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22-10-29 14:53:30)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可见教育在国家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育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身心健康为本,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升学应试,不少学生患上胃病、视力下降,身体出现各种问题;学业压力导致学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多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病态教育观念也已深深植根在很大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脑海。教育追求的绝不是一个分数,而是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灵。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首先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在此基础之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美育教育、劳动教育等尚未“归位”,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音美课程;体育虽然是中招项目,但应试倾向严重,学校多采用初三一整年“魔鬼训练”的形式,平时重视不够,临考突然加码,不仅有损学生身体,更严重地磨灭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重大课题,绝非一句空话。
抑制教育行业资本无序扩张。教育行业资本扩张渗透,垄断师资生源,造成公立私立学校极不平衡的局面;极大地抑制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摧残学生身心健康;危害教育公平,让知识和汗水的比拼蜕化为金钱的较量……种种危害不胜枚举。资本是逐利的,一旦任由教育行业资本攻城略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由“树人”转为“谋利”了。在网上被口诛笔伐的“衡水模式”正是极好的反面例子。许多“私立学校”与房地产资本挂钩、炒作学区房、形成所谓“教育集团”,收取高昂学费等等,背后都是教育行业资本在作怪。唯有坚决打击教育行业资本无序扩张,教育才能坚守初心。
注重用价值观育人,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当前,学生普遍以“00后”、“10后”为主,他们具有更鲜明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在校园涌动,一些错误思潮仍有一定的市场,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如近期在网上备受热议的韩国教授在四川师范学院发表的讲座事件,这警示着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存在大量不注重培养甚至有意歪曲学生价值观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笔者认为,倡导公益教育理念,融通社会多元供给是最佳优选。持续完善学校课后服务建设指导意见,确保服务提质增效有据可依;鼓励通过“文化+”为青少年儿童提供日益多元和场景丰富的文化服务体验;借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针对青少年儿童研发设计的红色基地探访、考古寻宝、夜宿动物园、博物馆之旅等文旅研学项目,以科技赋能提供“全场景”沉浸式文化体验,将美育、智育融入网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