,有一块滴釉,滴釉周边有明显的橘黄色火石红圈(现在做出这种火石红很容易,我在好几个仿品上都见到了)。瓶身内侧有明显的手拉坯纹痕和极细的指纹痕(不过今年的仿品已经有类似的纹痕了)。灯光照到的视线范围内可以看到两圈接缝处挤出的泥痕,凸出内壁2-3毫米,比较规整(不像用手指按压过)。内壁找到一个拉坯时拉破的气泡坑。梅瓶内没有见到荡釉的现象。
底足为浅宽底足,有旋坯纹和跳刀痕。三块滴釉边界的火石红不明显。从图中可以看到底足上有气泡坑(昨天看到一件仿品内壁也有气泡坑)。
http://s7/middle/8c40225dtb083db046c06&690
青花颜色是靛蓝色。铁锈斑颜色为黑中略褐下沉,有极少数的锡斑(下沉)现象,按照史爱平先生的观点,应该是苏麻离青中掺了少量国产钴料。
http://s1/middle/8c40225dtb0840156b6d0&690
气泡离散分布。在青花色浓处气泡少,常出现孤立的大泡,很多都已经成为乳浊状态(见上图)和死泡。色淡处气泡以极小泡为多,间有很多中小泡,很少出现乳浊状态。因为有盖子,所以口沿部位的气泡基本没有破裂,只是有一些污浊斑。从上图还可看到史先生说的串珠状锈斑自然分布(仿品上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不自然)。
画技很能表现元代画工的水平。我这几天看了很多仿品,认为差距最大的就是现代画工在人物的表现手法与元代差距很大(当然不排除元代也有生手,但他们只能在小型器物上练手,不会被允许画这种重要器物)。
http://s6/middle/8c40225dtb0844a5ea5a5&690
纹饰:本器的菊纹是双层瓣,一般被认为是明代的画法。不过自从我看到故宫一件宣德器的莲瓣纹画成互相分开(元代画法)的,我就相信在纹饰画法上不能过于较真。那么多的画工,千篇一律是不可能的。纹饰只能在风格上做个参考因素。
鉴于今年仿品的水平更高了,所以在鉴别时更要注意看一些老化的痕迹,如气泡状态,使用痕迹,是否做旧等等。即便是这样,也无法给出最终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