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2月15日:《鼠疫》

(2023-02-19 03:12:28)
标签:

读后感

读书

小说

分类: 读书的感想

 

2023年2月15日:《鼠疫》

加缪的作品我本人了解得并不多,大多数还是来自B站的读书UP的激情推荐,在网上搜了加缪的照片,我好像知道了一部分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很多UP都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间推荐阅读这部作品——说实话这本书我入手了挺长的时间,果麦出品的轻型纸已经泛黄,散发出一股轻型纸特有的一股成旧纸张的气味。本来应该在居家隔离期间就要读这本书了,但我这个人天生就有完美避开流行趋势的能力,一直到现在才记起这本书还没有读,这才匆匆忙忙地将其插队先读。

小说概述起来挺简单的:鼠疫突然光临了北非一座名叫奥兰的小镇,整个故事就围绕着疫情发生期间的人和事展开的。作者以里厄医生为中心,展开描写了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性格迥异的人们如何聚集在一起共同对抗疫情的故事。

在查阅《鼠疫》背景的时候,是说本书是关联了“二战”的背景,用鼠疫来影射法西斯像鼠疫病菌那样吞噬着千万人生命的“恐怖时代”。不过我对欧洲的“二战史”不甚了解,最多也只是通过视频里的一些段子来稍作了解。当然我不会写我不甚了解的东西,免得贻笑大方,我就说说离我比较近的,同时亦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街道上角落里莫名出现了几只老鼠的尸体,起初镇上的人们谁也没当回事,一直到老鼠尸体上的病毒传播到人类身上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好像也只是“意识到”而已,镇上的官员磨磨蹭蹭无所作为,镇上的人们也不以为意,知道病魔侵袭到自己或周围的亲人身上。在这种时候个人的意义已经不重要了,只有“鼠疫”和“人类”,此时的人类可以算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原谅我用这么现代的词汇来描述),但人类与人类之间悲欢离合的命运也不甚相同:有的人千方百计想要逃出去,有的人直面疫情站在一线,有的人志愿加入抗争疫情的队伍……小小的时间和空间内,包含了世态百相。

我突然想到薄伽丘《十日谈》的背景,和本作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鼠疫》里面的帕纳鲁神父则是一位虔诚的神职人员,在疫情期间也不忘传播“主”的信仰——这让我不禁产生疑问:虔诚坚定的信仰真的可以超越病痛的折磨吗?抱着信仰病死真的可以得到“主”的赐福吗?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是否只存在于“主”的一念之间?最重要的难道不是战胜疫情吗?似乎西方人并不怎么存有科学抗疫的理念,就从离我们最近的新冠疫情就可以窥见一二:这还是在医学有了极大进步的年代,放在信仰之上的年代简直不可想象。

在反抗鼠疫的过程中,里厄与塔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里厄自始至终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没日没夜地救治病人;塔鲁则积极奔走,建立了卫生防疫志愿组织。两人都为反抗鼠疫付出了沉重代价,里厄不停地奔忙,以致在妻子临死之前都无法与其见面,塔鲁则因染上鼠疫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与鼠疫的殊死较量中,里厄与塔鲁结成了深厚的兄弟情谊。除了重点描写两人共同抵抗鼠疫外,作者还让里厄与塔鲁一起承担着小说的叙述任务。里厄医生的遭遇和塔鲁的死实在让我意难平,也让我感叹命运无常。但回想起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也正是许许多多的“里厄医生”和“塔鲁”在前线组成一道严实的墙,才让普通的人可以逃过疫情的魔爪,他们有的度过此劫,有的因此牺牲……疫情之后一切都趋于平静,但逝去的人却在活着的人心里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伤痕。逝者已不可追,只剩下生者抱着对逝者怀念,继续生活下去……

《鼠疫》的故事虽然写得平淡,却直扣人心弦。加缪的其他作品我会慢慢地将其读完,细细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