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笔文化不朽

(2023-09-27 16:29:50)
     湖笔文化不朽   (讲稿)   张前方

    湖笔文化不朽

 
 导言:  湖州山水清远,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湖州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湖笔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昌盛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湖笔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一朵奇葩,也是我们湖州的骄傲。湖笔发源于湖州南浔善琏镇,相传由秦朝名将蒙恬发明改良,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素有湖颖之技甲天下美称。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文化金名片。

           讲课提纲

  一、什么是湖笔文化?

  二、湖笔文化特有的精神特征是什么?

  三、湖笔文化与现代化。

   

一、什么是湖笔文化?

湖笔是继宣笔之后迅速崛起的又一个重要的笔种,时间大致是在元朝。唐宋时期,湖州地区的毛笔中既有用鹿毛、猪鬃等为原料制成的的硬毫笔,也有用羊毛、鸡毛为原料制成的柔毫笔。南宋以后湖州羊毫笔的逐渐盛行,为湖笔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但总的来看,占有首要地位的是宣笔,直至元朝,湖笔的名气才逐渐超过了宣笔,并且取代了宣笔在我国制笔业中的魁首地位。
  
   湖笔文化是由湖笔而生成、繁衍、发展的文化现象、文化历史、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遗产,它包括笔宗教、笔建筑、笔工艺、笔文学、笔风俗等多种形式,集物质与精神成果为一体,融书画、诗文为一身,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湖笔文化的物质成果。湖笔的主产地善琏镇,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中心,距湖州38公里。据清《湖州府志》记载:善琏镇在府城东南七十里,一名善练(善琏),以市有四桥,曰:福善、庆善、宜善、宝善,联络市廛,形如束练,故名善练。明末清初,双林、练市、善琏等镇的住户已达千户至数千户之多,当时,这些集镇已经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十分繁荣。

 从湖笔文化的物质成果来看,善琏镇有含山笔塔、蒙公祠、永欣寺、笔舫、笔庄笔厂、中国湖笔文化馆等。

(二)湖笔文化的精神成果。从精神层面看,湖笔与中国书画、湖笔与文学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进入新世纪,湖笔文化得到市政府重视。

这是一个标志雕塑,桥正面下方刻有湖颖桥记,正面桥的墙面刻王羲之、有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吴昌硕等人的像及书法。后面墙面刻有笔祖蒙恬的像和大量书法作品,桥下两面墙面均刻着各式""字的书法。

一是湖笔与中国书画相辅相成。2001年,为首届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建设的大型湖笔文化名人群雕在湖州中心广场竣工落成。这座湖笔文化名人群雕由一座湖颖桥和两座笔亭组成,主要构筑了笔祖蒙恬将军以及在湖州书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书画大师的艺术形象。 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吴昌硕等艺术大师,用手中的湖笔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

二是湖笔与文学相得益彰。湖笔文化还融诗文、民俗、艺术为一体,结出了丰硕的文化成果。湖笔千年不朽,更离不开古今文学艺术家的诗歌赞颂。

 1、杜 本《赠冯应科》

  吴兴冯笔妙无伦 近有能工沈日新

  倘遇玉堂挥翰手 不嫌索价如珍珠

注:《湖州府志》载:元代吴兴有三绝:赵子昂的书法,钱选的绘画,冯应科的制笔。

  2曾棨《赠笔工陆继翁》

  吴兴笔工陆文宝,制作不与常人同。

  自然入手造神妙,所以举世称良工。

 3沈国治 《含山》

含山塔影细于针,
含山澹dan翠学眉纤。(不是洗翠)
侬家遥对含山住,
亲缚银毫染黱dài 尖。

这是沈国治(沈家本曾祖父)《韵香庐诗钞》中《苕霅櫂zhào歌》三首中的第二首。

4郭沫若《湖笔》

    湖笔争传一品王,书来墨迹助堂堂。

 蓼滩碧浪流新韵,空谷幽兰送远香。

 垂统以还二百二,求精当作强中强。

 宏文今日超秦汉,妙手千家写报章。

  以空谷幽兰比喻湖笔,高度赞扬湖笔的精妙,由此可见他与王一品的深厚情谊。郭沫若在1961年王一品斋笔庄创业200周年,为笔庄新屋(位于湖州红旗路)写来市招,并题诗。

