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事业
(2022-04-24 12:09:47)初心不改,使命依然。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持续推动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要有新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思想,要促进经济增长,也要一切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追求天下大同,追求共同富裕。特别是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要实施一大批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工程,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最终目的。要坚持不懈地多出民生工程,多办利民活动,发展好社会保障事业,把群众幸不幸福,受到多少实惠,作为民生工程成败与否的参考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要有新体系。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仍要在建设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继续努力,增强统一性和规范性,健全更多层次、更多支撑的养老保险体系,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把全社会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也要积极的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系建设。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要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新时代,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分可靠的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要有新水平。着眼新时期、新阶段、新特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对社会保障事业作出顶层设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虽然世界社会局势依然动荡,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渐于滞缓,但是中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然强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在这个艰难时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事业,必须要在人群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险等方面持续推出并落实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让社会保障制度更加灵活,更具包容性,创新社会保障方式,提高社会保障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