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促干部担当
(2022-10-29 15:45:55)
2019年,中办印发《通知》,就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其能腾出精力、激发活力、催生战斗力。
基层减负是人心所向。为基层减负是事业的发展需要,是人心所向。一些地方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山会海,如果我们有所改进,开短会、讲短话、讲重点,防止对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基层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基层减负是事业需要,是干部需要,更是百姓需要,要坚决把准减负方向,不让基层干部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无谓的事情上,让其专心务实做事,造福百姓,发展事业。
为基层减负,为服务增效。减负不减责,减负的目的是让基层干部从务虚专向务实,从应付转为主动。要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汇报、填表、工作群打卡中脱离,让其在人民群众中跑动,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应该跟到哪里;问题在哪里,解决方案就应该跟到哪里。减负并不是让基层干部整天喝茶看报,而是让他们在实务性工作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让其减负增能,点燃干事创业之热情。
结合实际出对策,减负成败在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减负成败的关键在于政策是否可行,是否能落到实处。首先应提高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深入掌握实际状况,并做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判工作,在出台政策措施、分配任务时,应当充分考虑基层现实、了解基层困难,至于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不要停留在宣传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减负到底减没减,要让基层干部和群众说了算,让实际效果说了算,把减负的实际效果具体落实到当地的经济改革发展成效上,具体落实到人民群众所得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上。
为基层减负非一日之功,要继续保持当前态势,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基层干部能够铆足干劲,轻装上阵,提升服务,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