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老师治疗痛经验案一则

(2022-12-25 08:06:02)
标签:

马老师治疗痛经验案一

分类: 时方医案
原创 马大正 马大正工作室 2022-12-25 08:04 发表于浙江

马老师治疗痛经验案一则

整理:蔡姿微

初诊:2011113日。林某,20未婚。因“经行腹2就诊。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832天,经期5天,近2年来无明显诱因每逢经期第1~2天腹部出现抽痛,热敷或蜷卧后疼痛可缓解经期患者性情急躁。月经2011109日来潮,月经量中等,色鲜红,偶有血块,纳可,寐安,二便调。既往体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中医诊断:痛经(气血阻滞西医诊断:经前紧张综合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玫瑰花10g 郁金10g    香附10g    益母草30g    鹿衔草20g    姜黄10g    丹参20g    蒲黄10g    延胡索10g7剂。

二诊:20111110月经2011116日来潮,无痛经,今日经净,舌脉如上

方药:黛玉疏肝散(自拟方)。

绿梅花5g 玫瑰花4g    合欢花12g    厚朴花5g    佛手10g    木蝴蝶4g    甘松10g    预知子10g    刺蒺藜10g    香附10g7剂。

按语:《临证指南医案》云“女子阴性,阴性凝结,易拂郁,血易滞”,“司疏泄者,肝也”,疏通调畅全身气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若肝失疏泄则气血阻滞,致不通而痛,可发为痛经。本案中患者经期性情急躁此为肝气郁结之象;腹部热敷或蜷卧后气机暂通故患者疼痛缓解;患者病程日久,经来夹有血块,故辩证为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瘀阻胞宫以致“不通则痛”。故治法上采取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傅青主女科》云“夫肝之性最急,宜顺不宜逆,顺则气安,逆则气动。血随气为行止,气安则血安,气动则血动。”在首诊方药中,香附、玫瑰花、郁金、姜黄舒肝解郁,调经止痛;益母草、鹿衔草、丹参、蒲黄、元胡活血祛瘀,瘀去而正气不伤,上方共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之功。二诊患者痛经已除,故用黛玉疏肝散轻舒肝气,遵循气为血之帅古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