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妊娠早期感染新冠病毒验案一则
(2024-03-12 06:56:18)
标签:
马老师治疗妊娠早期感 |
分类: 经方研究 |
马老师治疗妊娠早期感染新冠病毒验案一则
董希露
初诊:2024年3月2日。叶某,28岁。因“停经37天,发热5天”就诊。
患者月经周期28~32天,经期5天,末次月经2024年1月26日。2月29日患者出现发热恶寒,测体温38.8,至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率81.5%,C反应蛋白18.6mg/L,新冠病毒核酸抗原检测阳性,自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热势减退,体温波动于37.0~37.8之间。3月1日因月经未潮自测尿妊娠(+),至外院测HCG提示269.8U/l。今自觉发热,体温37,无恶寒,无咽痛,鼻塞流涕,涕色黄质稠,咳嗽无痰,倦怠乏力,纳差,大便调。舌稍淡,苔薄白,脉缓。
中医诊断:伤寒(风寒化热)。
治法:温经散寒,清化肺热。
方药:竹皮大丸加减。
姜竹茹12g
二诊:2024年3月5日。当晚未服药体温反复至37.8,后服药2剂热退。今见鼻塞流涕,涕质稠色黄,无发热恶寒,微微干咳无痰,恶心干呕,伴耳塞耳痛。外院复查血HCG1524U/L,P37.87nmol/L,E21100.84pmol/L。舌尖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苍耳子散加减。
白芷10g
按语:竹皮大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第十条“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主治妇人产后烦乱呕逆,该方以竹茹为君药,旨在清热除烦,安中降逆。本案患者妊娠状态,平素倦怠乏力,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疫邪趁虚侵犯,正邪交争则热势反复。元气不足、营血耗伤,气机升降失常而低热绵绵。石膏甘寒可清肺气,取其重镇之性,可降阴火之逆,佐竹茹效佳;方中少加桂枝调和营卫,其辛温合草枣,可补益脾胃元气;白薇清虚火除血热,而不伤阴液;牛蒡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其味苦能清火,辛能疏风;薄荷清利头目,与苍耳子宣肺通窍,能解疫戾邪气上攻鼻窍之苦;大、小蓟为血药,凉血止血,《本草经疏》言:“大蓟根……其性凉而能行,行而带补,补血凉血,则荣气和,荣气和故令肥健也”;又有《本草述》:“夫小蓟退热固以止血,而大蓟下气更是止血妙理,盖气之不下者,多由于阴之不降,以致阳亢而不下也,气下则血归经矣,此非气为血先之义欤”;二者配伍既可退热,又可凉血安胎。全方固护中焦,又有斡旋气机之功,气机升降如常,则阴火不生,宣肺通窍而邪能有所出。
二诊热退,鼻塞流涕加重,伴耳塞耳痛,考虑浊阴滞窍,予苍耳子散加减以升清阳,降浊阴。苍耳子散出自《济生方》:“辛夷仁半两,苍耳子两钱半,香白芷一两,薄荷叶半钱,上晒干,为细末,每服两钱,食后用葱、茶清调下。”是治疗鼻渊的主要方剂。苍耳子散为轻清芳香合苦寒之品加减,较前方更有升清通窍之功。邪在局部(鼻窍、耳窍)停滞时间较长,可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故兼用鱼腥草清热排浊;石菖蒲豁痰开窍;大蓟、小蓟理气凉血。鱼脑石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于鼻渊及耳痛流脓效佳。桔梗辛温散寒、甘草味甘平除热,二者宣肺利咽。全方升散驱邪,共奏升清通窍之功,不仅可用于鼻渊,也可治疗耳窍闭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