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很久以前,镇西村西汇角是四水环绕的独墩,东有“青莲院”,南有“万里塘”,村口有一座金鸡桥,南堍立有一石碑,上刻“金鸡桥”三字,下镌金鸡报晓图案。金鸡桥是村里通往村外的唯一出路。据说,每逢晴朗天气,村子里总能听到从金鸡桥畔传来的第一声“咕咕喔——”高亢、别样的报晓声,而奇怪的是阴雨天就听不到这报晓声。平时,只要金鸡一报晓,整个村庄的公鸡就会跟着叫起来,并快速向四周传递开去。因为金鸡桥的存在,村子里从来没有发生过鸡瘟,也不知是何故。
西汇角原有300多户人家,住村北的人家大都已搬去外地。很早以前长厅屋、方家兜都划给西汇角,因此,古时西汇角村庄很大。据严氏老人严匡民说,西汇角严氏是一大旺族,其祖上有大厅屋,即“状元厅”,厅前有三十六对旗杆石,从圣堂桥往西“一”字型排列至大厅屋前大硚口止;厅前还有两米多高的门厅,门厅上的灯笼用铜链条挂着,进入门厅,是三间大厅堂,堂上匾额书“状元及第”;再进去是墙门堂,堂屋中央挂木制巨匾,宽约半米,长近二米,上书“金玉满堂”四字,屋内金碧辉煌,此匾上的字是他自己亲手凿掉的,故而记得非常清楚。大厅屋后还有一个大花园。大硚口前河流往东过圣堂桥,至鸟船浜,入太君庙西侧排塘港;向西,蜿蜒前行,经现“状元湖”过荡湾里,通万里塘。水路进出十分便利。
据史志载,西汇角严氏于明永乐年间以科举起家后,至清康熙年间曾出一个状元严我斯(清康熙三年即一六六四年进士第一)。严我斯,字就斯,号存庵,一生主要经历当在清顺治、康熙两朝。后又出过好几位进士。至清乾嘉年间还出了一位归安名士——严元照(1773——1817),字元能,一字久能,号悔庵居士,文学家,藏书家,积年藏书数万卷。
严元照故居,在圣堂桥东青莲院(民间称“青莲寺”)旧址旁。清光绪《归安县志》记载:“青莲院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松亭乡石塚,唐大顺三年(公元892年)建,景福三年赐名报恩,宋治平二年改今额,绍兴二十六年僧齐岳鼎新重建,刘一止为之记,今圮。”青莲寺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双林雨花庵、庆善庵为青莲寺分支,亦为唐时所建。
历史上的青莲寺,四周被护寺河所环绕,单门独院,空旷无邻,是潜心做学问的好地方。进入寺内,无别的旱路通入,只能坐小船划桨过去。清晨吃粥时敲木鱼,中午用斋时击铜鼓,这声音听起来似乎很近很清晰,但如果是太阳落山时做斋饭,那一团孤寂的炊烟好像从虚无飘渺的云天之间突然冒出来一样,远远望去,给人有一种忧郁、沉闷的感觉。解放后,在青莲寺旧址上建起镇西茧站(也叫“青莲寺茧站”),茧站前有若干刻有荷叶莲花样式的武康石构件,因风雨侵蚀,字迹难辨。
据古籍载,严氏家学渊源,书香绵延五百余年,明初至清中期科举人物辈出。严氏始祖于明洪武初由嘉定迁至石溪(今西汇角),永乐间严敬以科举起家,历官河间长芦盐运使。严敬墓在石淙,美国犹他州的家谱学会收藏有《归安石溪严氏家谱》。历史上严家人才众多,历代有人在朝廷为官,功绩显赫,但也曾因得罪了朝廷奸臣,严家险遭灭门之灾。
传说,清康雍年间,有一位年氏大将军,是皇亲国戚,在朝为官多年,后因一心想排挤异己,陷害忠良,又跋扈无礼,结果被贬驻守杭城。有一天,他不知从哪里得知,说与他同朝为官的西汇角严氏大臣,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揭他短,让他蒙受被贬官之奇耻大辱,眼下天高皇帝远,他发下毒誓:不灭严门,决不摆休,便暗地里派了一批精壮将士,摇大船直奔西汇角严家而去。
(陆顺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