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旭:地质之光照远古

(2024-04-29 07:48:10)
陈旭:地质之光照远古

陈旭 (1936—— ) 湖州人。古生物与地层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与地层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从1987年开始曾先后担任国际笔石工作组主席、副主席,国际奥陶系分会选举委员、副主席、主席。

                                            陈旭: 地质之光照远古

生命就像一部既没有观众又没有剧本的大戏,它从不停顿地演绎了数十亿年。

对于陈旭来说,寻觅地球远古的生命就是自己的任务,这是比神话故事更加迷人的科学。他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地质时代中的生物化石,所揭示的是远古生命的奥秘和生命演化的历史,是一个个生命进化过程中的真实而又神奇的故事。

                                                               名师言传身教

1936 9 月,陈旭出生于江苏南京。受“五四”运动“科学救国”的思想影响,他从小热爱科学,勤奋好学。1955 年考取了北京地质学院。1925 年秋建立起来的北京地质学院,由当时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是当时闻名中外的八大学院之一。 其办学宗旨是: 为了祖国大 需要袁,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能独立工作, 体格健全的地质工程师。 1959 年,陈旭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调查及找矿系,即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 20世纪60年代师从中国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穆恩之。穆院士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认为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前提和基础。他大胆放手让陈旭挑重担,悉心指导,对陈旭言传身教,告诫说,如果单纯为了“混饭吃”而搞科研,那肯定是什么都做不出来的。因为只有真心喜欢做科研,才会不知疲累、不知艰辛地去做。此话对人影响很大。陈旭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参与了《中国的笔石》的编著和建立完善中国奥陶纪、志留纪及早泥盆世笔石带的划分和对比研究,成为中国地层古生物研究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1981年至1983年,陈旭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质系作访问学者。1987年,开始曾先后担任国际笔石工作组主席、副主席,国际奥陶系分会选举委员、副主席、主席

陈旭从自己的科研经历,总结了科学研究需要“专注”,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笔石是指笔石动物的化石,由于其保存状态使其压扁成了碳质薄膜,书写时很像铅笔在岩石层上书写的痕迹,因此才被科学家叫做"笔石"。笔石动物是一类绝灭了的海生群体动物。陈旭长期坚持笔石大灭绝及幸存的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在扬子区奥陶系与志留系间建立了高分辨率的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框架,对该时期笔石动物群作了系统的分类学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大灭绝(主灭绝)与小灭绝的时限、特征、进程和制约笔石灭绝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并把笔石分异度的对比,引深到生物地理学、定量地层学和统计学等交叉学科和方法学的范畴中去,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有创新性,他和同事们在这一方面的代表作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金钉子”

1997年,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旭率领的国际团队在浙江常山黄泥塘确立了中国的第一颗“金钉子”,这是我国在全球界线层型研究上首次获得的突破性进展。

 什么是“金钉子”? 陈旭他们为何要争取?地球年轮是地球的无字天书,读懂它,就会知道地球的许多秘密。 让我们既可通晓过去,也能预见未来。解读地球年轮秘密的锁钥是地质古生物化石谱。地质学家经长期研究,将已知地球历史按有无生命分为显生宙与隐生宙,再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与新生代。最初人们认为,元古代无生命,遂将其归入隐生宙;后发现距今 30 多亿年前的古微生物化石,而将其归入显生宙。 而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还分别划分为若干个系,系与系之间的全球标准简称为金钉子。金钉子全称为:全球性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英文为 Glod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金钉子”一名源于美国的铁路修建史。1869 5 10 日,美国首条横穿美洲大陆全长 1776 英里的铁路胜利竣工,为了纪念,钉下的最后一颗道钉是用 18k 金制成的。后来“金钉子”借用到地质学领域中来, 把地质学中的“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GSSP)称为“金钉子”。 它是指特定地区内,特定岩层序列中的一个专有的标志点,藉此构成两个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界线的定义和识别标准。

全球界线层型研究是全世界地质学家共同参与的一项地学领域最基本的立典性工作,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地质年表,一个标识地球各种物质和生命过程的、精确的时间标尺。

