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十五册教案:46--69课时
(2011-12-10 15:43: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2011.9 |
第四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P72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新授
1.
2.
例1 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摩托车:8辆
大客车:12辆
机动车种类 |
辆数 |
合计 |
74 |
摩托车 |
8 |
小汽车 |
31 |
大客车 |
12 |
载重车 |
23 |
巩固练习:P74 1
小结:
作业: P74 1、2
第四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75 3—6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3.(1)提问学生,在用一枚五分硬币做实验是怎样记录结果,使学生明确,在说实验时,可以边做边用铅笔在表内画“正”字记录结果。
4. (1)提示学生:
表内分几栏?每栏分几格?怎样反映总量?要写清单位名称。
(2)学生练习。
5. (1)指导填写栏目,然后根据提供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学生练习。
6. 计算下面各题。
(1)
(2)
作业: P75 4、5、6
第四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内容:P76 例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2.
例2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记录单。
姓名 |
身高 |
姓名 |
身高 |
姓名 |
身高 |
钱秀英 |
125 |
蔡芽平 |
141 |
冯书会 |
138 |
王华 |
135 |
秦岭 |
148 |
杜小芳 |
149 |
李娟 |
131 |
牛爱珍 |
137 |
许扬 |
129 |
张红 |
138 |
钱霞 |
133 |
朱丽 |
139 |
宋莉 |
146 |
陆莎 |
139 |
刘竟蔚 |
138 |
朱明明 |
140 |
朱芫 |
138 |
杨宁一 |
134 |
王芊芊 |
142 |
陆小梅 |
144 |
夏平 |
138 |
这张记录单上每人身高的厘米数也是原始数据。为了能清楚地看出这个班女同学身高的分布情况,可以把这些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几组,然后分别统计各组的数目,编制成表。
四年级一班女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 |
125-129 |
130-134 |
135-139 |
140-144 |
145-149 |
人数 |
2 |
3 |
9 |
4 |
3 |
巩固练习:P77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78 1、2
第四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3—5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3.
(1)
(2)
4.
填完以后,要让学生说一说哪一种成绩的学生做多。
(3)
5.
(1)
(2)
作业:P79 3、4
第五十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P80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新授
1. 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2. 指导学习:
例1 下面是兴农小学四个课外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数学小组男生14人,女生8人:生物小组男生7人,女生8人;航模小组男生13人,女生4人;美术小组男生12人,女生12人。
|
合计 |
男生 |
女生 |
总计 |
78 |
46 |
32 |
数学小组 |
22 |
14 |
8 |
生物小组 |
15 |
7 |
8 |
航模小组 |
17 |
13 |
4 |
美术小组 |
24 |
12 |
12 |
请你把数据填写在合编以后的统计表中。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1)
(2)
(3)
(4)
巩固练习:P81 做一做。
小结:
作业:
第五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85 4—8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4.
先要填写统计表的表头,注意句子的通顺。
然后根据要求填写表里的内容。
5. (1)学生练习:
要引导学生列好表,并正确的填写。
6. (1)学生练习:
注意: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7. (1)学生练习:
读题、列式、计算、答。
注意:告诉的是每季度,要求的是每个月。
8. (1)学生练习:
注意:单位“1”是去年的棵数。
作业:P85 4—8题。
第五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复习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P86 例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新授
1.
2.
例2 下面是1994年至1996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
1997年3月制
金额
年度 |
全村总收入 |
其中村办企业收入 |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数 |
合计 |
|
|
|
1994年 |
150万 |
84万 |
|
1995年 |
175万 |
108.5万 |
|
1996年 |
360万 |
289.5万 |
|
从这个统计表可以看出:
(1)1996年全村总收入比1995年增加
(2)1996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5年增加
(3)1996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5年增加
(4)1996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
巩固练习:P87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87 1、2
第五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89 3、4、5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3.
统计表的标题和竖栏留给学生自己填写,要求学生在填写时注意完整简明。如果学生在组织语言时有困难,老师可以给以适当的启发。
4. (1)学生练习:
教科书中没有画出表格,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集体制出表头,并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根据制出的表头,将表格填写完整。要注意让学生看清表中的要求,想好怎样计算这些题目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填。
5. (1)学生练习:
教科书中没有画出表格,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集体制出表头,并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根据制出的表头,将表格填写完整。要注意让学生看清表中的要求,想好怎样计算这些题目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填。
作业:P89 3、4、5
第五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P90 6—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6.
注意:本题的总数没有直接说,需要同学们计算,然后再计算百分数。
7.
仿照所学的统计表独立练习制表,本题没有要求计算,相对简单。
(2)老师讲评。
8.
本题比上一题有所复杂,既要求制表又要求计算,要认真制表和计算。
(2)老师讲评。
9. (1)学生练习:
注意:不要把求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混淆。
作业:P90
第五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在统计中求平均数
教学内容:P91 例1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四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
新授
1.
2.
例1 四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1)
28+33+23=84(个)
(2)
(3)
84÷30=2.4(个)
(28+23+33)÷(10+11+9)=2.8(个)
巩固练习:P92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93 1、2、3
第五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平均数。
教学内容:P92 例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2.
例2
各组人数 |
12 |
11 |
10 |
平均每人投中数 |
2.5 |
3 |
3.2 |
(1)
2.5×12+3×11+3.2×10=95(个)
(2)
12+11+10=33(人)
(3)
95÷33=2.9(个)
答:全班平均每人投中2.9个。
综合算式:
(2.5×12+3×11+3.2×10)÷(12+11+10)=2.9(个)
巩固练习:
小结:
作业:P94 5—8题
第五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95 9—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9.
