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老师治疗经行发热瘾疹验案一则

(2022-12-18 08:13:45)
标签:

马老师治疗经行发热瘾

分类: 经方研究

马老师治疗经行发热瘾疹验案一则

原创 马大正 马大正工作室 2022-12-18 08:13 发表于浙江

郑欢 整理

初诊:2022年11月4日。徐某,25岁。痛经9年,月经周期26~37日,经期7日。末次月经10月20日来潮,经量中等,有痛经,服用止痛药方可缓解,经行头晕,全身发冷,近2月经行发热,体温37.8,持续两天。有血块,块下后痛经减轻,经行瘾疹近一年。身高152cm,体重76斤。妇科检查:后穹窿及二宫骶韧带触痛明显,未及痛性结节。今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12mm,子宫三径之和12.2mm,左侧卵巢34mm×18mm,右侧卵巢26mm×16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 痛经 ; 经行瘾疹。

辨证:血瘀。

治法:活血止痛。

方药:痛经汤。

鹿衔草15g 丹参20g  当归10g  川芎10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  香附10g  益母草20g,7剂。

少腹逐瘀颗粒一次1袋,一日3次。

二诊:2022年11月11日。经期将近,舌脉如上。

方药:小柴胡汤加荆防四物汤。

柴胡10g 党参12g  炒黄芩9g  半夏10g  炙甘草6g  生姜5片  大枣5个  熟地12g  炒白芍10g  当归9g  川芎6g,7剂。

鲜益母草胶囊一次3粒,一日3次。

三诊:2022年11月18日。月经11月16日来潮,经量可,夹块,无经行发热,无经行瘾疹,舌脉如上。

方药:荆防四物汤加味。

荆芥10g 防风10g  熟地12g  炒白芍10g  当归9g  川芎6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  益母草15g  香附10g  蒲黄6g  五灵脂6g,7剂。

按语:本案患者因痛经前来就诊,经行伴血块,血块下则症稍缓。初诊马老师辨其为瘀血。瘀血内阻,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素问·调经论》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血不行则气不行,故马老以自拟方痛经汤,调气活血止痛。

二诊诉经行发热及瘾疹,患者形体消瘦,BMI≤18.5kg/m2,知其阴血亏虚,经行之时阴血下注胞宫,体虚益甚,易受外感。患者自诉常服用退烧药以缓解经行荨麻疹等症状,故可知其为伏风。患者经行之时风邪侵袭,肝胆经弱,故外邪乘虚直入少阳即《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述“故女子之胞亦曰血室。适有外感之传经者乘虚袭入,致现少阳证病状,亦宜治以小柴胡汤”,故患者出现经行发热,“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风邪循少阳经脉上行则表现为头面部荨麻疹。因此在治疗上以和解少阳,养血活血祛风之法,小柴胡汤合荆防四物汤主之。

小柴胡汤为和解圣方,汪韧庵云:“小柴胡在经主气,在脏主血,故更能入血室”其中柴胡能疏肝气,使外邪透达而出;黄芩使热邪内彻,二者配伍表里同治;半夏、生姜调理胃气降逆止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既能扶正以助祛邪,又可实里以防邪入。再合荆防四物,四物汤本为调经要药,养血和血,再加荆芥轻清上行,清头面之风邪;防风防御外风,治风专药。诸药合用,三诊来时经行发热、瘾疹已解。

三诊患者诉仍有血块,故马老师加失笑散、益母草活血调经,延胡索、川楝子、香附行气活血。

学习经方是做好临床与研究的基础,更是寻求创新的关键,马老师教导我们,在临床使用中应灵活运用经方,把握好回归本源,但不拘泥于本的原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