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的酒文化史

湖州的酒起源于什么时候呢?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从钱山漾遗址的发掘来看,应该湖州酒的历史文化不会少于五千年。为什么?有专家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当时种植的稻子,不是用于食用的,它是用于酿酒的。因为当时的人只吃肉食或者蔬菜,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钱山漾遗址中已经有大量的稻米出现,应该说湖州酿酒的历史不会低于五千年。
乌程县当时出美酒,就是乌程酒。乌程酒在我们汉赋中间,或者是南北朝,包括东西两晋的汉赋的赋辞里面,曾经大量地出现。像汉赋的大家邹阳、枚乘、司马相如、张景阳、谢惠连,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写到了乌程的酒,其中有这么两句话是有代表性的,一个叫“荆南乌程”,一个叫“吴之醇酎”。“荆南乌程”就是指西苕溪南面的乌程酒,“吴之醇酎”就是指我们吴兴。
秦汉时期酿酒业已经比较发达,要酿好酒就必须稻米纯净,酒曲得当,酒水香甜,酒器精良,这几个条件乌程酒都是具备的,湖州盛产稻米,湖州人也很早就掌握了酒曲的制作工艺,而下孤城一带无论是山泉还是苕溪之水都是清澈甘甜,盛酒的器皿更是精良齐备,这些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的具备,使乌巾氏与程林氏成为了当时的酿酒世家。
当时的名酒乌程酒到底是怎么酿制的?应该说,秦汉时期当时的酿酒已经是比较发达了,它已经是通过酒曲来进行反复地酿制来提高它的度数。湖州是盛产稻米,而且制作酒的历史又比较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湖州的酿酒应该是有很好的基础。
当时乌程酒应该是一种粮食酒,它是通过“缩酒”,什么叫“缩酒”?酒酿好以后通过过滤酿制而成的,通过竹筐放上竹叶,然后把酒倒进去把酒渣滤掉,这样酒的颜色应该是淡绿色的,所以我们现在都把淡绿的的酒叫做“竹叶青”,它是有它的渊源的,这个源头就是我们的乌程酒。它的度数是多少呢?乌程酒的度数应该是不高的,估计最多像现在的啤酒这么一个度数。
为什么?宋代的窦革曾经写过一本书叫《酒谱》,它里面讲了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湖州太守叫沈文季,他和他夫人两个人一天到晚可以对饮,而且不醉,他可以喝五斗酒,他夫人可以喝一斗酒,而且不妨碍公事,还能正常地处理他的政务。南北朝的时候一斗相当于现在的两公斤,(五斗)也就是二十斤左右把,相当于现在二十瓶啤酒,应该说现在酒量大的人这个酒也能喝下去,所以乌程酒的度数应该是不高的。
当时酒的纯度也不像现在的酒拿出来就是很清爽的,它的酒实际上有很多的泡沫,在张景阳的《七命》这个赋里面曾经讲到的乌程酒它是怎么形象介绍的,它叫“浮蚁星沸,飞华萍接”。什么意思?就是它的酒的上面就像蚂蚁爬满一样,酒的上面就像飞花,花瓣或者是花的碎叶飘在上面,这个就是当时乌程酒这个形象。
乌程酒当时是达官贵人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品,因为乌程酒当时很有名。梁代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神童叫谢胐,他当时是在建安做了很大的官,但是他看到朝廷朝政混乱,就要求外放。外放到了吴兴做太守。到了以后马上向他的弟弟寄了好几坛的乌程酒,而且关照他弟弟谢瀹(当时是南朝梁代的吏部尚书),叫他多饮此物少管人事,就是你多喝乌程酒,朝廷的事情你少管,多管就要惹事。可见乌程酒当时是非常有名的。
