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大正老师下法治疗不寐验案一则

(2024-01-11 08:27:27)
标签:

马大正老师下法治疗不

分类: 经方研究

马大正老师下法治疗不寐验案一则

余文静 整理

初诊:2023年12月15日。邹某,33岁。月经2023年11月19日来潮,失眠1周,入睡困难,每日睡眠时间约2~3小时,大便4~5天一解,燥结如羊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不寐。

治法:通腑泻浊,清心安神。

方药:调胃承气汤合栀子豉汤加味。

熟大黄9g  玄明粉(冲)6g  炙甘草6g  焦栀子10g  淡豆豉10g  败酱草15g  竹茹10g  大腹皮12g  酸枣仁15g  夜交藤20g  合欢皮12g,5剂。

二诊:2023年12月25日。服药后睡眠时间可达8小时,末次月经2023年12月16日。舌脉同上。

方药:补胞汤。

熟地黄20g  菟丝子30g  巴戟天12g  淫羊藿15g  鹿角胶(烊冲)20g  鹿角胶(烊冲)20g  当归15g  桑寄生30g  黄精30g  鸡血藤30g,7剂。

洁尔阴1合。

按语: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灵枢》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明确道出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机制总归“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失眠的发生主要和“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相关。然而,阴阳交通的正常往往依赖于中枢——脾胃气机升降的有序来维持的,故又言“胃和”乃“卧安”的先决条件。“胃不和”之“胃”所指包括阳明经、脾胃和大小肠。夜寐之时,卫气由阳经入阴经前必须通过手足阳明经,现患者燥屎内结影响卫气的正常运行,导致失眠。故马师拟通腑泻浊,养心安神为法,方用调胃承气汤合栀子豉汤加味。一诊以调胃承气汤缓下热结;因燥屎内结易化热,邪热易扰心神,故栀子豉汤、竹茹清宣郁热;佐以败酱草镇静安神,酸枣仁、首乌藤、合欢皮宁心安神,再加一味大腹皮取其消导之功,有“一鼓作气”排出积滞之意。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睡眠时间已达8小时。马师在此案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思路论治失眠取得较好的效果,强调了从“脾胃”论治的重要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