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老师下法治疗不寐验案一则
(2024-01-11 08:27:27)
标签:
马大正老师下法治疗不 |
分类: 经方研究 |
马大正老师下法治疗不寐验案一则
余文静 整理
初诊:2023年12月15日。邹某,33岁。月经2023年11月19日来潮,失眠1周,入睡困难,每日睡眠时间约2~3小时,大便4~5天一解,燥结如羊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不寐。
治法:通腑泻浊,清心安神。
方药:调胃承气汤合栀子豉汤加味。
熟大黄9g
二诊:2023年12月25日。服药后睡眠时间可达8小时,末次月经2023年12月16日。舌脉同上。
方药:补胞汤。
熟地黄20g
洁尔阴1合。
按语: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灵枢》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明确道出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机制总归“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失眠的发生主要和“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相关。然而,阴阳交通的正常往往依赖于中枢——脾胃气机升降的有序来维持的,故又言“胃和”乃“卧安”的先决条件。“胃不和”之“胃”所指包括阳明经、脾胃和大小肠。夜寐之时,卫气由阳经入阴经前必须通过手足阳明经,现患者燥屎内结影响卫气的正常运行,导致失眠。故马师拟通腑泻浊,养心安神为法,方用调胃承气汤合栀子豉汤加味。一诊以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因燥屎内结易化热,邪热易扰心神,故栀子豉汤、竹茹清宣郁热;佐以败酱草镇静安神,酸枣仁、首乌藤、合欢皮宁心安神,再加一味大腹皮取其消导之功,有“一鼓作气”排出积滞之意。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睡眠时间已达8小时。马师在此案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思路论治失眠取得较好的效果,强调了从“脾胃”论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