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老师治疗厌食1月验案一则
(2023-12-18 19:44:04)
标签:
马大正老师治疗厌食1 |
分类: 时方医案 |
马大正老师治疗厌食1月验案一则
杨石慧
初诊:2023年9月22日。陈某某,男,70岁。患者1月前因牙齿脱落,种植牙齿后出现食欲减退,逐渐加重。后因儿子亡故,彻夜不眠,倦怠乏力,精神差,语声低,懒言。现虽一日三餐,但每餐仅吃一小口饭,口淡,无反酸,无嗳气,无腹胀,大便2~4日一解,量少,质软,体重近一月下降4~5斤,形容枯槁。身高160cm,体重42.5kg。腹诊:舟状腹,腹软,无压痛,未及肿块。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细。
中医诊断:厌食。西医诊断:胃下垂。
治法:健脾和胃,行气助运。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5g
二诊:2023年9月27日。胃纳稍苏,寐差。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佛手12g,7剂。
舒乐安定片半粒,每日睡前服用。
三诊:2023年10月9日。胃纳又增,寐差。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枳壳加至30g,加柏子仁10g,7剂。
西药同前。
四诊:2023年10月15日。胃纳续增,可吃米饭如一个鸡蛋大小,未服用舒乐安定片,睡眠时长可达4小时。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枳壳加至45g,加酸枣仁15g,7剂。
五诊:2023年10月30日。胃纳倍增,可食米饭小半碗,如两个鸡蛋大小,面色较前红润,精神转佳。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生芪15g,陈皮加至15g,7剂。
西药安定片自备。
六诊:2023年11月3日。食纳更进,有食欲,纳食觉馨,体重增加,大便正常。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山楂6g,7剂。
七诊:2023年12月11日。胃纳增加为原来的3倍,可食米饭达正常时饭量,多于三个鸡蛋大小,自觉体重又增,面色红润,精神可,语音洪亮。睡眠时间4~5小时,大便正常,口中和,舌稍红,苔薄白,脉弦。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枳壳45g,鸡内金10g,合欢花12g,夜交藤12g,酸枣仁15g,7剂。
按:食欲不振,《内经》称不欲食。《伤寒论》称不欲饮食。后世医家则有多种称谓,如食欲差、不知饥饿、纳滞、纳呆、纳差、不思食、不能食等等。本病常由肝气犯胃、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气虚、脾胃虚寒、脾肾阳虚、伤食引起者为多见。本案患者因突发事件打击后出现食欲不振,为肝气郁结犯胃起病,后病情缠绵1月余之久,兼见倦怠乏力、体重下降、舟状腹等一派虚症表现,可知患者病情已进展为脾胃气虚为主,治宜健脾益气和胃。同时,马师指出,本案患者起病急鄹,本身又偏瘦弱,腹肌收缩力差,胃区韧带在此种情况下易于松弛,造成胃下垂之征,而胃下垂又可导致胃肠排空障碍,产生饱胀感的假象,进而导致本病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因而在选方用药时,马师择以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和胃,参苓白术散为四君子汤加减而成,方中以四君子补脾胃之气,山药补脾养胃,莲子肉养心补脾,白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渗湿,砂仁不仅醒脾,还和胃化湿,桔梗利肠胃,补血气,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同时考虑到患者胃下垂的因素,马师加用大量枳壳以提升固脱,近代报道已证实大剂量的枳壳具有提升内脏的作用。另加用鸡内金、稻芽、麦芽、六神曲运脾消食。一诊闭,患者胃纳即苏,然寐差未解,虑其肝气郁结之因,续方加用佛手疏肝理气和胃,并予西药舒乐安定助眠。三诊患者胃纳又增,仍寐差,续方枳壳加至30g进一步增强提升之力,并加用柏子仁助眠润肠。四诊患者胃纳再增,睡眠改善,续方枳壳加至45g,加用酸枣仁养心安神巩固疗效。五诊患者胃纳倍增,原方基础上逐步提升健脾补气之生芪、陈皮剂量。六诊患者诉已有食欲,患者病情好转,但正气仍虚,为防陡然进食过多难以运化,守方加用山楂助脾健胃,促进消化。七诊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胃纳增加为原来3倍,寐差6天,予参苓白术散基础上续加枳壳、鸡内金,另加合欢花、夜交藤、酸枣仁助眠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