 5启功题诗《王一品斋笔庄》:

       湖州自古笔之乡,妙制群推一品王。

       驰誉年经二百载,书林武库最堂堂。

6、乔羽《湖笔颂》。2001925,随着首届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在湖笔的故乡——湖州市的开幕,由著名词作家乔羽、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联袂创作的歌曲《湖笔颂》主题歌,隆重献演,并通过中央电视台与全国广大观众见面。 是谁写下华夏时代春秋?是谁画出神州万里锦绣?蒙恬将军的智慧,湖州儿女的巧手,制作出一支支神奇的妙笔……”至今,湖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湖笔文化节。

二、湖笔文化特有的精神特征

   沈应珍,(1921 ) 2020年,沈应珍获评中国好人,这位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百岁老人,用湖笔书写了一个守护与传承的党员故事。

  2021年底出版《湖笔志》与1999年、2005《湖笔文化》。

这是作者继《湖笔文化》出版的又一本湖笔专著。早在1999年,作者任湖州市委宣传部《世纪窗》杂志主编,想到湖笔文化调研,踏上湖笔产地——善琏,不久主编了《湖笔文化》一书。此书的出版,为2001年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的举办当有重要启蒙作用。

在市湖笔协会和南浔善琏湖笔行业协会领导和专家的重视下,2020年初,作者与石淙、善琏、含山、千金、练市、王一品负责人组成课题组,开始《湖笔志》编撰。带着问题,作了关于湖笔世家、湖笔新企,湖笔优秀工匠等的调研,深入挖掘。初稿形成后,笔者分别在湖州市博物馆、善琏中国湖笔文化馆召开《湖笔志》目录和初稿审读会,凭着开拓精神,几经修改,终于在2021年底出版。

《湖笔志》全书分湖笔史话、老字号笔庄、老字号笔厂、湖笔世家、 湖笔新企、湖笔工匠、湖笔诗画、湖笔场馆、湖笔文化节等九章 ,并有附录、湖笔大事记等。它立足善琏,从史志的视角,对湖笔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挖掘。体系完整,通俗可读,深入浅出。

 《湖州市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于202351日起施行。

  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这一消息。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审查指导处处长许迎华表示:《条例》坚持小切口,有浓郁地域特色,有助于加强湖笔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弘扬湖笔文化。

时至今日,湖笔产业现状并不乐观。湖州市人大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湖笔产业日渐式微、湖笔制作技艺被压减无论是制笔总体规模,还是产品市场占有率,湖州湖笔都落后于江西、安徽等地。为湖笔立法,是复兴发展湖笔产业的现实需要,能从法律层面破解发展之困。湖州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汪昊说,作为湖州首个单独非遗项目地方立法,《条例》对于湖州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保护的前提,是对湖笔的精准定义。为此,《条例》充分借鉴吸收国家非遗制作技艺规定,明确湖笔是始创并根植于湖州,其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有独特品质,符合国家、省有关标准的毛笔,应当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主要工序制作而成,笔头原材料以山羊等动物毛毫为主,秉承精、纯、美准则,体现尖、齐、圆、健特性。

 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湖笔文化特有的精神特征:

(一)湖笔文化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

(二)在湖笔制作工艺上,笔工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三)在湖笔文化发展中蕴育出“推销自己,取信于市”的经营理念。

  代表人物:国家级毛笔制作代表人:邱昌明、大国工匠:杨松源。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杨松源,钱建梁,马志良,邱昌明,杨新林,章小华。

三、湖笔文化与现代化。

说到湖笔文化,当然它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它很古老,在湖笔家乡善琏的传说中有蒙恬制笔的故事。但是,也有人讲,湖笔属于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必将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到来而消亡,甚至一些朋友说,当人类进人到21世纪信息化时代,电脑从娃娃抓起,湖笔已没有生存的意义。这种观点在几年前曾说服了我。但是现在看来,似乎太偏颇了。

