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子嗽案
(2022-04-12 06:43:31)
标签:
马老师治疗子嗽案 |
分类: 时方医案 |
叶新绿
会诊一:2022年4月4日。姚某,28岁。孕16-周,因“阵发性咳嗽4天”,经用桑杏汤无效,请求会诊。刻下干咳咽痒,咳嗽尾音如蛙鸣,咳时全身发热。舌微红,苔薄腻,脉细弦滑。便溏。
辅助检查:2022-03-11 本院 B超:子宫彩色血流正常。左子宫动脉峰值流速:57cm/s,RI:0.79,PI:1.7,S/D:4.8。右子宫动脉峰值流速:69cm/s,RI:0.62,PI:1.0,S/D:2.6。子宫增大,宫内见一胎儿,胎心胎动可及心率:170次/分。双顶径:20mm 头臀长:50mm股骨长:6mm羊水中等量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成熟度0级,其下缘达宫颈内口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1.8mm。宫颈管长度约33mm,未见明显分离。宫腔内妊娠囊外见范围32x8x26mm的液性暗区,内透声差。检查结果:宫内单胎存活(约12-周),宫腔积液。2022-04-01 龙泉市人民医院B超:胎位:可变;胎心:155次/分钟,律齐:胎动:可及;双顶径:3.15cm;股骨长:1.54cm;胎盘:后壁Gr0级,下缘抵达宫颈内口:羊水:中等量。结论:宫内孕、单活胎。2022-04-02 血常规+C 反应蛋白:白细胞10.38x10^9/L↑,红细胞3.78x10^12/L↓,血红蛋白118g/L,中性粒细胞87. 8%↑,C-反应蛋白 52.76mg/L↑。
诊断:子嗽(阴虚肺燥)。
治法:益阴降逆,止嗽安胎。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味。
桑叶9g
会诊二:2022年4月8日。咳嗽控制。咽痒。寐难,大便改善。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滑。
方药:桔梗汤加味。
木蝴蝶6g
会诊三:2022年4月11日。咳嗽已除。宫腔积液36*7*20mm,胎盘距宫颈内口10mm,口水多,咽干,恶心。舌脉如上。
方药:温胆汤加味。
茯苓10g
南沙参12g
按语:妊娠期中,久嗽不已,或伴五心烦热者,称为“子嗽”亦名“妊娠咳嗽”。子嗽一症,总由火热上扰,肺失清肃所致。产生火热的原因,有阴虚或痰壅的不同。《诸病源候论·妊娠咳嗽候》中有记述:“五脏六腑亦皆有咳嗽,各以其时感于寒,而为咳嗽也。秋则肺受之,冬则肾受之,春则肝受之,夏则心受之,其诸脏咳嗽不已,各传于腑。妊娠而病之者,久不已,伤于胎也。”又清代名医王九峰曰:“肝脏阴虚阳僭,是以呛咳咽痛,动劳则喘”。案中正制值春季当令,患者表现为咳声如蛙,咳时全身发热,舌微红,苔薄腻,脉细弦滑。其特点是病发较缓,呛咳时作时辍,其声不扬。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方面。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等病理表现,称之为“肝火犯肺”。相反,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
马师一诊用清燥救肺汤开路,以清燥养阴润肺;添茯苓“培土生金”,叶桂在《本草经解》中写道:“茯苓如肺,气平则降,味甘可以缓肝,所以主之”;佛手疏肝理气和中,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3剂便控制病情,二诊主以桔梗汤收尾,结阴中伏热;三诊病证皆瘥,圆满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