这种“共同语言”包含有 101 个年代地层界线点,即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俗称“金钉子”)“金钉子”一经确立,就成为法定的全球对比标准。 因此,长期以来,各国地质学家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建立这样的“国际标准”。 “金钉子”的形成是地学各领域综合研究的精华,“金钉子”的确立体现出一个国家地学研究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中国地学界、地质生物界最大的问题就是世界地球历史的标准,也就是地球历史年代标准。而当时,中国在地球历史界定标准方面是零。陈旭院士任国际奥陶系分会主席时,思路非常明确,他深知中国拥有众多非常好的地层,一定要抢占标准。地层是以生物地层为基础,以年代地层为框架,纵观历史,中国的地质地层古生物学发展得很好,如唐、宋、元、明、清都有标准,足见中国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但是记录却是零。所以陈旭紧抓探寻“金钉子”的工作,因为这关系到国家最基本的荣誉。苍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二十几年的风餐露宿和不懈奋斗,中国终于从零标准发展到如今拥有11个“金钉子”,即11个国际界定的辉煌战绩,实现了中国在地球历史界定标准方面的质的飞跃。

他在国内外共发表论著217篇册,其中SCI刊物43篇(第一著者20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美国古生物杂志2005年度最佳论文奖等国内外奖项。

                                                      关注国家未来

1999年,他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2003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他获得中国古生物学会终身成就荣誉。他对地层学和笔石研究有着无限的热情,他率领团队确立了我国第一颗“金钉子”;2003年,陈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就是陈旭。

多年来,陈旭十分珍惜荣誉,胸怀远大、肩负重任,潜心研究、勇攀高峰。除了做科学研究,还身体力行,做好科普工作。如:2011 1 18 日,应广州地化所的邀请,陈旭院士访问了该所,并在全所范围内作了题为“解读广西运动——一个传统古生物人的体验”的精彩报告遥。陈旭院士从传统古生物学的角度对广西运动作了全新的解释。他的报告和科研经历对青年人,特别是研究生有着很好的鼓舞和激励作用。2012 12 4 日,陈旭院士访问浙江大学,并在地球科学系作了题为“华南奥陶——志留纪之交黑色页岩的时空分布及构造事件与生物事件”的精彩报告, 深入浅出,在报告中始终贯穿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工作方法,深情表达了一名地质工作者对“地质梦”的风雨坚守,展示了老一辈地质人对地质事业的澎湃激情。2014 430日下午,陈旭院士做客武汉大学“致远计划”名家讲坛,在武汉校区武培B106作了题为《攀科学高峰,为祖国争光——金钉子的故事》的学术报告。陈旭院士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学者,做科研工作关键自己要喜欢,自己喜欢才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一个热爱科学、真心喜欢科学的人,纵使千军万马也阻挡不了。

2018617,在常山县黄泥塘“金钉子”景区,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旭院士、沈树忠院士和常山县共建的常山国家地质公园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这是常山首个“双院士”专家工作站。

陈旭院士热爱故乡,将古生物科学奉献湖州。

20131031,陈旭院士一行在湖州市科协领导的陪同下莅临金洲集团考察指导,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中石化组织的大型油气开发前赡性研究项目“中国海相地层研究”,对中国各区块的海相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指导中国海相地层的油气开发。2017日,陈旭院士接受“驻馆院士” 项目,来到市图书馆,与市民分享了《我与改革开放这些年》。2020828 ,陈旭:建议在湖州建一所综合性大学。2021917下午,陈旭院士为二中学子作“与科学家同行”系列科普报告会,在参观过程中,陈院士不时感叹二中人才辈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更惊喜的是,陈院士在陈列的照片中发现了自己的姑婆——原湖郡女中(二中前身)的邱丽英校长。原来,冥冥之中,陈院士已与二中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陈旭院士认为,自己此生的骄傲并非获得了什么奖,而是做了哪些事。其中有两件事是他比较满意的。第一件事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在他工作期间发掘了两颗“金钉子”。第二件事是指导页岩气的开发。此外,他根据生物地层的演化,梳理出9个带,并把这9个带分别对应到相应的位置。令人敬佩的是,页岩气产出到目前为止,所有四川盆地打的页岩气,都没有逃出陈旭院士所梳理出的9个带。有了初次成功的尝试后,陈旭院士后来又陆续编著了关于地层和古生物的书,他将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倾泻书中。因为在陈旭院士心中,只有切实地为国家做贡献才是真正需要做的。(张前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