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青花瓷初探(一)

标签:
凤纹中国青花瓷金代文化 |
分类: 金元瓷器 |
找不到宋代青花的完整器?金代青花来了……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确实让青花瓷又火了一把。至正年的青花瓷是元青花的标准器,可是,难道青花瓷是一步就发展到那么高的水准吗?很多有心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
最早发现的青花瓷雏形是唐代巩县窑的制品,确认了唐代就开始使用氧化钴给瓷器绘画了。在南京、扬州等地又发现了一些宋代青花瓷片,从呈色和绘画上看,距离至正型元青花差距太大,中间必然还有一段发展过程需要发现。
无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中国陶瓷史,对于金代的记载都远远不够。这可能和金代之后元代政权对金代的灭迹政策有关。实际上金代在陶瓷发展上的贡献不亚于南宋。金代灭北宋后延续了107年(1127-1234),这期间北方陶瓷制作水平在不断进步,尤其是金代宫廷和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所用的定窑、磁州窑系瓷,水平已经大大超过北宋时期。
金代的青花瓷是在磁州窑白瓷上发展起来的。只有白瓷,才能最好的表现青花的色彩和图案。当时白瓷的胎土远不如之后元代的掺了少部分高岭土的胎质洁白致密,一般在底胎上加施化妆土。金代的磁州窑画匠直接在上面绘画,以抗衡当时盛行的定窑、耀州窑划花、印花技术,使得瓷器的纹饰从只能在近处品赏发展到也可以从较远的距离观赏,为此后瓷器的绘画艺术开创了新路。
下图所示这件青花凤纹瓶,是金代大定元年(公元1161年)烧制的金代青花瓷。
http://s16/middle/8c40225dtad0c90152ba5&690
http://s6/middle/8c40225dtad0c96d1a534&690
从造型来看,该瓶完全符合宋金时期的造型特点。胎质和釉质与曲阳定窑几乎相同,胎色则接近磁州窑。手感较轻,竹丝刷痕迹明显,底足内侧有釉,成型工艺也完全契合宋金时期北方窑的特征。
http://s15/middle/8c40225dtad0c9f931dff&690
青花采用的钴料未经提纯,呈色蓝中发灰,色深处沉入胎内,但没有锡斑现象。估计采用的是与此后元代民间小窑口所用相同的国产钴料。绘画直接在胎上进行,图案多选用宋代常用的龙、凤、福娃和女真族喜欢的鱼藻纹、鹿纹、萱草等花卉纹和类似藏文的花边,上面再覆一层极薄的透明釉。用笔流畅,一气呵成,几乎不见描摹痕迹,虽不及元青花画工精美,也体现了北方民族豪爽大气之风。
http://s12/middle/8c40225dtad0ca6242495&690
http://s3/middle/8c40225dtad0cad7df2e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