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4日:《奥兰多》

标签:
读后感读书意识流 |
分类: 读书的感想 |
我也没想到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意识流的大坑。
最初入手译文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伍尔夫文集,还是通过读书UP的开箱视频种草的,那时候也不晓得伍尔夫是怎样的一个作家。总之凭借着译文出版社一贯的审美在线,我就没有意外地入手了第一辑的四部作品。
当然我对“意识流”这种类型的作品的了解并不是很深,知道有像《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天坑”级别的著作(《尤利西斯》可能还不算太大,《追忆》就真的是一个世纪天坑了),也从网络的各路读书UP那里知道这样的作品很难读。现在读了《奥兰多》才意识到“意识流”的小说和我以往所读的叙事类的小说之间有什么差别。
《奥兰多》是一部虚构的人物“奥兰多”的传记。该传记记叙了一个16世纪伊丽莎白时代出生的贵族男性青年一生传奇的经历——为何强调了男性?因为他青年期的时候他从一个男性转变成了一个女性,而后一直以女性的身体生活到了现代。在这部作品里,时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也变得不那么重要),唯一清晰的,就是奥兰多不断涌现的意识。他或者她不断地探索生活中的爱与美,她(后来奥兰多变成了一位女性,也一直都是女性,所以后文就都用“她”来代称)在吉卜赛人中流浪,在英国上游阶层交际,与骑士一见钟情并结为夫妇,也和寻常的女性一样诞下属于自己的孩子。她像一片浮萍从中世纪一直漂泊到了现代,但她的本性似乎从未改变,她对爱与美的追求也从未停止。她总是一个人高谈阔论,又或者躲在起居室里埋头写着诗句。我也不知她究竟在她的稿纸上写了怎样的诗句,但她的诗句永远不会结束。
书中有几幅奥兰多的肖像,从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都有,肖像中的面容或许很美(很遗憾我并没有感受到),但在我看来那张脸实在不像是一个“人”会有的脸,仿佛一张抽象画,只是那些形状凑在一起刚好能组成一张人的面容。文中对奥兰多的描述似乎也是如此,无数的思绪如纺织线一样交织在一起,织成一个“奥兰多”的形象。她的形象、她的年龄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虚幻的影子将持续地飘荡在这个世界——也许这位名叫奥兰多的贵妇现在还在世界的某处,如一只孜孜不倦的蜜蜂,寻找着爱与美的花朵。她永远不会死亡,会一直一直地寻找下去……
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正逢我不幸染上病毒的时候,那个时候头晕乎乎的,在床上已经躺得腰背酸痛,坐起来接着读这本书的时候意外地觉得该作的行文如同一帧一帧跳过的定格电影,就像玩“贝姐”的过场动画一样。或许意识流的作品读起来就是这种迷迷糊糊的感觉?如果我精力充沛地读这类作品最后是否也是殊途同归?都是晕乎乎的?只能接下去阅读更多的作品才能见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