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到灯塔去》

标签:
读后感读书意识流 |
分类: 读书的感想 |
《到灯塔去》是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也是我读的第二本意识流的小说。但读这本书花费的时间确实有些长,回想了一下这么多天也没有发生什么重要事情,为什么就不能坐下来把书看完呢?即使回忆也无法回想起这些天在看书之外还做了什么要紧的事,于是就坐下来好好地把读后感给写了吧——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创作于1927年的作品。小说描写的是拉姆齐教授一家在海滨渡假的某天,围绕着是否(或能否)去灯塔展开的。作者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爪,并不顾死亡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象征着拉姆齐夫人不熄的灵魂之光。
根据书中序言的描述,本书的主角拉姆齐夫妇的原形参考的就是伍尔夫父母。
书中的拉姆齐先生是个刻板、严苛到让家人难以忍受的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总是抱有“他们……必须从小认识到人生是艰辛的,事实是不会让步的,……一个人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品质是勇气、真实和毅力。”的想法,这让他的孩子们对他感到反感,甚至到了憎恶的程度。他总是在思考自己的哲学,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人不闻不问,自私又冷漠。唯一能够接受他的也就只有拉姆齐夫人了。
拉姆齐夫人应该就是本书的主角了,她不仅是妻子和母亲,更是维系整个家庭的支柱。她美丽贤惠,善于持家,喜欢幻想,注重感性,是感性世界中的完美女性,同时她也竭力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受到伤害(这点在安慰小詹姆斯和处理房间里的兽头的时候就可窥见一二)。但同时,她深爱着她的丈夫,即使两人的思考方式和处事风格完全不同,她也依旧能够张开怀抱将丈夫拥入怀中。这样南辕北辙的两人是如何结识相爱并步入婚姻殿堂的呢?遗憾的是书中并没有提及过往之事,我也只能在书外的世界感叹因缘的奇妙。
除了拉姆齐夫妇以及他们的孩子,这段假期还邀请了好几个客人。提到最多的就是莉丽,提及她的时候总是不忘提及她在绘画,她穿梭于拉姆齐家的细节之中,她总是拿着画笔,时不时在她的画板上画下一两笔,从头到尾。也不知她的作品究竟完成了没有……莉丽这个角色似乎是介于拉姆齐先生和拉姆齐夫人的存在,她既有理性又有感性。在拉姆齐夫人在世的时候莉丽一直无法摆脱夫人的影响,可当夫人离世多年之后她又不断地怀念夫人的种种细节,在伍尔芙的女性主义主张中,莉丽正是她自己的化身。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她欣赏拉姆齐夫人的温柔优雅,在她去世后很久仍然非常怀念她,她热爱艺术,能够为艺术倾注所有的心血。书中还多次提及“老处女”一词和拉姆齐夫人想要为莉丽撮合婚姻的念头,这也体现了两代女性的不同:夫人以丈夫和家庭为信念的支撑,而莉丽拒绝婚姻,有着更加成熟和独立的意识,这些或许正是“拉姆齐夫人”们所缺少的或者不敢去追求的东西。
说实话,这本书的读后感不好写,很多内容都是我读完原文之后去翻阅其他人的解析才能更深入体会到的。书里还隐藏着不少的内容,遗憾的是我这般走马观花地浏览下来,或许又很多重要的或是零碎的东西被我遗漏了——我还是要精进我读意识流小说的能力啊,不然到时候怎么挑战那些技艺高超的意识流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