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03-27 15:44:57)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要条件。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迈上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定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底线基础。虽然今天我国粮食安全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粮食产业要实现高水平的安全,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问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增强衣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我国种业市场化发展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市场导向的种业创新体系,因此亟需政策引导和激励,推动种业基础性研究,提升我国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小农数量众多、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坚持统分结合、广泛开展面向小农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中国特色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是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突出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继续发展一批水果、蔬菜、花卉等优势生产基地。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两园两区”生产基地,通过招大引强,在开发区北区和高新集聚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二是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项目。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实现地产农产品生产可监管、售后可追溯的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制定一站式优质服务措施,培育和提升一批产品质量有保证、美誉度高的农产品,如二坝韭菜、水楼葡萄、白茆玉米和大蒜、沈巷毛豆和辣椒等。三是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支撑能力。做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广新型栽培模式的技术应用;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进一步加大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四是提升农业产业的设施装备。通过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能力建设,提升农业生产物质装备现代化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保障地产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能力和水平。
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稳粮增收。一是高度重视,专班专职。各级党委、政府对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工作需要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制定工作方案,责任到人,并由分管领导带队巡查,确保耕地保护工作落地见效。二是遏制新增,积极造地。相关单位定期要开展巡查,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等现象;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进行造地,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土地质量,实现粮食增收,积极整治闲置废弃房屋,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三是多方宣传,提高意识。通过群众会、微信群、广播、海报、横幅、LED显示屏、赶集日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强耕地保护宣传,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四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农民全面发展、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建设农业强国,也是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贡献中国力量。五是依承农耕文明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依承农耕文明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特点。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璀璨的农耕文明,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保留着浓郁的乡村特色文化和深厚的农业文化传承,也凝聚着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依承农耕文明,正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思想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