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河魂:踏拔船上的千年乡愁》

(2025-03-29 18:07:56)
《运河魂:踏拔船上的千年乡愁》

暮春的薄雾里,我总能在运河粼粼波光中看见倒影——那不仅是杨柳拂水的涟漪,更晃动着榆树斑驳的树影与踏拔船翻涌的浪花。这些深深浅浅的波纹里,藏着一代人守护乡愁的体温,也沉淀着吴地子民与水共生千年的智慧。

童年关于榆树的记忆如同褪色的年画,在岁月里愈发清晰可辨。我家后园的两株十米高的老榆树总在清明时节披上新绿,灰褐的树皮上蜿蜒着父亲钉下的铁锅残片,锈迹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像守护神祇的铠甲。那些年,父亲彻夜巡视的身影,与远处村落此起彼伏的锯木声,编织成农耕时代最后的田园牧歌。乡邻们""榆制船的古老默契里,藏着对生命之树最原始的敬畏——取木造船者必在来年补栽新苗,这是运河子民与自然缔结的永恒契约。

当我在史志泛黄的纸页间穿行,踏拔船的历史便如运河春潮般奔涌而来。抗战烽火曾让彩旗偃息、锣鼓失声。1945年胜利的朝阳升起时,乡亲们黧黑的手掌已重新握紧船桨。张先词中的"龙头舴艋"穿过千年烟雨,在老照片里化作踏拔船头的朱漆彩绘。我在档案馆的微尘中凝视那张1968年的影像:在夹塘村章家环桥口,十八支木桨同时破水的刹那,激起的不是浪花而是沸腾的欢呼,船工古铜色的脊背折射着运河的粼粼波光,仿佛整条京杭大运河都跟着船身微微震颤。这何止是竞技,分明是吴越先民对水的图腾崇拜,是农耕文明用最诗意的姿态与湍流对话。

蔡家桥美女三姑娘的传说,恰似运河文化孕育的明珠。老船工说每当月圆之夜,仍能听见她银铃般的笑声掠过水面。这缥缈的倩影,实则是运河女儿的精神化身——她们浣纱的素手抚平过离人的乡愁,采菱的竹篮盛放过千年的晨昏。如今站在章家环桥望去,两岸依然桑青稻黄,只是往昔渔歌已化作游客的手机快门声,在春风里轻轻回响。

木质农船特有的桐油气息与汗渍盐霜,在七十年代水泥船冰冷的反光中渐渐消散。运河里穿梭的钢铁货轮不会懂得,那些沉入河床的木屑里,曾寄存着多少代人劈波斩浪的热望。在善琏镇政府的旅游规划图在会议室铺展,我看见传统文化正在与新时代达成微妙平衡。清明时节的踏拔船赛事,不再是单纯的民俗复刻,而成为解码地域基因的文化密钥。年轻选手们挥桨的力度里,既延续着祖辈与激流搏击的勇毅,也蕴含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巧思。那些被水泥船取代的木质农船,此刻正在博物馆的聚光灯下,向子孙后代诉说着舟楫文明的密码。

运河依旧,载着榆树新发的嫩芽,载着三姑娘的缥缈歌声,载着踏拔船溅起的古老月光。当旅游节的彩旗再次招展,我们终将懂得:守护传统不是封存记忆的琥珀,而是要让古老船桨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击响属于中华文明的永恒回声。这绵延千里的运河,永远在等待下一个春天,等待木桨与流水的又一次深情相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