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前方
张前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682
  • 关注人气: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党校的日子里(三)张前方

(2024-07-30 11:28:28)

   我在党校的日子里(三)张前方

  创《熔炉》校刊

 1985, 我在郊区(毗山)党校教书,继续电大课程学习。当时我们七位教师之中,只有我与沈虎根还没有大专文凭。我的《电大》尚未毕业。张运霖老师说:电大在11月有补考机会。但中途进去的与缺考者不可以补考。我是中途放弃了一次考试。他将成绩单抄给我。我心想,由它去吧,我会闯得出,拾取丢下的课。因为,我的志向是再深造。姚书记听说了,他赞同我的一句:“闯得出。”一个人,即使驾的是一只脆弱的小舟,但只要信念如桨,船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不会听其波涛摆布。那么,我应当自强。这天,学员回家了。校园寂静,看见暴雨要光临。我赶紧回到宿舍,朗诵起高尔基的《海燕》。1211晨,晴。大雪止,校园里银装素裹。早起的人都主动找工具去扫雪。我宿舍的对门是沈益民医师,他见我在宿舍不动,便说,出门扫雪去,才能增加热量。我说,想静下心来备《哲学》课。我的进展很慢。因为好久没有接触了。想到,从中学老师到党校教员,我是站到了一个高的平台上。我不能徒有其名,讲课要有高水平才行。我在笔记本上摘有一首诗:我是一棵小草。登上八达岭,我并没有冲昏头脑,只是有一种虔诚的自豪。山把我举得这么高(相到自己的学历、能力,距党校教师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是的,是的,我没有冲昏头脑,因为不是我高,是山高。傍晚五点多,我用冷水擦身,以坚强意志。继续学习《古代文学》。回忆我在郊区(毗山)党校的日子,我还是很拼的、向上的。这种学习精神,影响了周边的人。其中,创办校刊《熔炉》成为我以后从事部刊工作的基础。

19907,我在省委党校理论班毕业回到党校。当时,郊区党校已更名城郊党校。

回党校不久,我自觉将教学同教研联在一起。我想到时自己讲的课,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有理论成果的发表。1991824日,晴。在家。我起草《为将党校建成“一个熔炉、一个阵地”而努力》文章。917日,我的《做一名合格的党校教师》一文,在《湖州日报》新潮发表。1110日,我将哲学论文《多元论: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抄了一遍,寄北京中央教育研究所,请专家指教。我想,可能被全盘否定。如鸟入林,鱼入水,我要自已着墨在党校的教学教研中。1228日,我给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写一稿子:《科技人才,大中型企业发展之本》。1992115日上午,受湖州市社联编辑部之约,给杂志写稿,参加了《湖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杂志的座谈会。我将准备的稿子拿给陈豪副校长看,请他提意见。他很认真,看了说:要将我们的校刊办起来,让我先提出方案。14日上午,我与汪婷婷老师讨论创办校刊的计划。我写了初步方案。34日,完成校刊《熔炉》封面设计,由我题签刊名。校长姚友仁很支持,在祝贺《熔炉》创刊时说,我们的校刊诞生了,这是我校教育工作的一件大好事。19908月,陈豪调入城郊党校后,担任党委委员、副校长。他十分重视党校的教研工作,撰写了多篇理论文章,发表在校刊《熔炉》上,他说,要通过这本理论刊物,结合调研课题和职称评定及论文评比工作,调动教师及学员钻研理论,勇于实践的良好风气。19929月,在时湖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唐永昌的推荐下,我带着《熔炉》,走进了《湖州宣传》编辑部。因为兴趣所在,很快入门,以后让我独当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