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临床验案二则
(2022-12-24 08:18:15)
标签:
马老师临床验案二则 |
分类: 时方医案 |
马老师临床验案二则
整理:蔡姿微
验案一:
初诊:2010年5月5日。张某某,因“赤带1周”就诊。既往有慢性盆腔炎病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赤带(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土茯苓15g
二诊:2010年5月12日:赤带已除。
按语:《傅青主女科》谓:“妇人有带下色红者,似血非血,淋沥不断,所谓赤带也。夫赤带亦湿病……今不见黄白而见赤者,火热故也。”本案中患者赤带,患有慢性盆腔炎,辩证属湿热下注。故拟清热利湿止带之法进行治疗。方中土茯苓甘淡,功能解毒利湿止带;大蓟、大蓟性味甘凉,长于凉血止血不留瘀;贯众炭、萆薢味苦,善于清热燥湿。炮姜取其温阳固摄止血之功,一因“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固血者阳气当充;二为防止清热利湿之品攻伐太过;三因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炮姜能显著的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
验案二:
初诊:2010年2月8日。杨某,因“月经后期3个月”就诊。患者2009年10月至12月月经未潮。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7~12天,月经量较少。月经2010年1月11日来潮,月经量少,色暗,小腹隐痛,纳可,寐浅,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辅助检查B超示:内膜为8mm,宫体大小为39*30*42mm,右卵巢囊肿大小为32*25*29mm。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瘀滞证)
治法:利水活血。
方药:车萹通瞿汤(自制)。
车前子15g
二诊:2010年2月18日。月经2010年2月16日来潮,月经量少。
方药:乌陈汤加味。
陈皮6g
按语:《血证论》云:“水为血之倡,气行则水行,水行则血行”“凡调血,先须调水”。患者末次月经来潮,小腹隐痛,月经量少,色暗,此为瘀血阻于胞宫,血行不畅所致。初诊时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为8mm,达到可催经前提。故运用车萹通瞿汤(自制),达到利水活血催经之效。二诊患者诉月经已来潮,月经量少。古人曾云“经期以调经为要”,“留得一分瘀浊,影响一分新生”。旧周期的结束需要排除血海中的一切陈旧物质,故拟行气活血祛瘀之法,方用乌陈汤加味进行治疗。方中陈皮、乌药、香附疏肝理气,当归、川芎、赤芍、王不留行活血调经,丹参、桃仁、茺蔚子、川牛膝、泽兰调经祛瘀,合而用之奏行气活血祛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