一直到了唐宋时期,很多的诗人他们的诗里都写着把美酒标成乌程酒,或者是把乌程酒作为美酒的代表。在我们南宋的时候湖州的南街上还保留着程氏坊和乌氏坊这个街名,应该说乌姓和程姓这两家人家应该说是为湖州做了很大的贡献。
第二个要介绍的湖州的名酒是箬下酒。箬下酒又叫箬下春,因为唐宋时期的那些酒都带一个春字,像土窟春、石冻春,包括现在还有名的就是剑南春,所以我们的箬下酒叫箬下春。它是我们唐代的又一种名酒,它是出自长兴县的下箬村,在唐代李肇写的《唐国史补》这本有名的书里面他介绍了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十五种酒,把我们的箬下酒作为第二种酒,也就是现在五粮液这么一个地位来给予介绍,应该说地位是非常高的。
下箬酒为什么会出名,我想可能有这么三个条件,一个是水好,因为下箬村的水箬溪它是从长兴西北的悬脚岭和苍云岭流传下来的,它水里面的碳元素的含量比较高,所以它本身就是达到了酸碱平衡的角度,它酿制出来的酒更醇厚。第二个原因就是名人效应,因为大家都知道下箬村是南北朝陈朝的开国皇帝陈霸先的故乡,名人效应很可能也是推动我们下箬村走向全国的很有利的一种因素。第三个,就是它酿制的方法比较特别。它是少用水,多用曲,酿制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使它这个酒的度数包括它的清醇度要比一般的酒更高。
箬下是以箬溪而得名的,箬溪之源,一是源于长兴县西北六十里苍云岭;另一源是源出悬脚岭。箬下酒之所以出名,除了湖州的水泉清冽、悠久而普遍的民间酿酒技术外,可能还与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出现分不开。陈霸先是长兴下箬里人。皇家之气加之帝王效应,使得箬下美酒名声远播且经久不衰,到了唐朝,箬下酒的声誉也随着酒香达到了顶峰。
如果说乌程酒仅仅是淡青色的这么一种酒,到了下箬酒的时候它不仅有淡青色的,而且有了当时的黄色的酒,这是唐代档次最高的酒。这个酒从哪里可以参考到呢?从白居易的诗里面是能够参考到的。白居易当过杭州的太守,他和苏州太守、湖州太守都联系很紧密,湖州的太守经常给他寄下箬酒,钱徽的时候给他寄的酒是淡青色的,是竹叶青的,所以他有一句诗叫:
倾如竹叶盈樽绿,饮作桃花上面红。
前太守走了以后,湖州太守又换了,换成了崔元亮。崔太守也给白居易寄酒,但是这一次寄的酒不是淡青色的,是琥珀色的黄色的。白居易吃了很高兴,又写了诗,他也说了:
它这个酒实际上就是带有琥珀的这么一种颜色。
由于下箬酒很有名,所以很多的神怪故事里面也写到了下箬酒。北宋最有名的丛书叫《太平广记》,里面就写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唐代的时候,唐代的一个宰相叫于琮,他有一个侄儿叫于涛。有一次于涛南下,经过我们湖州的平望(当时平望还不属于苏州吴江,它当时是属于湖州管),在船上碰到了一个曹老儿。这个曹老儿是会看相的,而且博古通今,给他看了以后,说他以后会当大官,而且一路高升。当时于涛心里正不痛快,听了这个曹老儿这么一说就很高兴,把他表弟杜孺休(当时在湖州当太守)寄给他的一大甏下箬酒搬出来,给那个曹老儿喝。曹老儿也不客气,一边喝酒一边给他讲。这个酒足足有五斗,曹老儿一气就把它都喝光了。到了第二天曹老儿不见了,那个银盂喝酒的东西还在,但是曹老儿向于涛说的那些事情后来都一一地应验了,所以我这里也说一下。