事实证明:随着信息化、网络文化的到来,我们生活中会有许许多多东西被淘汰。但是,湖笔是例外的。因为书法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最关键的就在于具有汉字、毛笔。汉文字所具有的特性以及毛笔的运用为书法艺术创造了最佳的客观条件,提供了最适宜的自然材料,这最终促使中国文字的书写得以成为独特的艺术门类。

 书法就是一种字迹,但不是所有的字迹都叫书法。人们总希望一个专业性书法艺术家的字迹是优美的,具有某种风格。我认为湖笔在现代化冲击下不但不会消亡,相反,还会发扬光大,是因为湖笔无论作为一种书写工具还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刚好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首先,湖笔文化能培养人们高尚的思想、情操。 心正则笔正作字先作人等书法名言,对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启发。让我们懂得人品重于书品的道理。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由于是真迹传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更被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国家壮烈牺牲,身首异处,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这件草稿无论内容还是书法都极为典型

其次,湖笔文化能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凡艺术都有吸引人、感染人伪魅力,如楷书的庄严稳重、草书的跳跃飞动、隶书的宽博大气、篆书的婉转缠绵,令人冥思神飞。艺术就象香水,在洒向别人的同时感染自巳。如,王羲之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全序28行,共324字。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再如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诗帖的内容表现了作者遭贬谪不气馁,在逆境中意志坚定的宽广胸怀,作者采用“错落后侧,跳岩突变”的笔法,在平谈中见天真,显示出“雄健磊落、纵逸沉郁”的特色。我们在欣赏时,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

第三,湖笔文化能抚慰人们心灵、改善人际关系。学习书法,广交名流,清茶一杯,谈笑万言,言之有得,书法艺术使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清心醒脑、涤除烦燥。欧阳修引苏子美的话说:“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所以,浸于湖笔书写就无心听闲话、计得失,就能改善人际关系,会使许多现代人的“现代病”不治而愈。如,智永(生卒年不详)名法极,晚年写下《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我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又如, 弘一法师书法《放下》。 2014年,拍出471.5万,作品仅两个字。陆镜清说:“这件作品的内容‘放下’与弘一特别契合,买家一定上了年纪且有人生阅历,能拿得起放得下,也许他希望作品能伴随自己中晚年的人生发展。这两个字对一个人的意义难以用价格估计,拍出高价可以理解。

第四,湖笔文化使人们強健了筋骨,延缓衰老。学习书法在临帖时须将全身之力通过腰、肩、臂、手的协调之力聚于笔端,在“八面出锋”于纸上挥洒书写时带动了指、腕、肩、腰筋骨的锻炼,日久天长就可在练字的同时不经意中強健了筋骨,延缓了衰老,增强了体质。朱德元帅于70岁时得了胳膊酸麻症,严重时连拿筷子吃饭都成了问题,后在董必武的健议下,每天奋笔书写大字数小时,半年后胳膊恢复了正常,至90岁而寿终。古往今来,绝大数书法家均为高寿。如唐代欧阳询85岁,柳公权88岁,明清两代人的平圴寿命为33,但书法家的寿命为79岁。特别近现代我们所熟知的书法家如沈尹默89, 凌虚98岁。

                                         2023年9月

 前方  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理事会员、湖州市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南浔区档案馆顾问、夹塘村乡贤会秘书长。先后毕业于夹塘东风学校、练市高中、湖州师范、电大汉语言文学、浙江省委党校(理论班)。曾任湖州市委宣传部《世纪窗》杂志主编、《湖州宣传》执行主编达26年。已出版《湖笔文化》、《湖鱼文化》、《湖茶文化》、《缘木求鱼——费新我传》、《王体第一人——沈尹默》、《人文荻港》、《相约成功》、《中国院士与湖州》、《湖州运河文化》、《久立之道》、《大道如虹》、《湖笔志》、《人文夹塘》等专著20本。发表社科论文百篇。个人文学工作实绩入选2010年作家出版社《中国散文家大辞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