读题、列式、计算、答。
先分布列式,再综合列式。
10.
读题、列式、计算、答。
先分布列式,再综合列式。
11.
看表、列式、计算、答。
先分布列式,再综合列式。
12.(1)学生练习:
看表、列式、计算、答。
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小题求的是什么平均数,应从表内取哪些数据进行计算。第一小题计算完还要填在表内,以便于比较。
作业:P95 9—12题。
第五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P96 例1
教具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1.
2.
统计图的意义:
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条形统计图:
年份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降水量(毫米) |
920 |
860 |
1005 |
670 |
704 |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步骤如下:
(1)
(2)
(3)
(4)
1000
800
600
400
200
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
看上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2)
(3)
练习: P97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100 1、2、3
第五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P98 例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新授:
1.
2.
例2 下面是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表。
人 性别 |
总计 |
第一车间 |
第二车间 |
第三车间 |
合计 |
570 |
110 |
245 |
215 |
男工 |
325 |
80 |
110 |
135 |
女工 |
245 |
30 |
135 |
80 |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想:这里每个车间的人数都分成男工和女工的人数,所以画条形统计图时,每个车间都要用两个直条分别表示男工和女工的人数。为了区别,可以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表明图例。
看上面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2)
(3)
小结:
作业 :P101 4――6题
第六十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复习
教学内容:P7――1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7. (1)学生练习:
8. (1)学生练习:
本题提示用1厘米长的直条表示10棵,帮助学生画出纵线上的刻度。
(2)老师讲评。
9. (1)学生练习:
先制统计表,再制条形统计图。要按要求绘制。
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学生可能对画垂直线上的刻度有困难,教师可以给以适当的启发,如:四个大队棉花和水稻对最多的四多少公顷?你选用多少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每一刻度表示多少公顷?
10. (1)学生练习:
提醒学生注意,盐水的重量等于盐的重量加上水的重量。配置选种时盐的重量占盐水的重量的20%,是把盐水的重量看作单位1。
作业:P103 8、9、10
第六十一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P104 例3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
2.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例3
月份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平均气温0C |
2 |
5 |
10 |
16.5 |
22 |
28 |
32 |
32.5 |
26 |
19 |
11.5 |
5 |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见P104)
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看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2)
练习:P105 做一做
小结:
作业:P108
第六十二课时
教学目的: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P106 例4
教具准备:三角尺
教学过程:
复习
见P105 做一做
1.
2.
例4
产值 万元 厂名 |
1988年 |
1991年 |
1993年 |
1995年 |
1996年 |
无线电一厂 |
4000 |
6000 |
9500 |
12000 |
18000 |
无线电二厂 |
4000 |
4500 |
5500 |
6500 |
9100 |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见P106)
看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2)
练习:P107做一做
小结:
作业:P109 4、5、6
第六十三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P110 7-10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7.
本题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制表时要给予现场指导。
8. (1)学生练习:
本题是复式统计图,学生在画图时,老师要给予指导。
可选出绘制的好的给予表扬,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绘制统计图的兴趣。
9. (1)学生练习:
本题是复式统计图,学生在画图时,老师要给予指导。
可选出绘制的好的给予表扬,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绘制统计图的兴趣。
10. 解下面比例。
(1)
作业:P110 7—10题。
第六十四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P112 例5
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
教学过程:
1.
2.
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例5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
(1)
(2)
(3)
(4)
这道题的具体做发如下:
(1)
粮食作物:84÷120=0.7=70%
棉花:
油料作物:12÷120=0.1=10%
(2)
棉花:
油料作物:3600×10%=360
扇形统计图(见P113)
练习:P114 1
小结:
作业:P114
六十五课时
教学目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P115 4—7题
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
教学过程:
练习:
4.计算。
(1)学生练习:
(2)老师讲评。
5.(1)学生练习:
复习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2)老师讲评。
6.(1)学生练习。
复习制折线统计图的 过程。
7.(1)学生练习:
总结:先把三种统计图进行比较,说说它们的各自特点。老师加以总结,使学生知道这三种统计图是应用于不同的情况的。
作业:P115
第六十六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116 1、2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
复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求平均数要注意:先求出总量和数量,熟悉总量=单量×数量
练习:
1.
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求平均数注意它们的关系:总量=单量×数量
3.
认真看题,看需要收集哪些数据。
作业:P119 2、3
第六十七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116 3、4 P120 4、6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3. (1)学生练习:
4. (1)学生练习:
练习:
4.(1)学生练习:
注意里面有求平均数的内容,有点复杂,要认真读题。
5. (1)学生练习:
注意词语的理解:发芽率就是求百分率。
6. (1)学生练习:复习小数和分数混合运算。
作业:P120 4—6题
第六十八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118 5—7T题 P121 7—9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5. (1)学生练习: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6. (1)学生练习:
7. (1)学生练习:
练习:
7. (1)学生练习:
要求制作条形统计图还有要求百分率。
8.
本题有点难度,老师先帮助分析一下,然后再自己做。
9. (1)学生练习:
复习解比例:运用比例的性质。
作业:P121 7—9题
第六十九课时
教学目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122 10—14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练习:
10. 学生练习:
11. (1)学生练习:
先求出百分数,在表上要反映出百分数这一项。
(2)老师讲评。
12.(1)学生练习:
本题是求平均数和制条形统计图的练习,先复习一下。
13. (1)学生练习:
本题是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要认真读题。
14. (1)学生练习:
作业:P122 11—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