在酒的品种上到了宋代以后品种就更多了,除了淡青色的酒以外,还有黄色的酒,更有了红曲酒。湖州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间就讲了这一种酒,叫江南人家造红酒,色味两绝。这个书是在湖州写的,湖州当时已经有了红曲的酒。苏东坡在湖州当过太守,他喝过一种白酒叫碧筩酒,这种碧筩酒来分析,很可能就是我们的“十八仙酒”,因为“十八仙酒”是三白酒的一种。什么叫“三白”?“三白”就是水白、曲白、米白。“十八仙酒”是什么酒?就是它放了十八种调料放在酒里,通过十八天以后它就酿制新熟了,这个酒非常醇美。
酿制这个酒的创始人是谁?是湖州东林山的沈思。这个沈思又叫沈东老,因为他酿制的“十八仙酒”在全国很有名,所以很多的书里面就写到了他。其中有一个故事很有名,就是他和吕洞宾一起喝酒的故事。在我们明代宋雷写的《西吴里语》里讲了这个故事,在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的时候,那一天8月19日,沈东老门前突然来了一个回道人,这个回道人说你新酿的“十八仙酒”新熟,我想来尝一尝,沈东老看他仙风道骨,谈吐不俗,于是就请他入席,并且拿出了大大小小十几种酒器,请下人不停地给他上,他就不停地喝,一边喝一边和沈东老下棋,还作诗。一直从下午喝到了晚上,喝到了凌晨,一坛酒全部给他喝光了。当时蚊子很多,下人要赶掉蚊子,但是蚊子一赶,蜡烛就要灭掉。回道人说,不用不用,他就把竹子拿出来,洒上酒插在墙壁上,蚊子都叮到墙壁上去了。后来他在墙壁上又留下了一首诗:
这首诗在湖州很有名,后来他就走掉了。走掉了以后,沈东老想把这个回道人的形象画出来,但是请人画了几次都不像。正在他发愁的时候,有一天又来了一个道人。说要喝酒,他就去准备饭菜。但等他出来请他去吃的时候,道人已经不在了,而墙壁上的回道人栩栩如生,画得非常好。过了四年以后,那个沈东老也过世了。奇怪的是,这个棺材抬起来的时候感到很轻,家人打开一看,原来只剩下了鞋子和衣服,这个人已经不见了。苏东坡知道这个事以后,也写了一首诗,因为比较长,这里不念了,就是把沈东老陪吕洞宾喝酒的这个事情叙说了一遍。
第四个,介绍一下湖州的三白酒与南浔酒。明清时期,“下箬酒”、“十八仙酒”都已经名声不再。当时最有名的酒,是湖州菱湖、南浔的三白酒。当时叫“名震江南,声闻辇下”。什么意思?就是江南都知道,而且名声一直传到北京了。
还有一位品酒权威叫顾起元,他有一本很有名的笔记叫《客座赘言》。他在这里面对全国的几十种酒进行了权威的评价,这个评价是被当时公认为是明代最权威、最公允、最全面的品酒的结论。他在其中就讲到了湖州南浔的酒,这个酒他没有品尝过也没有看到过,但是他的朋友给他介绍了以后,他认可。为什么?跟专家切磋酒的肯定也是专家,而且他能够认可,说明这个朋友对南浔的三白酒是很有研究的。他说,近日湖州南浔所酿,当吴、越第一。就是他认为,当时南浔酿的三白酒在江南一带应该是第一位。
清代康乾年间,湖州的南浔酒还是很有名。在袁枚的《随园食单》里面就有介绍,他说当时的绍兴酒是全国最有名的,他也喜欢绍兴酒,但是它清冽的程度还不及南浔酒。他是这样说的:“湖州浔酒,味似绍兴,而清辣过之,亦以过三年者为佳。”所以现在的黄酒都是三年醇、五年醇,就和袁枚的《随园食单》这种讲法有关系,当时放三年的黄酒最好喝。
酒逢知己千杯少。湖州浓郁的人文积淀浸润着湖州的美酒,湖州人爱酒、饮酒、品酒,如今酒已经成为了普通百姓馈赠亲朋、寻常小酌的佳品。“骆驼桥上蘋风起,鹦鹉杯中箬下春。”这是湖州人的真性情,也是湖州人的酒文,更是湖州人的人生感悟。
进入民国以后,应该说绍兴酒的名气大了,湖州的黄酒,南浔的三白酒就慢慢地式微了,名气就慢慢小下来了,但是湖州还是有很多的酒厂,很多的酒在全国或者是在浙江省还是有名的,像过去的老恒和、乾昌这些酒,陈年糯米黄酒、糟烧、原杜香,还是新市的机制黄酒都得到过全国的金奖、一等奖都得到过,但是它们和古代的三白酒、南浔酒比可能就有很大的差距。当然,湖州的名酒现在不是很多了,但是我们期待湖州有更好的酒能够出现,使我们恢复我们了历史上的荣誉。
来源:湖州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