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大正老师治疗肛周湿疹验案一则

(2023-12-22 21:14:45)
标签:

马大正老师治疗肛周湿

分类: 外治法实践

马大正老师治疗肛周湿疹验案一则

 

李雅静

初诊:20231130日。王某,25岁。因“反复外阴、肛周湿疹瘙痒2月”就诊。

患者2月来反复出现外阴、肛周湿疹瘙痒,日前外阴、肛周湿疹明显,皮损潮红,皮疹色红,瘙痒无休,夜间甚则痒醒,曾用多种药膏治疗未有好转。纳差,大便日解一次,夜寐不安。平素月经欠准,周期3060天,经期57天,经量中等,伴血块,经行腹痛。末次月经1120日来潮。身体质量指数(BMI=28.22,属于肥胖。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甲状腺滤泡囊肿。辅助检查:20231128日检查:IgE偏高。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肛周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湿热证)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外洗方加味。

地肤子20g  苍耳子15g  蛇床子30g  黄柏20  龙胆草15g  苦参30g  龙葵30g  白鲜皮20g  苦楝皮30g  凌霄花12g7剂。

上药煎汤局部外洗。

二诊:湿疹几愈,皮损减少,皮疹结痂,色暗红,无瘙痒,守上方,7剂,用法如前。

   按语:“肛周湿疹”可归属于“湿疮”范畴,中医文献中早有记载,《诸病源候论》云:“肤腠虚,风湿搏于血气生湿疮。”高锦庭的《疡科心得集》记载:“盖疡科之证,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由此可见湿疮的发病与风、湿、热三邪相关。《医宗金鉴》指出: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抓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令人烦躁、口渴、瘙痒,日轻夜甚。”该患者素体肥胖,瘙痒处肛周、外阴为肝经循行部位,肝脾二经湿热内生,搏结于局部肌肤而成病。

龙胆外洗方为马老师经验方。龙胆草性味苦寒,主入肝胆经,泻肝胆之火,清下焦湿热。龙葵清热解毒,《滇南本草》记载其可“洗疥癞痒痛,祛皮肤风”。黄柏苦寒,苦胜湿,寒清热,可疗湿热下注之病。地肤子“煎汤以治疮疥”,与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苦参、苍耳子配伍,止痒效果更佳。苦楝皮杀虫疗癣,现代研究表面其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凌霄花归肝经,清热祛风止痒,《本草图经》称其为“又治少女血热风毒,四肢皮肤生瘾疹,并行经脉”。马老师巧用外洗方,避免苦寒之品碍胃之弊,直接作用于患处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疗效显著,病人之苦七日即得缓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