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老师治疗肛周湿疹验案一则
(2023-12-22 21:14:45)
标签:
马大正老师治疗肛周湿 |
分类: 外治法实践 |
马大正老师治疗肛周湿疹验案一则
李雅静
初诊:2023年11月30日。王某,25岁。因“反复外阴、肛周湿疹瘙痒2月”就诊。
患者2月来反复出现外阴、肛周湿疹瘙痒,日前外阴、肛周湿疹明显,皮损潮红,皮疹色红,瘙痒无休,夜间甚则痒醒,曾用多种药膏治疗未有好转。纳差,大便日解一次,夜寐不安。平素月经欠准,周期30~60天,经期5~7天,经量中等,伴血块,经行腹痛。末次月经11月20日来潮。身体质量指数(BMI)=28.22,属于肥胖。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甲状腺滤泡囊肿。辅助检查:2023年11月28日检查:IgE偏高。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肛周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湿热证)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外洗方加味。
地肤子20g
上药煎汤局部外洗。
二诊:湿疹几愈,皮损减少,皮疹结痂,色暗红,无瘙痒,守上方,7剂,用法如前。
龙胆外洗方为马老师经验方。龙胆草性味苦寒,主入肝胆经,泻肝胆之火,清下焦湿热。龙葵清热解毒,《滇南本草》记载其可“洗疥癞痒痛,祛皮肤风”。黄柏苦寒,苦胜湿,寒清热,可疗湿热下注之病。地肤子“煎汤以治疮疥”,与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苦参、苍耳子配伍,止痒效果更佳。苦楝皮杀虫疗癣,现代研究表面其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凌霄花归肝经,清热祛风止痒,《本草图经》称其为“又治少女血热风毒,四肢皮肤生瘾疹,并行经脉”。马老师巧用外洗方,避免苦寒之品碍胃之弊,直接作用于患处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疗效显著,病人之苦七日即得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